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音
歷史
福建南音的起源,眾說紛紜,在樂隊型制上與漢代相和歌有關 ,即相和歌所謂的“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但一般認為福建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其樂曲形式與演奏速度有唐宋大 曲的遺風,樂曲往往從散板開始,逐漸加快,形成散、慢、中、快的速度結構 。而就樂器型制上看,福建南音簫保持唐代一尺八寸、十目九節(jié)的規(guī)格,琵琶橫抱與唐宋時期相同 。其曲目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有純器樂曲也有可唱奏的曲目,唱曲以接近中原古音的泉州話為正音,且涵蓋了藝術性極高、類似宋代慢詞的曲目 。不論是在樂曲、樂器、演奏方式等等,福建南音都一定程度保留了古樂遺風,所以有音樂活化石的美譽 。
根據記載,福建南音成熟并發(fā)展于泉州,再向閩南地區(qū)擴散。泉州的歷史文化起源很早,西晉永嘉之亂,中原人士避亂,輾轉遷徙到福建南部的泉州,唐初與唐末先后又有兩批中原人士移民福建南部,宋代又有大批皇室人員及軍民進入閩南。這些不同時期的移民將具有中原文化流風余韻的語言、音樂帶來泉州與閩南地區(qū),解釋了福建南音的古雅特點。另一方面,泉州在唐朝中期以后漸漸繁榮,到了南宋、元代成為中國對外海上交通的樞紐,是世界有名的大商港,商業(yè)繁榮,人文薈萃,助長了音樂的發(fā)展與盛行。
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福建南音曲簿,為明代的三種刊本,分別是《新刊時尚弦管摘要集》、《精選時尚新錦曲摘隊》、《新刻增補戲隊錦曲大全滿天春》(西元 1604 年刊行) ,當中的曲目在四百多年后的現(xiàn)今依然穩(wěn)定的傳承。從標題的"新刊"、"時尚"、"精選"等字樣,可推知福建南音在明代已相當成熟興盛,而形成應該是在明代以前的宋元時期 。值得留意的是,福建南音的傳承是以口授心傳為主,樂譜僅記錄曲目的基本輪廓,作為備忘用 。
千載清音
風格典雅
福建南音有千載清音的美譽 ,它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流傳至今,風格純正典雅,意境深邃,在傳統(tǒng)音樂中,與古琴、昆曲有較多共通點,例如 :
有濃厚的清雅氣息。
相較于為聽眾演奏,更注重的是同好之間的情感交流。
重氣韻,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
怡情養(yǎng)性,而非一時耳目之娛。
福建南音曲目里著名的四大名譜,可作為高雅曲風的代表,有四時景、梅花操、八駿馬、百鳥歸巢,皆是描述大自然深刻之美的純器樂曲,旋律頗為曲折晦澀,不容易理解。至于有唱詞的曲目,則在抒發(fā)人與人之間的情懷,像是分隔兩地的思念之情,或才子佳人的故事,其內容相當多樣,但詮釋起來純正古樸,有類似雅化的處理 ,換句話說,福建南音人演奏時,不是直接將喜怒哀樂宣泄出來,而是多了制衡調和的內斂情緒,尤其福建南音的曲風,初時深沉幽靜,隨著情緒的堆疊速度漸快,到末尾形成高峰,那澎湃的情緒背后,有更深一層的思維加以節(jié)制,這樣的音樂,不但沒有過度刺激帶來的煩躁感,反而讓經過激烈起伏后的內心更加寧靜舒坦,達到怡情養(yǎng)性的作用。
下手樂器
為四種富有特色的敲擊樂器:
撩拍
下手樂器要依照撩位與拍位來出聲,而所謂的撩拍是用來表示拍子之間的時間間隔,例如三撩拍表示拍子之間有三個撩,而七撩拍則有七個,換句話說三撩拍是每四個時間單位一拍,而七撩拍則是每八個時間單位一拍,速度比三撩拍慢兩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