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氏宗譜》記載其始祖從商朝至今之事
“信府河”得名源于明代開國功臣、抗倭民族英雄湯和,而湯和,正是他的祖先,這條河南起中華 南起中華門鎮(zhèn)淮橋,北到長樂路在南京市區(qū)與較有名氣的河相比,卻顯得默默無聞。
在五臺花園的家中,湯鋐文向記者講述了他近年來尋根問祖的故事,并展示了他收集到的家譜和家族故事。
細(xì)翻家譜,發(fā)現(xiàn)自己是湯和后人
湯鋐文今年73歲,退休前是南京化學(xué)工業(yè)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他對自己的稱呼是南京新市民。
“我在揚州出生和長大。我家原先住在揚州市郊大馬橋附近的湯家樓,后來遷到了揚州市南門外徐集鎮(zhèn),我在那里上的小學(xué)和中學(xué)。1960年,我上了揚州大學(xué)工學(xué)院,1963年畢業(yè)后,分到了南京化學(xué)工業(yè)公司工作。在南化,我工作了38年,直到2001年退休。算起來,到現(xiàn)在,我在南京有51年了?!?/p>
在南京工作的這些年,湯鋐文忙忙碌碌,關(guān)于家族史的了解,也就止于湯家樓。退休后,湯鋐文的閑暇時間多了起來,他開始一點一滴了解家族的歷史。幾年前,他在老家找到了一套《湯氏宗譜》。
“這套譜修于光緒乙巳年,也就是1905年。其中記載,有清一代,我們這一支曾五修宗譜,分別是康熙五十九年、嘉慶九年、嘉慶二十四年、同治四年,還有就是光緒乙巳年這次?!?/p>
《湯氏宗譜》記載,湯姓始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公元前17世紀(jì),商湯推翻夏桀王朝,建立我國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朝。商湯死后,謚號“成湯”。商湯四世孫仲庚取湯姓,并尊商湯為得姓始祖。
在知道了湯姓的起源后,湯鋐文滿懷好奇與崇敬沿著家族樹一路尋找,尋找的結(jié)果令他驚喜——他有一位明代的祖先,竟然是湯和。
記者在湯鋐文家中也見到了修建于1905年的《湯氏宗譜》,族譜中,維揚江都湯氏尊湯和為一世祖。這位湯和,和明朝開國將領(lǐng)湯和,是不是同一個人呢?
▲
湯和其人
宗譜記載:被封信國公,夫人姓汪,兒子叫載以
宗譜中是這樣介紹湯和的:“和公,字鼎臣。公原籍泗州,率子弟歸附從征渡江,領(lǐng)兵所至,克捷有功。封信國公,追封東甌王,謚號襄武。”
湯鋐文解釋說,老祖宗湯和是泗州人,后來領(lǐng)兵起義,打了許多勝仗,先是被封為信國公,又被追封為東甌王,死后謚號襄武。
那么,湯和的后人是怎么到揚州的呢?宗譜記載,湯和曾經(jīng)奉命駐守維揚(今揚州),他的后人就有一支留在了當(dāng)?shù)?。這一支后來遷到一個叫周家莊的地方,并在當(dāng)?shù)胤毖苌?,因為家族龐大,?dāng)?shù)赜谑潜环Q湯家樓。
宗譜還記載,揚州湯家樓的這一支湯氏后人,是湯和與汪氏夫人所生的兒子湯載以的后人,傳到湯鋐文,是二十一世了。
為了搞清楚汪夫人的身世,湯鋐文曾多方查找資料?!拔野l(fā)現(xiàn)湯和至少有五位夫人。除了汪夫人,還有一位姓張,現(xiàn)在生活在云南的湯和后人,就是張氏夫人的后代。還有一位姓胡,《明史》就是這樣記載的。而從方孝孺為湯和題寫的碑文看,湯和還有一位夫人姓劉?!?/p>
可惜的是,關(guān)于這位汪夫人,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更多細(xì)節(jié)資料。
史書記載:功成身退、告老還鄉(xiāng),博得龍顏大悅
《明史·湯和傳》對于湯和的記載,與《湯氏宗譜》基本吻合,但細(xì)節(jié)要豐富得多。
湯和是朱元璋的老鄉(xiāng),年長朱元璋三歲,且資歷也比朱元璋老,但他從來不倚老賣老,而且他治軍有方,屢立戰(zhàn)功,頗得朱元璋信任。
湯和“沉敏多智數(shù)”,但又喜歡喝酒,醉酒之后就會發(fā)點牢騷。他鎮(zhèn)守常州時,有事請示朱元璋,沒有得到滿意答復(fù),酒醉后便埋怨說:“吾鎮(zhèn)此城,如坐屋脊,左顧則左,右顧則右?!崩悟}傳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很不高興。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與湯和功勛相當(dāng)?shù)膸孜欢急环鉃閲?,唯獨湯和低了一個檔次,封為侯。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湯和才獲封信國公。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打算收回功臣的兵權(quán),就在這時,魏國公徐達(dá)、曹國公李文忠先后去世。他們的去世,讓湯和心有戚戚。于是,他率先自請解除軍權(quán),提出“愿得歸故鄉(xiāng),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敝煸褒堫伌髳?,立即下旨為湯和在老家營造府邸,讓他衣錦還鄉(xiāng)。
湯和告老還鄉(xiāng)之后,東南沿海一帶倭寇鬧得越來越厲害,朱元璋重新啟用湯和。五十九歲的湯和率兵遠(yuǎn)征東南,再立戰(zhàn)功,得到朱元璋賞賜。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湯和病逝。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他是少有的善終之人。
尋找湯和
湯和的信國公府已消失,信府河還在靜靜流淌
在確認(rèn)祖先湯和的身份后,湯鋐文開始多方收集家族資料。在南京市博物館,他看到一個關(guān)于名人和南京地名的展覽,“那上面說,城南的信府河,就是因信國公府而得名?!痹谀暇┳×藥资?,湯鋐文第一次知道,這里還有一條因祖先而得名的河,他立刻來到城南,尋找祖先留下的痕跡。
信府河南起中華門鎮(zhèn)淮橋,北抵長樂路,長約600米。幾百年來,這里一直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而在六百年前,在河的西岸,如今南京市第一醫(yī)院所在的地方,就是湯和的信國公府所在。
回憶起當(dāng)時尋訪的情景,湯鋐文說:“站在祖先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我感慨萬千。這里當(dāng)年一定是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侍衛(wèi)肅立如林。600年過去了,物已非、人也非,但我卻有幸回到祖先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這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p>
湯和抗倭有功,浙江溫州至今還有“湯和節(jié)”
清代嘉慶年間的《鳳陽縣志》記載,湯和墓在鳳陽西北三十里,也就是現(xiàn)在的安徽蚌埠東郊龍子河畔、曹山南麓。得到這個信息后,湯鋐文從南京趕到蚌埠,專程去拜祭老祖宗湯和。
在蚌埠,湯鋐文看到了出自湯和墓的《壙志》原文,這篇文章是以湯和兒子湯醴的口氣撰寫的,其中提到,湯和的夫人是胡氏。湯和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湯鼎、湯軏、湯鼐、湯燮、湯醴。關(guān)于湯鼐,湯鋐文家傳的《湯氏宗譜》記載,是湯和的孫子,與《壙志》有出入。為什么會有這種誤差?湯鋐文說還需要查找更多可信的史料,才能找到答案。
下一步,湯鋐文打算去探訪浙江溫州龍灣區(qū)的寧村。這里正是當(dāng)年湯和抗倭的地方。“湯和奉命坐鎮(zhèn)浙江,征兵五萬八千七百多人。并在寧村設(shè)了59座衛(wèi)所城。這些防御工事,在以后兩百多年的抗倭戰(zhàn)爭中,始終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湯和去世后,寧村建有湯和廟紀(jì)念他,直到今天,寧村當(dāng)?shù)厝税衙磕曛性?jié)(農(nóng)歷七月十五)還稱為‘湯和節(jié)’。”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