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文化之“龍”姓的源流及分布
中華姓氏文化之“龍”姓的源流及分布,??龍姓為古老的姓氏,這個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在中國古代中,許多龍
龍姓為古老的姓氏,這個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在中國古代中,許多龍氏族民曾經(jīng)在推動歷史的發(fā)展曾起到過重要的作用。而且現(xiàn)在有少數(shù)的人姓“龍”。
源流一
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jù)《姓氏錄源》及《竹書紀(jì)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出自贏姓,楚青銅器中有龍贏,贏姓龍氏嫁女楚貴族。商代甲骨文中有龍方,為商方國。
源流二
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后,據(jù)《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dāng)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qū),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fēng)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源流三
出自虞舜時期豢龍氏之后,據(jù)《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于飼龍,以畜養(yǎng)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后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源流四
出自夏代孔甲時期御龍氏劉累之后,據(jù)《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劉累為唐堯之后,因有馴化龍的本領(lǐng),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源流五
西漢和唐宋時代牂牁地區(qū)有龍姓,據(jù)《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里縣西北。
源流六
出自地名,春秋時楚大夫食采于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xiāng)),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源流七
其他和少數(shù)民族有龍姓,①《北史》所載,西域焉耆國(今屬新疆自治區(qū)焉耆西南)君王皆為龍氏,如龍鳩尸畢那、龍突騎支等。焉耆的部分龍姓人于公元九世紀(jì)遷徙到了河西走廊的張掖、酒泉和敦煌地區(qū),被當(dāng)?shù)卣?quán)稱為“龍家”。據(jù)日本學(xué)者土肥義和統(tǒng)計(jì),在敦煌藏經(jīng)洞文書記載的10500個人名中,龍姓人有82個,他們應(yīng)都屬于“龍家”。②少數(shù)民族中有龍姓。在中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遷徙分布
宋朝時期,龍姓大約有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江西、安徽,這三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cè)丝诘?7%,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為龍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龍姓總?cè)丝诘?2%。全國形成了西部四川、東部贛皖兩大塊龍姓人口聚集區(qū)。明朝時期,龍姓大約有12余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龍姓人口增長率超過全國人口增長率,這與西南其他民族龍姓的加入有關(guān)。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這兩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cè)丝诘?1%,其次分布于湖北、廣西,這兩省的龍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龍姓人口約占龍姓總?cè)丝诘?4%,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贛、湘、鄂、桂龍姓人口聚集區(qū)。宋元明間,龍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人口的流動由北、西向東南地區(qū)遷移,四川和河南地區(qū)龍姓人口急劇減少,分別向湖南和江西地區(qū)遷移。
當(dāng)代龍姓的分布
當(dāng)代龍姓的人口已近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龍姓人口由12萬激增到280萬,增長了23倍多,龍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這與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龍姓人群的漢化有關(guān)。宋朝至今1000年中龍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貴州、湖南、四川三省,大約占龍姓總?cè)丝诘?8%,其次分布于湖北、廣東、廣西、云南、重慶,這五省區(qū)市的龍姓又集中了30%。貴州居住了龍姓總?cè)丝诘?6%,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貴州為中心的云貴川渝、鄂湘粵桂的兩大龍姓人口聚集區(qū)。在近600年期間,龍姓人口由東南部向西部、西南遷移是主流,龍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西移動。龍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黔湘桂、重慶大部、廣東西北、云南南部,龍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6%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dá)1.7%,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9.8%,居住了大約49%的龍姓人群。四川、云南大部、重慶北部、鄂贛粵大部、海南、福建西部、安徽西南、陜甘南端、蒙黑吉遼四省區(qū)連接地區(qū),龍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2%一o.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7%,居住了大約34%的龍姓人群。
郡望堂號
郡望
1、武陵郡治所在義陵(今湖南溆浦南);2、天水郡西漢時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時治所在上邽(今天水市);3、武陽郡治所在貴鄉(xiāng)(今河北大名東北);4、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5、禹淑郡南宋寧定嘉定17年(公園1224年)治所在東川袁柳塘(東城園藝塘)(今湖南會同藕塘坳)
堂號
“世師”、“八德”、“經(jīng)德”、“納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燕府等。
宗族特征
1.龍是中國人推崇備至的神物,以龍為姓氏,亦是這一心理底蘊(yùn)的表現(xiàn)。
2.在龍姓的發(fā)展史中,更多地體現(xiàn)著民族相融的歷史大趨勢。
3.龍姓字行輩份井然有序。如民國抄本《龍氏家譜》中有江蘇龍姓一支字行為:“兆升元吉,宗業(yè)克昌,富大希廷,厚誠守方?!边€有安徽龍姓一支字行為:“中衛(wèi)國賢,良宏如正”等。
另,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龍姓字輩呈現(xiàn)出一種繼承祖先文化、心系國家大體,各姓氏民族大團(tuán)結(jié)的寬大胸懷:慶興振鳳文承先,國正道懷全;祖德宗功流傳遠(yuǎn),長江萬派總同源。
江西家譜文獻(xiàn)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學(xué)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一卷?,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文等纂修,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璓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目錄、臨支、韶支、偉支等世系,另有一部存目錄?,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鳳斌等纂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目錄、善支、臨支、西房、東繼等世系?,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康樂坊龍氏族譜不詳,(清)龍發(fā)祥等纂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清)龍友松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卷上下冊、第十八卷、第三十卷、第三十二~三十四卷、卷末1冊、3~4冊?,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二十卷,(民國)龍景召纂修,民國十四(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冊,今缺第二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三~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十七卷、第十九卷?,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民國)龍兆升等纂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上下冊、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第六卷下冊、第七卷、第八卷上下冊。現(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井龍氏族譜,(民國)龍賡蕘等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今僅存卷首上冊、第二~四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第二十一卷、卷末。現(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萬載龍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江賢源溪龍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復(fù)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湖南家譜文獻(xiàn)
湖南醴西高橋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七卷,(民國)龍紀(jì)官、龍起清等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冊?,F(xiàn)被收藏在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
湖南長沙龍氏族譜十六卷,(民國)龍佩璋修,龍翰青、龍鶴齡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xué)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茶陵云楊龍氏族譜,(清)龍撰,清朝末期稿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湘鄉(xiāng)上湘城南龍氏續(xù)修族譜八卷,首一卷,(清)龍群驂、龍明輔等纂,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陰龍氏續(xù)修族譜十二卷,(清)龍昌滿、龍世路等修,龍舒甲、龍澤生等纂,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文會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零陵龍姓六修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民國)龍福云修,龍海源纂,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邵陽龍氏續(xù)修族譜六卷,首二卷,(清)龍惟遠(yuǎn)、龍惟祝等纂,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新化龍氏族譜一卷,(清)龍湘水、龍欲志重修,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湖南新化龍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常德龍氏族譜,(清)龍承先等修,龍承吉等纂,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井華龍氏六修族譜四卷,首六卷、末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厚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湖南湘鄉(xiāng)上湘城南龍氏五修譜,(民國)龍振甲等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河南家譜文獻(xiàn)
河南新密密縣龍氏家譜,(現(xiàn)代)龍?jiān)婆d等修,1993年鉛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廣東家譜文獻(xiàn)
廣東省順德縣大良鄉(xiāng)龍氏族譜十七卷,(民國)龍景恒纂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鉛印本十七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廣東南海重修龍氏族譜十卷,(清)龍生文等修,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序,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廣東順德縣大良鄉(xiāng)龍氏族譜十七卷,(民國)龍景愷等總纂,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廣東省順德縣檔案館。
龍氏重修族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溈寧龍氏六修族譜二十二卷,主張餓待考,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龍氏族譜二十二卷,首四卷,著者待考,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龍氏十一修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城南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二卷,首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今缺第十三卷、第三十一卷。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龍氏族譜編輯委員會至全國龍氏統(tǒng)一新字輩:“發(fā)揚(yáng)敦厚秀德樹立武陵云升振創(chuàng)賢元雄偉統(tǒng)導(dǎo)環(huán)宇盛榮”。
入黔開基始祖龍?zhí)祧椆?支系字派:天 生 成 首 應(yīng);自 世 朝 文 國。登 明 廷 紹 開;毓 從 尚 宗 懷。耀 春 英 恒 惠;體 用 常 恩 源。 慶 泰 尊 榮 顯;謙 讓 仁 義 賢。邦 正 家 和 順;寬 厚 孝 恭 廉。 才 卓 淵 學(xué) 賦;戎 衛(wèi) 永 康 全。 銳 熾 強(qiáng) 剛 鑒;湛 美 壯 雄 杰。奇 偉 經(jīng) 周 慎;群 博 韜 宏 策。 軒 昂 端 莊 ??;福 祿 壽 輝 延???教 興 華 夏;德 法 定 乾 坤。
湖南邵陽綏寧(東山、峨公、朝儀鄉(xiāng))龍氏宗麻公支派字輩:
欲令建表翁,顏定便遠(yuǎn)志,漢奇甫艷均,幸嗣興道懷,開景運(yùn),立本正家邦,繼述昭先德,克承永世昌,兆祥肇大虞,祖名載典冊,惟允秉綸言,主賓顯萬國,治賦贊助善,見稱于孟子,品純才茂美,忠誠樹綱紀(jì),敦厚基福澤,周慎重時賢,歷代貽良范,祚胤慶綿延。
四川龍氏統(tǒng)譜字輩:“文明經(jīng)濟(jì)昌祖澤裔芳遠(yuǎn)定憲安中華齊家丕達(dá)顯慎廉世德延紹承名宗演賢圣立先路嗣哲咸思勉智仁禮義和守則猶克展誠正修治平學(xué)道業(yè)宏闡孝友睦任勤從善應(yīng)果敢熙樂臻大同化成期早晚”。
四川開江龍氏字輩:“漢朝虎聯(lián)君成興為友德茂學(xué)慶捷言”。
四川達(dá)州龍氏字輩:“獻(xiàn)必鳳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榮華國”。
四川屏山龍氏字輩:“善朝德應(yīng)福思時興榮顯清高彥富貴文章本圣賢孝弟承先澤忠信純由天仁義著家國禮智淵源遠(yuǎn)”。
四川長寧龍氏字輩:1“裕霄映時太密慶恕祖宗月應(yīng)仕大必友如志昭先德文章再吉成功繩方翼進(jìn)心一可生明”。
四川長寧龍氏字輩:2"忠孝傳家本,詩書振國梁。祖宗輝可繼,萬代有榮昌"四川安岳龍氏字輩:“福秀朝興廷乘泰世大猷騰飛昌自升巨慶時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貴嘉善嗣遠(yuǎn)明”。
四川瀘州龍氏字輩:“大運(yùn)啟朝騰榮福成代興仕正德倫顯萬壽永遐寧”。
瀘州合江字輩:世天世澤啟,安邦定國祥。
四川廣安龍氏字輩:“伏世朝大啟,仕秀永方長,騰漢祥云見,證清得正光,從來深必海,化雨濟(jì)時昌”。
四川犍為縣龍氏字輩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遇賢臣遠(yuǎn)會順,河清海晏慶升平,萬國翰林喜澤潤”。
四川射洪縣龍氏字輩:“君仕禮儀重,明德永遠(yuǎn)興,安定朝庭內(nèi),居保太平春”。
重慶萬縣龍氏字輩:前面記不得了,后面是‘一四三國順,萬代永吉昌,道遠(yuǎn)承先德,福祿慶習(xí)光。。。。'
重慶大足龍氏字輩:“善朝德應(yīng)福思時興榮顯清高彥富貴文章光(本)耀(圣)先(賢)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國昌”。
重慶大足龍氏字輩:“成明國尚正仕其懷先德思能壽吉昌忠厚貽謀遠(yuǎn)慈孝家慶長振聲騰孟彩永世發(fā)書香”。揮耀鋒錦程清禮義
重慶開縣龍氏字輩:“海滕登文正紹啟永仕通顯代廷光遠(yuǎn)恩澤榮華志立宗”。
湖南溈寧龍氏字輩:“國正朝綱立家和世連興篤修恢祖業(yè)忠孝德傳經(jīng)”。
湖南永州龍氏字輩:“胤相賢繼天恩克紹伊尋沅索”。
湖南藍(lán)山縣龍家坊村:“天德子仁彥思汝遠(yuǎn)昌盛文華恩錫光耀日新先宗顯尋沅索”
湖南零陵、祁陽、東安龍氏合族字輩:“祖澤裔芳遠(yuǎn)甲第書生香瑞獻(xiàn)榮華慶紹聲古道彰定憲安中華齊家丕達(dá)顯慎廉世德延紹承名宗演”。
江西萬載龍氏字輩:“文章華國詩禮傅家詒哲方來垂徽及遠(yuǎn)”。
江西樟樹龍氏字輩:“仕道德佳升繼永昌洪明正遠(yuǎn)起煥文章先澤鎰厚成芳有光”。
江西奉新溫沙坪龍氏字輩:“汝惟宗隆萬世昌 起瑞發(fā)祥邦家光 勛業(yè)煕升承祖德 後昆蕃盛有馀芳 宏開景運(yùn)生清福 富貴榮華定顯揚(yáng) 玉樹聯(lián)輝長衍慶 文章濟(jì)美毓賢良”。
安徽桐城龍氏字輩:“言印治德廷士少芳克家玉國其道大光眷深秩顯功沛澤長世綿代遠(yuǎn)萬眾民香”。
江蘇龍氏一支字輩:“兆升元吉宗業(yè)克昌富大希廷厚誠守方”。
貴州麻江龍氏字輩:“再正通勝秀繼祖永春光召世承忠德明生重大邦”。
廣東番禺龍氏字輩:“天潢演派裔顯清時云乃葉瑞丕振倫彝蒸熙濟(jì)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譽(yù)光維憲昭雍穆克紹崇箕元徽鼎輔孔錫喬孳”。
龍氏一支字輩:“萬代家族全世忠福世全光明興安邦良善圣佑年”。
山東滕陽龍氏字輩:在為嗣宗 世克尚同 應(yīng)宜振興 敦厚周慎 肇開允昌 鐘淑毓秀 衍慶繼長 云海騰啟 華國文祥
重慶奉節(jié)龍氏字輩:(記不全了,記得一句,自己上下的幾輩人。從我祖父那輩,我自己是宗字輩,)顯陽宗祖在玄良,(你們可以去調(diào)查一下)。
四川萬源龍氏一支字輩:明正治世玉 ,海國思云崇 ,為能培萬代 ,圖會智朝忠。
楹聯(lián)
四言通用聯(lián):
源自上古;
望出武陵:全聯(lián)典指龍氏的源流和郡望。
伯高敦厚;
經(jīng)德文章:上聯(lián)典指東漢朝時期的京兆人龍述,字伯高,光武帝時任山都長,大將馬援在《戒兄子書》中說:“龍伯高敦厚而周密謹(jǐn)慎,不妄加議論,生活節(jié)儉,廉潔公正而有威信。我很喜歡他、看重他,希望你們都向他學(xué)習(xí)。”光武帝看了馬援的這封信,提拔龍述任零陵太守。下聯(lián)典指清朝時期的臨桂人龍啟瑞,字輯五,號翰臣,道光年間進(jìn)士,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經(jīng)德堂文集》。
圖傳來鶴;
夢應(yīng)成龍:上聯(lián)典指宋朝時期的龍鐲,字琢成,乾德年間官邠州太守,有惠政,百姓們視他如父母。一天,一群白鶴飛來,從早到晚不離開,州人繪《來鶴圖》稱頌其德政。下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的龍起,相傳曾在夢中乘龍騰空而起,回頭見有絡(luò)駝在身后。后來登第,排在他后面的人叫駝起。
五言通用聯(lián):
日射風(fēng)平第;
星交龍宇長:上聯(lián)典指宋朝時期的龍?zhí)酰栽娙嗣x拜見王安石。當(dāng)時在座的郭功父叱責(zé)他:“相公(指王安石)面前,你怎敢自稱詩人!”又令他寫《沙詩》。龍?zhí)鯇懙溃骸懊C|S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fēng)平篆,潮回日射星。”郭功父看了很是佩服。下聯(lián)典指宋朝時期的龍澄,相傳他在瀼水游玩,在水中發(fā)現(xiàn)一個石盒,得到玉印五牧,印上文字如星霞,旁邊人個形貌怪異的人。只聽那人說:“我是九天使者,這石盒、玉印是上帝的寶物,請放回原處。”龍澄大驚,照他的話做了,再看,石盒已經(jīng)不見了。
兄弟兩詩伯;
父子三畫家:上聯(lián)典指朝時期的龍襄,龍膺兄弟二人,均善詩賦,有《九芝集選》。龍襄、龍膺,武陵人。龍膺官太常侍卿。下聯(lián)典指宋朝時期的龍章及其子龍顯、龍淵,父子三人均善畫虎。是當(dāng)時有名的畫家。龍章櫟陽人。畫虎“命筆成于一揮,識者驚賞之”。相傳,他平生所畫,止有六虎。其二子皆有父風(fēng)。
反帝反封建;
新年新國家:此聯(lián)為龍生撰書春聯(lián)。見《中國對聯(lián)大辭典》。
七言通用聯(lián):
龍女得柳生偕老;
賢人以孟氏始傳:上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李朝威的傳奇小說《柳毅傳》中人物洞庭龍女,遭夫家虐待,書生柳毅幫她脫離苦難,幾經(jīng)波折,
在昔曾綿科甲第;
中興復(fù)振博師家:在江西省永新縣在中鄉(xiāng)在中村有一棟古祠堂:“在中龍氏宗祠”,號“忠勤堂”。祠堂長29.7米,寬11.6米,高20米。祠堂由前、中、后三棟相連,相接之處有兩個天井,前天井長2米、寬1.5米,后天井長1.7米,寬1.2米。正面回廊、洞開三扇雙合大門,后棟的左右兩側(cè)各開一扇雙合拱門。磚瓦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造型古雅,建筑美觀,工藝精致。堂內(nèi)寬敞明亮,四季陽光普照,清涼氣爽。大門正中柱梁,楷字體懸掛著這副楹聯(lián)。據(jù)乾隆二年,龍氏族譜載:“忠勤翁,諱升之,字子崇、號禹山(公元1162~1226年),出身儒林,宋嘉定三年始,先任潮洲監(jiān)倉,轉(zhuǎn)福州帥干,再升任浙漕賦魁。宋理宗年間著有《中興政要帝學(xué)增釋》二百卷,授通直郎、史館??钡嚷?。宋理宗未登位前,翁授學(xué)于宋理宗潛邸,宋理宗登位后,念甘盤舊學(xué)之臣,特追贈太師,賜謚號“忠勤”,并詔命在學(xué)立碑,在家鄉(xiāng)立祠,以勞其勛。盡菅如此賜封,然宋理宗認(rèn)為褒宗先生,猶以為未足,后又下詔宮其子孫。可子孫寧可清守祠墓,不愿做官。在中故有“歐隱”之名。七百五十余年過去了,而宋理宗皇帝賜謚號“忠勤公”,并詔命立祠于家,賜匾書“特賜忠勤祠”,完整無缺,依然無遣,懸掛祠內(nèi)。
八言以上通用聯(lián):
虞舜大臣,子孫繁衍;
雷陽望族,瓜瓞綿延:此聯(lián)為安徽省望江縣縣城龍氏宗祠聯(lián)。上聯(lián)典指龍氏的起源。下聯(lián)典出本支龍氏情況。
日射風(fēng)平,映詩人之警句;
星交龍字,徵異兆于科名:上聯(lián)典指宋朝時期的龍?zhí)跏碌?。下?lián)典指宋朝時期的龍澄事典。
祠宇維新,桂樹永榮龍氏族;
山川挹秀,卿云常護(hù)狀元門:此聯(lián)為安徽省龍氏宗祠聯(lián)?!盃钤?,典指清朝時期的桐城人龍汝言,字錦珊,嘉慶年間中一甲一名(狀元),歷官修撰、內(nèi)閣中書,著有《賜硯齋集》。
風(fēng)篆日星,功父擱吟哦之筆;
敦厚周慎,伏波示愿效之書:上聯(lián)典指宋朝時期的詩人龍?zhí)醯氖碌?。龍?zhí)跻栽娙嗣x謁王安石,安石與郭功父坐。功父坐。功父叱曰:“相公前改稱詩人?”令賦《沙》詩。龍答曰:“茫茫黃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fēng)平篆,潮回日射星?!惫@為之?dāng)R筆。下聯(lián)典指漢朝名人龍伯高事典。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dāng)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diǎn)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汪姓源流及分布
【姓氏源流】汪穎川。姬姓,名汪,上古時期黃帝后裔,春秋時期魯國人,魯成公次子。因功受封于潁川(潁河流域,郡治禹州)。傳汪穎川誕生時,雙手握拳,三日乃開,伸展后兩掌有紋,左似水右似王,合而為汪,遂以為名,并賜汪氏,號潁川汪侯。其后世子孫皆以汪為氏,并尊奉汪穎川為汪姓得姓始祖。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稱汪罔氏,是防風(fēng)所改,防風(fēng)是夏朝諸侯之一。夏朝國君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fēng)氏因?yàn)橥淼?,而被禹殺頭。進(jìn)入商朝,防風(fēng)氏的后代就改為單字汪氏。汪氏子孫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諸侯,所以汪氏的淵源可謂悠久異常,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同時汪氏也必是貴胄之后。商、周后的春秋時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孫出現(xiàn)。魯國國君成公的支庶兒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孫就以邑為氏而姓了汪。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黃帝的直系子孫。還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來的。據(jù)史料記載,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
· 中華姓氏源流
中華民族的古今姓氏,豐富多彩,數(shù)量驚人。1996年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中,收錄我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一共有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27個,雙字姓4329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69個,五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但是,據(jù)千龍網(wǎng)的消息報(bào)道,四川省遂寧市檔案館的陳歷甫經(jīng)過30多年時間,收集了19989個中國姓氏。然而這些都不能說是準(zhǔn)確數(shù)字。因?yàn)橹袊鶈T遼闊,民族眾多,很難查清中華姓氏的準(zhǔn)確數(shù)量。那么,這些形形色色的姓氏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我國記錄研究姓氏的歷史淵源流長,逐漸形成專門研究姓氏來歷、發(fā)展演變及其與社會文化關(guān)系的一門學(xué)問――姓氏學(xué)。而且姓氏學(xué)又是與歷史考古學(xué)、語言文字學(xué)、文化人類學(xué)、社會學(xué)、民俗學(xué)以及人口普查統(tǒng)計(jì)學(xué)等領(lǐng)域密切相關(guān)的一門交叉學(xué)科。縱觀中華姓氏的起源、發(fā)展和演變過程,可以發(fā)現(xiàn)“姓氏是中國人一直使用的代表血緣關(guān)系的一種符...
· 族譜中華姓氏之尹姓來源及各堂號分布
尹姓起源關(guān)于尹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出于少昊金天氏(以封邑為氏)通志·氏族略載,少昊金天氏之子殷被封于尹城(今河南省宜陽縣西北、新安縣東南,一說在山西隰縣東北),任工正,被稱為尹殷。他的后裔世襲工正,居于尹城,即以封邑為姓。出于伊姓(以官職為氏)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載:商代初年的相國伊尹(名伊摯)的后人有一支以伊尹的官職尹為姓。故這一支尹姓出自伊姓。出于兮姓(以官職為氏)風(fēng)俗通義載:周宣王時的師尹(太師,三公之一)兮甲,字伯吉父(父一作甫),世稱尹吉甫。詩經(jīng)曰:“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又曰:“尹氏大師,維周之氐?!保ㄐ⊙殴?jié)南山)毛傳曰:“師,太師,周之三公也;尹,尹氏,為太師。”風(fēng)俗通義曰:“師尹,三公官也,以官為氏。周有尹吉甫?!币τ凶右?,即以尹為氏。分布與播遷尹姓發(fā)源于河南、山西、陜西一帶。西漢時尹姓已發(fā)展到河北、山東、陜西。兩漢之際遷入江浙一帶和貴州、廣西等地。魏...
· 中華成姓源流及現(xiàn)狀
【成氏家譜源流】中華成姓源流及現(xiàn)狀中華成氏網(wǎng)2013年11月6日成瑞文推薦中華姓氏網(wǎng)--弘揚(yáng)姓氏文化,傳承先祖精神;尋根聯(lián)誼互助,激勵子孫奮發(fā)!中華成姓源流及人口現(xiàn)狀第一個淵源:源于容成氏,出自遠(yuǎn)古帝王容成氏世系后裔,屬于以國名為氏?!缎伦胧献骞{釋》注釋:“容姓出自大容氏?!贝笕菔喜柯浜笈缮鋈莩墒献?,即傳說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在《莊子?l篋》中記載:“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當(dāng)是時也,民結(jié)繩而用之?!迸畫z氏去世后,容成氏去世后,容成氏還曾為“王”,成為當(dāng)時天下氏族“盟主”。在典籍《集韻》中,則認(rèn)為容成氏是高陽氏八愷之一的“仲容之后”。在《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中記載有“仲容之國”。可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容成氏的傳說已相當(dāng)廣泛。黃帝東遷涿鹿(中國河北巨鹿),容成氏為臣屬,部落復(fù)遷回容城。關(guān)于大容氏,其蹤跡已無法考據(jù)...
· 姓氏文化之稀有姓氏和姓源流分布
和姓是我國的稀有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yàn)榈?7位,在全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93位,人口約19.6萬,國人口總數(shù)的0.01%左右。和姓人口雖然不多,但是源流較為繁雜。其主要淵源如下:源自掌管天地四時的官位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堯時,重黎的后人羲和為掌管天地四時的官。據(jù)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羲和,堯時掌時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為氏。”傳說堯有四大諸侯,分別主管東南西北四方,史書稱為四岳。東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和仲,北岳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堯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決策,堯都要與四岳一起商量。在農(nóng)業(yè)社會里,四季氣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很重要的官職,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們的后代遂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和氏。源自軍制官吏“和令”出自兩周時期軍制官吏和令,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和令,是西周初期在軍隊(duì)中設(shè)置的旗令官,以示軍紀(jì)軍威,通...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bào)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bào)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