千島湖的方氏家族
千島湖的方氏家族,方氏并非淳安土著,其先祖原居于黃河流域,所謂“世望河南”。方氏南遷并演化為“新安
方氏并非淳安土著,其先祖原居于黃河流域,所謂“世望河南”。方氏南遷并演化為“新安名族”,由于年代久遠而后又遷徙各地,所以便有了“天下方氏出淳安”的說法,這一直是淳安方姓家族常與人提起的先祖榮耀。這個過程與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變遷密切相關,方氏遷徙江南的背景是漢末的社會,公元九年(新莽始建元年),官僚士族出身,時任司馬長史的方纮因其父方望討王莽失敗被害,“避居江左,遂家丹陽,丹陽昔為歙之東鄉(xiāng),今屬嚴州,是為徽嚴二州之共祖也”。有心的讀者可以從我之前的文章中知道,“歙之東鄉(xiāng)”在公元208年之后獨立建縣,便是今天淳安縣。從明刻本《新安名族志》來看,方氏是其收錄的78個名族中最早移民淳安的。方纮生方雄,方雄生方儲,處在東漢和帝時期的方儲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其故事長篇累牘,之前也有略述。方儲時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后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nèi),立祠享祭。撰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的《開國公家世行實》稱方儲“博經(jīng)文,辨圖讖,講孟氏易,善星文,占吉兇,知未來,察奸謀,預知災異”。南朝宋明帝加贈方儲為龍驟將軍、洛陽郡開國公。唐監(jiān)察御史張文成撰文立碑云:方儲“生平之日,羽駕乘空,仙游之時,蟬脫而去,咸以公為仙化,莫知所歸,共建祠堂,以時祭享”,方儲祠堂后被稱為方仙翁廟。宋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賜以“真應廟”額?!峨焚n黟侯真應廟額》載道:方儲“號仙翁,遂立廟,系在祀典今千余歲,前后靈跡不少。近年以來或因久旱,或苦淋雨,公私所祈,無不感應。所勘青溪縣(注:宋時淳安曾用名)初乃歙之東鄉(xiāng),因儲父子避地始為州縣,故其廟正當縣郭沖要之處,遠近祈禱必會集其下。每歲春夏之交,雖鄰近有疫病,惟此無一疾病,實神以安也,委是功德及民最為深遠”。生前顯赫,死后神化的方儲雖然不是方氏始遷江南的第一人,但由于仙翁廟、真應廟逐漸成為方氏子孫結集的場所,“每歲仲春三日誕辰,子孫陳祭行三奠禮,讀祝升歌,羅拜其下,祭畢聚飲歡洽而散”,因此方儲成為宗族崇拜的偶像,方氏認同的標識。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撰修的《歙淳方氏柳山真應廟會宗統(tǒng)譜》追溯方氏受姓的經(jīng)過直至遷徙江南,封黟侯建廟祀,共113世。又據(jù)《世本》、應劭著《風俗通義》等古籍相互應征,上古炎帝神農(nóng)氏八代帝榆罔長子姜雷,因輔佐軒轅黃帝伐蚩尤有功,被封為左相,并賜地方山(今江蘇省楊州邗江之東)。姜雷遂以封地為姓,稱為方雷氏,其后子孫在方山繁衍?!耙蚍赓n姓,所傳伏羲后六姓,方居其一”。方姓原始世系失之邈遠難征,方氏后人已指出:“自雷祖至回公歷年未及四百,而傳世四十有五,竊有疑焉”,遠古的姓氏傳承只能算個傳說了。自方纮始,方氏從西漢平帝五年(公元五年)遷來淳安,至今已有兩千余年。在這兩千余年中,方氏憑借雄厚的中原文化實力,聯(lián)合當?shù)厥孔搴推渌鈦淼男戮用?,融合、改造了淳安的山越文化,開發(fā)了淳安經(jīng)濟,并使之蓬勃發(fā)展,從而帶動、促進了淳安文化的繁榮昌盛,人才輩出,成為聞名海內(nèi)的文獻名邦。到了唐朝,方氏子孫繁衍星居淳安,達到了所謂“方半縣”之稱,并形成了渡市(進賢)、沙堤(育村)、富春(富山)、高坊(石硤)、桃園、莫川(臨池)、永平(威坪)、西山源(蔭山下)、沙南(山南)、龍亨(龍泉莊)等九大派別。到了明清時,方氏在淳安繁衍發(fā)展達到了極盛時期。九大派系,每派又形成了十幾個支派,甚至更多支派,如桃源到民國時就形成了29個支派。一九五九年建成新安江發(fā)電站,千島湖形成,淳安全縣大移民,子孫大量移民外遷,不過方氏仍為淳安第一大姓,人口約有四到五萬人。目前還留守聚居在淳安老家的方氏后裔主要有富春(富山)派、沙堤(育村)派、永平(威坪方宅)派、西山源(唐村蔭山下、合富)派、遂陽大墅(大墅鎮(zhèn))派、姜家(方村)派等六大派。富春派,他們住居在淳北的文昌、臨歧、左口等鄉(xiāng)鎮(zhèn);沙堤派大都聚居于今千島湖鎮(zhèn)、瑤山、屏門、王埠、富文等地;永平派集中聚居于今威坪鎮(zhèn)的方宅村。西山源派主要聚居在七都源的蔭山下、合富一帶,姜家派主要聚居于姜家鎮(zhèn)的方村等地。大墅派,該派為唐末著名詩人方干的后裔,主要聚居于大墅鎮(zhèn)、安陽鄉(xiāng)。此外,還有少數(shù)方翰、方聞兄弟的后裔,即所謂丹陽郡、開封郡的后裔,他們散居于全縣各地,其人數(shù)不多。因為丹陽郡只有進賢村和楊家埠兩個村的方姓后裔,他們基本上都移民到江西省和浙江省遂昌縣。開封郡者,也只有當時的泗渡洲(舒溪)村和茶園鎮(zhèn),泗渡州村移民到浙江省湖州德清縣。茶園鎮(zhèn)移民到富陽縣。淳安縣方氏的郡望有點特別,在明朝以前方氏都稱是河南郡,到明朝萬歷年間,其中聚居在進賢村的方氏改稱為“丹陽郡”;聚居在,茶園鎮(zhèn)、泗渡洲村的方氏改稱為“開封郡”,聚居在賀城北門外高坊村的方氏改稱為洛陽郡。還有山南村下村(全村分為上、中、下三個村)的方氏是天水郡,系南宋末趙姓者改為姓方,他們只改姓,不改郡。
方氏從遷淳的鼻祖方纮的第四代孫開始,陸續(xù)從淳安向外地遷移,有遷浙江省安吉、上虞、桐廬等縣,也有遷到安徽歙縣、休寧、青陽、宣城等地的。方氏遷移到安徽歙縣的人特別多,到了唐末,方氏遷居歙縣者,形成了靈山、寒山、茆田、方村、羅田、沙溪等八大派別,成為安徽省的大姓之一,到了明清時期,由八大派變成了十二大派。唐朝時,有方庭范者因官福建浦田,而子孫桑梓浦田,然而人口迅猛發(fā)展,到唐末五代時,已成福建省的大姓之一。至于方氏向浙江省遷徒者更多,更廣泛,到元代時,方氏星散于整個浙江大地,方氏聚居的村莊如方村、方家、方宅、方巖、方埠、上方(中方、下方)、方山等,特別是“方山”這個村名,在浙江的村志上奇多,其中黃巖縣就有五處之多,方氏亦成為浙江省的大姓之一。北宋末年,淳安發(fā)生了威震全國、撼動趙氏王朝的方臘起義,起義失敗后,全縣方氏蒙受株連,淳安許多方氏被迫向全國各地逃難遷徙,甚至改為他姓。特別是方臘本派后代,有的遷徒到云南、貴州、四川,有的逃到了東北等邊遠省份,其中遼寧省姓方者較多。宋元時代,方氏從浙江、福建、安徽三省出發(fā),向全國各省市繁衍發(fā)展。至明清時代,方氏后裔向世界各國遷移,如朝鮮、韓國、越南、泰國、印度、新加坡、印尼等南洋島國繁衍。據(jù)統(tǒng)計,目前韓國有十萬人姓方,泰國姓方者有五萬之眾。綜合上述,自方纮避地江南淳安至方儲的三個兒子,名為方觀、方覿、方洪,繁衍全國各地,大致分布是,方觀后裔居于福建、廣東、海南、江西、湖南、湖北,而以福建最盛;方覿、方洪的后裔則聚居于浙江、安徽、江蘇、江西東南部、河南、遼寧、四川、云南、貴州、臺灣等。
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方氏向徽州的大規(guī)模移民。最先向徽州本土遷徙的是方儲季子洪的后代29世羽。羽的父親肅于唐文宗七年(833年)登進士,任杭州仁和縣令,三年后遷桐廬萬戶,始居白云村,為白云村始祖。第二支遷入徽州的是33世杰興。杰興乃方儲次子覿之一脈。后唐長興元年(930年)由歙東鄉(xiāng)遷居歙縣?!鹅`山方氏宗譜序》(1543年)記述其遷徙的原因是“避五季之亂”。五季之亂即公元907年,軍閥朱溫篡奪皇位,建立后梁,為中國帶來黃金時代的大唐王朝終于走下了歷史舞臺。從朱溫篡唐到趙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宋朝之間約有五十年的時間,五季之亂便是這個進程的開始。第三支遷入的是33世景圯。景圯乃方儲季子洪一脈,系29世干的后裔。《方村分派世系》載,“黟侯三十三世孫景圯公字公玉,仕唐為浙江廉使,致政歸田,值世變亂,避地而居于歙南,以姓名其村”。第四支則為第34世承威,字可畏,又名彥成、三公。承威系干之后裔?!八尉暗录壮剑?004年)自古睦州(淳安)白云村避仇而遷歙南方巷井塢,即今瀹坑,是為瀹坑派始祖”。唐末五代的社會造成了方氏第二輪遷徙,他們由歙東鄉(xiāng)、桐廬向徽州山區(qū)移民,這是向徽州移民的一次高潮。關于這次方氏家族向徽州遷徙的原因,首先,是社會的。宋代佘坡分派的形成直接與方臘起義相關,方臘最早就是淳安六都“佘坡方氏”方有常家的長工,方臘在方有常家的漆園起事,也開始了兩家延續(xù)幾個世紀的家族公案。我有一位作家朋友,以“佘波”為筆名,而這“佘波”兩個字的確也有悠悠古風。元末明初的社會造就了徽州方氏的最后一個分派——磻溪。磻溪派始祖天澤是方儲54世裔孫,也屬方干一脈。其次,方氏遷徙的第二個原因是土地與人口的矛盾?!盎罩酱蟮志邮澹聃r田疇”,方氏移入山川平衍處聚族而居,經(jīng)過幾代人的繁衍生息,人地矛盾必然會尖銳起來。于是有進一步的分支遷徙,從而使山區(qū)的開發(fā)向縱深發(fā)展。方氏遷徙徽州第三個原因是經(jīng)商或宦游。例如,環(huán)巖派上路口支第43世方千,“宋末時商游滁州,留家全椒縣”。從方千的小傳還可知,方千“嘗游蜀中,倦還江南,因睹滁之全邑峰巒秀拔,遂寄籍焉”??梢姺角г谒拇ń?jīng)商,后又商游全椒,最后定居該地。從漢末方纮始居淳安,到唐末、五代向徽州山區(qū)的遷徙以及南宋時在徽州境內(nèi)的進一步分支移徙,這與中國古代北方士民三次大規(guī)模南遷大致同步。三次南遷是傳統(tǒng)中國社會變遷的重要表象,同時對江南的開發(fā)起著積極的作用。不僅使徽州經(jīng)濟得到開發(fā),也使其成為文化繁興之區(qū),以致有“朱子厥里”、“東南鄒魯”之稱。漢唐五代中原各大姓向徽州的移民是以宗族群體的形式進行的,而徽州山區(qū)也以它的懷抱使宗族制度得以長久保存,從而形成獨特的徽州地域文化景觀。
方姓文化名人頗多,為繁榮江南文化,尤其是為創(chuàng)立“睦州詩派”作出杰出貢獻。方干,字雄飛,是一個詩名頗盛卻終身不得志的晚唐著名詩人,后人贊他“身無一寸祿,名揚千萬里”。死后朝廷才追贈他為進士出身,其弟子們私謚號“玄英先生”。公元854年(唐大中八年),方干同壽昌(今建德市)人李頻一同赴長安應考,李頻中進士,主考官見方干相貌丑陋而不取。方干離開長安,到陜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西、江蘇過起了漂游不定的生活。中年入贅桐廬白云源進士章八元家。不久,負氣隱居會稽,自號西島。在鑒湖上仍然過著穿蓑衣戴箬帽的漁民生活,最后客死鑒湖,葬桐廬嚴子陵釣臺對面。方干一生喜歡結交朋友,除了同他的老師徐凝(分水人),摯友李頻之外,還經(jīng)常與章碣、喻鳧、吳融、崔涂等酬唱。他為人性情高潔,其詩風除繼承老師徐凝之外,又借鑒了“二妙”詩人賈島、姚合的成功經(jīng)驗,高堅峻拔,精思妙句、秀異清雋。他對詩的用字非常講究,他之所以成為缺唇,就是年少時得佳句“鶴盤遠勢投孤嶼”,未得偶,忽聞蟬聲,隨后聯(lián)曰“蟬曳殘聲過別枝”,歡喜雀躍,不慎跌破嘴唇。從風格上講,方干的詩在沿用舊體詩、自創(chuàng)新體樂府詩中自成一派,這也是自唐憲宗元和間延續(xù)至元明交替之際的所謂“睦州詩派”的主要風格,他們也對淳安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淳安歷史上曾經(jīng)出過三個狀元,而宋朝就占有兩個,并同時得中榜眼一名,探花一名,舉人、進士幾百人。公元1247年(淳祐七年)合洋黃村人黃蛻廷試進士第二,高坊的方夢魁前去祝賀,黃蛻答日:“欲與狀元留地位,先將榜眼破天荒”。來激勵方夢魁。從此,方夢魁倍加勤奮,三年后,即公元1250年(淳祐十年)果然得中狀元。宋理宗見他才學超群,賜名逢辰,任命為國史修撰兼侍讀,后累官至吏部、禮部尚書。方逢辰為人正直,多次上書直陳朝敗,最終不得已稱病辭官謝歸?;丶液?,方逢辰積極從事教育,在離老縣城東五里許龍山附近創(chuàng)建了“石峽書院”,收有學生三百余人,從此,淳安的辦學之風大興,一個縣辦起了五峰、拓山、蜀埠等五座書院。他的弟弟方逢振,宋度宗景定三年(1262年)中進士,為官不久,也退居家鄉(xiāng),在石峽書院講學。這種辦學之風影響到了后來的元、明、清時代乃至近現(xiàn)代。元明二代淳安書院星羅棋布,除上述書院外,另增加了青溪、仙居、南山、石門、臺鼎、翰峰、梅村等10多所書院。宋度宗為嘉獎他辦學,親書“石峽書院”四字相贈,匾額懸于石峽書院正堂。
淳安西北六里,屏峰巖之前,龍山之后有座山叫邁山,那是方姓祖先的墓壙所在。云蒸霧騰,起伏連綿,橫貫于原淳安縣城之西北,為賀城第二道屏嶂。在邁山北麓,有一條由東北向西南流向的小溪,叫長溪,這長溪在下游拐了一個灣,直向西流至小金山旁注入新安江。在長溪的中游左側(cè)有一塊占地百畝的漢代古墓群,這就是方氏邁山漢墓。墓后為青翠的山巒,墓前是潺潺的流水?!逗幽戏绞献谧V》對該墓群的環(huán)境是這樣描敘的:“重巒疊嶂,超特諸山,蜿蜒磅礴,四面勢如拱揖。君子謂方氏宗枋鼎盛,支黨岳立者,諒以祖考積慶,墳墓降休所致。”邁山漢墓的墓主系西漢末年方氏南遷淳安之始祖太傅兼太史令方望夫婦,西漢司馬長史丹陽太守方纮夫婦,西漢云麾將軍河西太守方雄夫婦。建墓者即是方望曾孫方纮之孫方雄之子方儲兄弟三人。他們?nèi)藶樽嫦扔H自負土成墳,并在墓的上方親手植有千松萬柏,墓的四周種上楓楊、古樟、楮樹等高大喬木。墓前約有4000平米的長方形的拜堂。拜堂前有一條寬一丈二尺,長百步,用青石板鋪成的甬道,甬道兩旁依次立有面目猙獰、腰佩長劍威風凜凜的石人兩尊,有威猛傳神的石獅兩對,有肥壯風嘯的石馬兩匹,有溫順咩咩的石羊。拜堂口是站立著的文官形象的儐相。整個墓群外觀宏偉森嚴,再加上楓楊、古樟,樹體高大,蒼勁古樸,遮陽避日。方儲之后邁山的墓地便成為一處詭秘和關注的焦點,漢末已有童謠:“天子基,萬年樓,東水向西流,正龍?zhí)熳舆~山頭?!睗h和帝因張林所奏:“江南有異氣,在斗牛之分,丹陽東鄉(xiāng)邁山是也。”便下詔給丹陽郡太守李孝忠領民夫一千多人,鑿山壞冢,這是方氏大墓第一次被毀壞的原因。公元208年赤壁之戰(zhàn)之后,曹操與孫權此消彼長,孫權派遣中郎將賀齊在獲得這片土地之后苦心經(jīng)營,其孫末代吳主孫皓又“遣人鑿山壞邱垅”,其原因大致與漢和帝的時候相同,這是方氏大墓第二次遭破壞。李唐永徽四年(653年),淳安梓洞口出了個女子陳碩真,借“天子基,萬年樓”之名發(fā)動了農(nóng)民起義,起義被之后,唐高宗李治指令地方官帶領民工鑿山挖河,企圖改變長溪的流向,方氏大墓又遭到了第三次劫難。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淳西幫源碣村的方臘也借用古民謠為自已造,所謂的這塊“天子基”又一次遭到搗毀,只留下了蒼勁古樸的楓楊古樟挺拔地生長在古墓的四周。1959年,新安江水電站建立之后,邁山方氏漢墓最終在千島湖紅葉灣水域淪為澤國,所幸方氏,周、秦、漢代,名公巨卿,代不乏人,不算辱沒了帝皇貴胄的血統(tǒng)。如今,千島湖畔,小金山紅葉灣的側(cè)畔,那繁茂的紅楓搖曳。每當黃昏時分,聚集著無數(shù)的小鳥,向人們不斷述說著數(shù)千年來世事滄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自創(chuàng)一種書法字體被后人稱之為“瘦金書”;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據(jù)說象征“天下一人”。其兄長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東南35里處)。被后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采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并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div>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天下方氏出淳安!厲害了!千島湖這個方氏家族忒牛逼了吧!
天下方氏出淳安!厲害了!千島湖這個方氏家族忒牛逼了吧!千島湖的方氏家族方氏并非淳安土著,其先祖原居于黃河流域,所謂“世望河南”。方氏南遷并演化為“新安名族”,由于年代久遠而后又遷徙各地,所以便有了“天下方氏出淳安”的說法,這一直是淳安方姓家族常與人提起的先祖榮耀。這個過程與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變遷密切相關,方氏遷徙江南的背景是漢末的社會,公元九年(新莽始建元年),官僚士族出身,時任司馬長史的方因其父方望討王莽失敗被害,“避居江左,遂家丹陽,丹陽昔為歙之東鄉(xiāng),今屬嚴州,是為徽嚴二州之共祖也”。有心的讀者可以從我之前的文章中知道,“歙之東鄉(xiāng)”在公元208年之后獨立建縣,便是今天淳安縣。從明刻本《新安名族志》來看,方氏是其收錄的78個名族中最早移民淳安的。方生方雄,方雄生方儲,處在東漢和帝時期的方儲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其故事長篇累牘,之前也有略述。方儲時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后追贈尚書令、...
· 平南方氏家族
平南方氏家族資料來源:方鵬芝方經(jīng)文,字昭,湖廣(湖南、湖北)武昌府江夏縣(今武昌縣)人,其先祖食邑河南開封,為平南方氏族之始祖。約生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父諱克儉,母吳氏。有兄弟三人,長曰經(jīng)緯,次即經(jīng)文,三名經(jīng)武,全家隨父曾遷浙江,后徙居南京北街烏衣巷。明洪武元年(1368年),經(jīng)文弱冠(二十歲)充京衛(wèi)軍。洪武初年,京城遺老在燈花節(jié)之夕,以繪畫諷刺馬皇后,朝廷將要緝殺,北街居民聞風而逃。方氏三兄為逃生避難,隱姓埋名。兄經(jīng)緯改姓雷,稱“河南第一”;弟經(jīng)武改姓鄺,稱“河南第三”,同出京城遠走;經(jīng)文是朝廷命官不能逃,然也改名昭,稱“河南第二”。以便日后子孫相尋認宗。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廣西龍州土官趙宗壽等叛,命左都督楊文率軍討之。率京衛(wèi)精壯馬步官軍三萬人至廣西,會各處軍馬,總十五萬,討龍州土官趙宗壽等。是年奉議州等處土官作亂,詔楊文移兵征之,二十九年班師”。方經(jīng)文因從征有功,遂封...
· 祁氏家族與地方社會
在山西省晉中地區(qū)的壽陽縣平舒村,有一個祁氏家族,在清朝中后期,該家族出了一位人稱“三代帝王師”的名人――祁藻。祁藻(1793―1866),字叔穎,號淳甫,后改實甫。嘉慶十九年中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歷事四朝,可謂三晉名流,而該家族也成為三晉的名門望族。祁藻的個人發(fā)展與其家族發(fā)展史有密切關系,故研究祁氏家族的發(fā)展與演變,實可加深對祁寓藻的認識。同時,由于家族的建設始終是植根于鄉(xiāng)土社會的,因此筆者將把祁氏家族的發(fā)展演變與其生活的地方社會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探討。一、壽陽祁家發(fā)展概況壽陽縣在春秋時為晉國的馬首邑,后屬趙。漢朝為太原郡榆次之東,西晉始分榆次置壽陽,隸屬樂平郡。至隋開皇十年于晉之故壽陽城置受陽縣,隸并州,后又罷并州,改為太原郡。唐武德十一年,仍改受陽為壽陽,隸并州。開元十一年,改并州為太原府。到金興定二年,壽陽縣改隸平定州。元、明兩代,隸屬于太原府,清雍正二年,又改隸平定州。...
· 淮南方氏家族源流
淮南周邊幾支方氏家族源流淮南方氏大多是周邊如懷遠、壽縣、定遠幾縣方氏的后裔,而這幾支方氏同姓卻并非同譜?;茨鲜袃?nèi)方姓主要有一下幾支:上窯方氏、爐橋方氏、八公山方氏、壽州桂林方氏和瓦埠方氏。其中上窯方氏的聚居地在今淮南市內(nèi)(大通區(qū)洛河鎮(zhèn)和上窯鎮(zhèn)),爐橋方氏聚居地在定遠縣爐橋鎮(zhèn),該鎮(zhèn)距淮南市區(qū)很近,清時為壽春與定遠交界。八公山方氏聚居在今淮南市八公山區(qū)山王鎮(zhèn),余下兩支方氏皆聚居壽縣,其中壽州桂林方聚居壽縣城關內(nèi)(今壽春鎮(zhèn)),瓦埠方氏則世居瓦埠鎮(zhèn)。有意思的是,這幾支方氏雖非同源,卻大多來自徽州,其實也易于理解,自漢代方儲定居徽州之后,子孫日蕃,徽州有“四角方”之稱,極言方氏分布之廣,因此說淮南幾支方氏皆是徽州方氏的后裔,是沒有問題的。以下分述其源流。首先來說上窯方氏,按其家譜宋時諧公居徽州歙縣,生三子,長永寧公遷居路口村顏子街,次永富公遷居巖寺鎮(zhèn)(今黃山市徽州區(qū)巖鎮(zhèn)),三子永康公定居聯(lián)墅(今歙縣...
· 方氏家族十三位出名的神童
1.方仲永,北宋江西省金溪縣人.5歲能詩文,其父引之四鄰街坊炫耀。后神童變?yōu)榉餐?。王安石作《傷仲永》嘆曰:“仲永之通司,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狈街儆朗遣怀晒Φ纳裢m為文學人物,但其人是真實的,其知名度很高,更重要的是也許是后世方氏家族吸取了他的慘痛教訓,后代的方家神童都很成功.從這一點看要感謝他.所以本投票將他列為神童候選人。2.方岳(1199-1262)南宋著名詩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縣城人。方岳自幼聰明過人,七歲即能作詩,號稱:“神童”。1232參加進士考試,獲第一名,廷試時忤犯權相史彌遠而降為第七名,授南康軍教授,后入淮東制置使趙葵幕府。他的詞風慨慷悲壯,豪氣不減辛棄疾與劉過,散文化及用經(jīng)史語入詞的傾向也與辛、劉相近。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說他的詞不在葉夢得、劉克莊之下,亦是比較中肯的評價。所著《秋崖先生小稿》,明嘉靖本為83卷。其...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