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
簡介
曇無德是“法藏部”的梵文音譯,《四分律》由四部分構成,初分為比丘戒,共21卷;第二分為比丘尼戒和二十犍度中的前三個半犍度,共16卷;第三分為安居自恣等法,包括皮革犍度等十四個半犍度,共12卷;第四分為房舍等雜法,包括房舍犍度、雜犍度及五百集法、七百集法、調部毘尼、毘尼增一,共11卷。四分律出自曇無德部,原為印度上座部系統(tǒng)法藏部所傳之戒律,故稱曇無德律。
傳承
相傳佛滅后,優(yōu)波離結集律法,分八十次誦出根本律制,再傳迦葉、阿難、商那和修、末田地、優(yōu)波崛多等五大。佛滅約百年,法正用上座部律藏中之契同己見者,采集成文,前后四度結集,分為四夾,所以稱四分律。 《僧祇律》后記說“優(yōu)波崛多后遂有五部名生”。后由佛陀耶舍與竺佛念于長安共同譯出。
影響
《四分律》是中國所譯律本中流傳最廣的佛教戒律。中國所謂律宗,實指四分律宗。北魏時,慧光律師判此律為大乘,唐代道宣律師亦主張《四分律》通于大乘,且在《羯磨疏》里找出五種理由來證明其說,更進一步建立三學圓融無礙說。唐代武德九年(626年)六月,道宣撰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二十犍度
四分律的內容巨細靡遺。例如用藥規(guī)定:五比丘請問佛陀該服用何藥,佛陀說有病,允許服用腐爛藥,為藥店里丟棄不用的藥。至于其他的藥物還有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非時藥又分八種漿:梨漿、閻浮漿、酸棗漿、甘蔗漿、蕤果漿、舍樓伽漿婆、樓師漿、蒲桃漿。 七日藥又稱五種藥,指酥、油、蜜、生酥、石蜜。盡形壽藥是指中罽沙者,根、莖、葉、花果罽沙。
《四分律》中共有二十犍度:
受戒犍度
說戒犍度
安居犍度
自恣犍度
皮革犍度
衣犍度
藥犍度
迦?那衣犍度
拘睒彌犍度
瞻波犍度
呵責犍度
人犍度
覆藏犍度
遮犍度
破僧犍度
滅諍犍度
比丘尼犍度
法犍度
房舍犍度
雜揵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