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街景服務(wù)
歷史
Google街景視圖在2007年5月25日首次在美國出現(xiàn),在地圖上會有一相機圖案,每個代表一個城市或地區(qū)(例如一個公園),通常還會有鄰近城市、市鎮(zhèn)、其他分區(qū)及公園。也有不少地點沒有用相機圖案作標示出來。
2008年4月16日,Google街景視圖正式結(jié)合至Google地球4.3內(nèi)。
2008年7月2日,Google街景視圖被引進到法國與意大利,成為美國地區(qū)以外最先服務(wù)的地區(qū)。這天之內(nèi),增加了19個相機圖案,主要為環(huán)法單車賽沿途的小鎮(zhèn)和地區(qū),包括2008年環(huán)法單車賽經(jīng)過的意大利西北小城庫內(nèi)奧。
2008年8月4日,澳洲及日本首次在Google街景視圖出現(xiàn)。該天加入了28個相機圖案,包括日本主要的大都市區(qū)及澳洲大部分地區(qū)。另外亦同時新增了大約四十個美國城市的街景視圖。
2008年12月1日,新西蘭也被加到Google街景視圖中。而在“新西蘭隱私權(quán)委員會( New Zealand Privacy Commission )”的建議下,特別將人臉的特征模糊化,但車牌號碼則未見如此處理。
2008年6月10日的更新中,原來在街景視圖中向下拉便看到相機底下的車頂?shù)那闆r,已不再復(fù)見。另外一項變更是把“面部模糊”科技套用到所有街景視圖上,基本上令本來的高解析照片(如美國舊金山)全部降低了分辨率。另外此次更新亦加入很多大城市的近郊地區(qū),但沒有在地圖上加入相機圖案作標示。街景視圖本來同時采用由 Immersive Media ( 英語 : Immersive Media ) 拍攝和Google自行拍攝的照片;但自2007年12月以來,Google只使用由自行拍攝的照片。
2008年11月26日,Google地圖上代表街景視圖的相機圖案,而改以一個黃色小人偶“樁標人”(pegman)置于左上方(在Google地球則是以“街景視圖”的圖層表示)。在Google地圖上拖拉樁標人時,街景服務(wù)已上線的地區(qū)會有藍色線標示,并有小視窗可展示目前的街景。當樁標人被放到藍色區(qū)域內(nèi)時,街景視圖將會開啟并以占滿Google地圖視窗的方式展現(xiàn)。
2009年4月9日,街景視圖可用全屏幕觀賞。
2009年6月5日,街景視圖引入“聰明導(dǎo)航”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容許使用者以鼠標雙擊在視圖間游走。
2010年4月5日,街景服務(wù)于全世界所有的街景視圖上增添了3D功能,令到使用者佩戴上3D眼鏡之后可觀看到3D的街景圖像。剛開始時這功能的開啟按鈕位于地圖左側(cè)的操控工具中,后來按鈕隱藏到鼠標右鍵選單內(nèi)。
2010年6月中,Google將來自旗下相片分享網(wǎng)站Panoramio,由用戶提供的相片整合到Google地圖內(nèi)。當拖拉Google地圖內(nèi)的樁標人時,除了街景服務(wù)已上線地區(qū)會顯示為藍色外,有Panoramio相片的地點亦會以藍點表示。
2012年10月30日,Google宣布用戶可以利用Galaxy Nexus手機的功能拍下全景照片,并把照片于Google地圖內(nèi)分享。
2013年2月,由日本游戲廠商任天堂與Google開發(fā),基于Google街景的應(yīng)用軟件《Wii Street U》在任天堂的Wii U電視游戲機上發(fā)售。
2014年4月23日,街景視圖PC版新增虛擬時光旅游功能,讓人們倒轉(zhuǎn)時光,看看街道或某建筑的變化。
按地區(qū)
Google街景首次在2007年5月25日公開,但直到2008年7月2日前還是只有美國地區(qū)。截至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觀看十二個國家(不包括從一些相片中看到的另一個國家,例如可從羅馬觀看到梵蒂岡的周邊)。新內(nèi)容通常在每兩天到六個月不等的時間內(nèi)發(fā)表。在2008年11月26日前,已有街景服務(wù)的城市在地圖上會有一相機圖案,而每次更新后新的相機圖案就會出現(xiàn);后來則改由藍色線代表有街景視圖的街道。
北美洲
美國是最早有Google街景視圖服務(wù)的國家,除了圖像外也有其相關(guān)的介紹。剛開始時只能觀看少量的街景視圖、只局限于城市范圍內(nèi)、只有主要街道、以及建筑物只能向上看到一個特定高度。只有很少的城市近郊地區(qū)和大都會附近的小城被包括在內(nèi)。
經(jīng)過幾輪的更新后,新加入的城市有了較多的內(nèi)容,包括了一些小街(尤其是城市中心附近)和更多的近郊地區(qū)和鄰近小城。
一些街景已經(jīng)上線的城市有時亦會推出新相片來取代原來較差的版本:在一些原來只包括大街的社區(qū)加入更多的街道、加入更多的近郊地區(qū)、以及相片向上可以看得更高。
本來Google街景服務(wù)只包括城市和近郊地區(qū)。自2008年6月10日起,一些跟大城市分離的地區(qū)亦開始被加入,而且地圖上不會出現(xiàn)相機圖案作標示。8月4日有大范圍的美國地區(qū)被加入服務(wù),但只加了新奧爾良一個城市的相機圖案。
2008年11月4日增加了三個美國城市,當中有華盛頓首都區(qū)、巴爾的摩及西雅圖。
2008年12月9日,街景視圖全面覆蓋美國所有大中城市地區(qū)和貫穿本土48個州的主要公路。
2009年3月18日,特拉華州、北達科他州、羅德島州及南達科他州的大部分地區(qū)被加入。
2009年11月9日,夏威夷州街景正式上線,街景服務(wù)全數(shù)包括美國五十個州。
加拿大方面,2009年5月時可見到Google街景視圖車隊在該國的城市內(nèi)行走。2009年10月7日部分城市的街景正式上線。
從2009年4月起,墨西哥國內(nèi)亦見到街景車隊在拍攝。2009年11月9日,墨西哥街景服務(wù)正式開通,包括了墨西哥城、瓜達拉哈拉等大城市。
2009年12月2日,加拿大增加八個城市的街景視圖。美國則加有更多地標及旅游景點的街景服務(wù)。
歐洲
2008年6月位于德國柏林一輛Google街景攝影車
第一幅美國境外的街景視圖在2008年7月2日公開,包括了當年環(huán)法單車賽路線。十九個系列圖片包括了法國及意大利的城市。
2008年10月14日公開了六個法國城市的圖片包括里爾、里昂、馬賽、尼斯、巴黎及圖盧茲。在7月2日加入的圖片仍然保留,不過地圖上標示的相機圖案則被移除;此為Google街景視圖上的首次。
2008年10月27日有四個西班牙城市成為街景地點。包括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爾亞及巴倫西亞。
2008年10月29日意大利有四個城市有街景視圖,包括佛羅倫斯、米蘭、羅馬及科莫湖。
2009年3月18日公開了英國和荷蘭部分地區(qū)的街景視圖。
2009年5月,德國Google公布了該國5月及6月時將會被街景視圖車隊拍照的城市名單。
2009年8月18日,瑞士及葡萄牙的街景服務(wù)正式上線。另外意大利亦有新地區(qū)被加入。
2009年10月7日,捷克部分地區(qū)的街景服務(wù)上線。
2009年11月9日,荷蘭及西班牙加入了更多地區(qū)的街景視圖。
2010年1月21日,丹麥和瑞典的街景上線,另外英國、意大利、荷蘭有新地區(qū)加入。
2010年2月10日,芬蘭和挪威的街景上線。
2010年9月30日,愛爾蘭的街景亦正式上線。
2010年11月2日,德國小部分地點(主要為足球場)的街景上線。至11月18日,該國的大城市街景亦正式上線。
2010年12月8日,羅馬尼亞的街景上線。
2011年6月29日,馬恩島及澤西島的街景上線。
2011年7月8日,摩納哥的街景上線。
2011年11月22日,比利時的街景上線。
2012年2月22日,增加了俄羅斯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的街景圖。
2012年3月21日,增加了波蘭多個城市的街景。
2012年4月19日,烏克蘭的街景正式上線。
2012年5月14日,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的街景正式上線。
2012年6月19日,圣馬力諾的街景正式上線。
2012年9月25日,安道爾及克羅地亞的街景正式上線。
2012年10月30日,斯洛伐克的街景正式上線。
2013年10月10日,冰島的街景正式上線。
亞洲
2008年8月4日,Google引入日本街景視圖。初期的街景地點主要集中在5個區(qū)域,在地圖上以10個相機圖案標示。服務(wù)由于忽略了日本文化而受到批評 。
2008年10月,街景視圖車隊在新加坡街上行走。
2009年10月7日,日本加入了更多地區(qū)的街景視圖。
2009年12月2日,新加坡街景視圖正式上線。
2011年12月13日,東日本大地震重災(zāi)區(qū)的災(zāi)后街景圖(同年7月左右拍攝)上線,部分地方有災(zāi)前的街景供對照。Google公司借此希望人們不要忘記此災(zāi)難。
2012年1月24日,韓國的街景正式上線,提供了首爾及釜山兩座城市部分地區(qū)的街景圖。
2012年3月21日,泰國的街景正式上線。
2012年4月23日,以色列的街景正式上線。
2013年3月28日,福島縣雙葉郡浪江町(福島第一核電廠20公里范圍內(nèi)疏散區(qū))街景上線,由當?shù)卣笈臄z 。
2013年8月,Google街景首次進入中國——8月數(shù)個新上線的動物園街景中就有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街景 ,此外Google街景還增加了北京的尤倫斯當代藝術(shù)中心街景以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街景。
大洋洲
2008年8月4日加入了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qū),地圖上有18個相機圖案標示。
2008年12月1日包括了新西蘭地方。
2008年12月9日增加澳大利亞的達爾文及其他地區(qū)。
非洲
2010年6月8日加入了南非的街景,以迎接2010年世界杯的來臨,更成為首個在非洲的街景視圖計劃。
2012年11月28日加入了博茨瓦納的街景。
2013年4月23日加入了萊索托的街景。
2013年9月25日加入了斯威士蘭的街景。
南美洲
2010年9月30日加入了巴西的部分地區(qū)。
2012年3月21日,加入了巴西一段亞馬遜河的街景。
2012年9月25日,加入了智利的街景。
2013年8月14日,加入了秘魯?shù)慕志啊?/span>
2013年9月3日,哥倫比亞的街景正式上線。
2013年9月12日,加入了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街景。
南極洲
2010年9月30日加入位處南冰洋南設(shè)得蘭群島的半月島部分地區(qū)。
2012年7月17日加入南極洲更多景點的視圖。
街景背包
Google有“街景背包借用試辦計劃”,可供大眾于網(wǎng)上申請,而審批申請,會考慮景點特殊程度,學(xué)術(shù)研究和非牟利團體優(yōu)先。可背式拍攝器材高120公分,重18公斤(40磅)。背包上方設(shè)球狀鏡頭組群,共15個鏡頭,使用Android手機控制。15個鏡頭從不同角度,每2.5秒拍攝一次,以后期制作組成360度景像畫面。每次充電后可運作6至8小時。
Wii Street U
2013年2月,由日本游戲廠商任天堂與Google開發(fā),基于Google街景的應(yīng)用軟件《Wii Street U》在任天堂的Wii U電視游戲機上發(fā)售。《Wii Street U》通過游戲機的GamePad平板式手柄可以使玩家以360度的全視野觀看街景中的景色,并還可以配合Wii平衡板進行虛擬的遠足。
參見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