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姓氏
來源
日本人的姓氏來源遠較漢族姓氏來得復雜,其中大致可分為從地名、國名、氏名、物象、職業(yè)、名字、姓氏簡略、轉字、當字、佳字、信仰、外來、佛教、合字、賜姓、商號、皇族宮號、稱謂、由兩姓組合、公家、部民、神道、事件、商業(yè)、藝名、敬稱、族名、武家、歸化等,其中以地名姓占最多:山口、石川、中山、高橋、松阪、橋本、清水、、中村、山本、田中、小林等皆為地名。
古代日本只有名沒有姓。西元四世紀末,大和朝廷把日本南部的很多小國統(tǒng)一為一個國家,其統(tǒng)治的基礎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來的天皇)為首的,掌握著中央政權的貴族與隸屬于朝廷的小國國王之間建立了有血緣關系的集團,這些集團稱之為“氏”,一個“氏”也就是一個貴族世家。此時的氏并不只限于父系或母系家族,它并非自然的社會集團,而是建立朝廷的中央豪族,以獨占或世襲官職,借助朝廷對農(nóng)民進行統(tǒng)治。因此,這些氏,就按照其職務、領地、居住地來命名,稱為“氏名”,如“出云氏”、“忌部氏”、“中臣氏”(后來的藤原氏)。也有氏名來自神名、技藝的。
后來,大和朝廷為了維護統(tǒng)治秩序,分別給貴族頒賜“臣”(臣;おみ)、“連”(連;むらじ)、“君”(君)、“直”(直)、“相臣”(相臣)、“伴造”(伴造;とものみやつこ)、“百八十部”(百八十部;ももあまりやそのとも)、“國造”(囯造;くにのみやつこ)、“縣主”(県主;あがたぬし)、“真人”(真人;まひと)、“朝臣”(朝臣;あそみ?あそん)、“宿禰”(宿禰;すくね)、“忌寸”(忌寸;いみき)、“道師”(道師;みちのし)、“稻置”(稲置;いなぎ)等約30個“姓”(カバネ)。這種姓是表示地位、門第、職務的稱號,相當于種姓,屬世襲,是除了皇親外的貴族用來區(qū)分身份地位的標志。大化改新后,因為實施了官位制,此時表示身份地位的姓逐漸失去了意義,在貴族社會便只稱氏而不再稱姓。
從公元9至10世紀(平安時代)起,出現(xiàn)了新的稱呼——苗字(苗是分支的意思)。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原有的氏族分成若干個家族,這些家族一般以其職業(yè)、居住地、官職名或以其私有土地的地名的假名相稱,這些稱呼便成了“苗字”。苗字其實是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后產(chǎn)生的新的姓氏。此后氏、姓、苗字逐漸融為一體,統(tǒng)稱為苗字。
日本在1875年苗字必稱令之前只有占人口極少數(shù)的貴族、武士才有姓氏,絕大多數(shù)人(95%以上)是沒有資格有姓的??梢哉f,日本人有姓不過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1870年(明治3年),為了征兵、征稅、制作戶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頒布了《平民苗字許可令》容許包括以前不準擁有姓氏的平民在內(nèi)的所有日本人擁有姓氏。但已習慣有名無姓的日本平民對此并不熱心,故創(chuàng)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緩慢。因此,于1875年(明治8年)明治天皇又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規(guī)定所有日本人必須使用姓氏。隨著日本的姓氏數(shù)量極速增長,1898年,政府制定了戶籍法,每戶的姓這才固定下來,不得任意更改。
據(jù)估計,取自明治維新之后這一時期的姓的數(shù)量不低于日本居民目前使用姓的數(shù)量的95%(這一數(shù)字目前缺乏權威統(tǒng)計)。根據(jù)中國商務印書館1981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詞典》,當時日本大概有姓氏七萬條。最多的統(tǒng)計記錄是在20世紀80年代,約14萬,即平均一千人左右使用一個姓氏。
傳統(tǒng)上日本為夫婦別姓,女性婚后不會從夫姓,而是保留娘家的姓氏,只有婿養(yǎng)子在婚后改用妻家的姓氏。明治維新后,因為法律上禁止夫妻別姓,一般妻子改為丈夫的姓,如果是入贅的女婿則改為女家的姓氏。
讀法
日本姓氏的讀法十分復雜,即使是日本人也不能非常透徹地弄明白。同一個讀音可能對應了幾十個漢字的寫法,而同一組漢字又可能有好幾種讀法,甚至毫無規(guī)律可言。這可能間接造成日本社會對于名片非常依賴的現(xiàn)象:大眾需要名片上的羅馬拼音或振假名才能準確讀出對方姓名。(當然,名片文化與日本嚴格的階級社會亦有關。)
以日本第二大姓氏鈴木為例,同樣讀作“すずき(suzuki)”者,尚有“壽壽木”、“鈴樹”等十九種。而漢字“鈴木”又有十四種不同的讀法。
另外一個經(jīng)典的范例:“小鳥遊”讀作“たかなし(takanashi)”,讀音和漢字完全無法對應。這時需要像猜謎語般地來解析:taka是日語中老鷹的意思,而nashi是日語中的否定文語的終止型,漢字即為“鷹無”,“因為沒有老鷹,所以小鳥能出來玩”,故曰“小鳥游”?!案呃妗币嗄钭鳌挨郡胜罚╰akanashi)”,小鳥游為其轉換。這些多半出自動漫及江戶年代戲書。同樣出自動漫及江戶年代戲書的還有“わたぬき(Watanuki)”為“四月一日”“棉貫”?!挨郅扭撸╤odzumi)”為“八月一日”“穂摘”。
至于“一寸八分”、“十二月一日”、“十二月晦日”、“言語道斷”等姓氏則非常罕見且難讀,在日本稱為“幽靈名字”。
有些日本漢字在中文里面也有不少麻煩,主要原因是中文死字、和制漢字沒有對應的漢語讀音等。
更多資料:日本漢字#中文讀法問題
用字限制
日本于《當用漢字表》及后來的《常用漢字表》中實施漢字簡化后,又對人名中的漢字公布了人名用漢字為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主要針對名字,姓氏中有既不是常用漢字,又不是人名用漢字的情況下,可自行提出申請姓氏改用新字體或假名寫法。有些覺得筆劃多不好寫的人便提出申請,例如姓“澁谷”的人很多都改為“渋谷”的寫法。不過也有不少例外,例如“広”和“廣”就是相反的情況,較多人繼續(xù)使用筆劃多的“廣”,像“廣末涼子”即是有名的例子之一,過去一些文書及媒體因當用漢字的規(guī)范,多會使用新字體“広末”,但其實戶籍上登錄的寫法是“廣末”。
2008年以前,可沿用姓氏寫法的人民僅限于自古即生長于日本的家族,常用漢字、人名用漢字規(guī)范頒布后才歸化的外國人則一律使用人名用漢字規(guī)定的字體。2008年12月8日國籍法改正時,該限制被廢止,“尻”、“藪”、“崔”、“姜”、“趙”、“尹”等不屬于相關規(guī)范的漢字,現(xiàn)在也可以用于歸化外國人的姓氏中(但仍不能用于名字,無論是否為歸化的人民)。
少數(shù)民族姓氏
琉球人日式姓氏
阿伊努凱凱欸
分布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樣的,這和其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在沖繩“與那嶺”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那里是琉球國的緣故,當?shù)乇緛碛脻h姓的士族后裔用祖先的封地為苗字,平民就用自己所住的村名作為苗字,“與那嶺”來自于與那嶺村。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并不少見,這是因為那里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常見姓氏
最常見的姓氏有40多個,其中鈴木、佐藤、田中、山本、渡邊、高橋、小林、中村、伊藤、齋藤十大姓占總人口的10%,有1000多萬。使用人數(shù)排3600位后的姓氏是極罕見的姓氏。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來源一說是來源于藤原秀鄉(xiāng),即藤原家中擔任過左衛(wèi)門尉(日語:左衛(wèi)門尉))的人的后裔。也有指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就像可以擔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樣。相類似的是其他眾多帶有“藤”字的姓氏,寄托了同樣的期望。日本第二大的姓氏是鈴木,和佐藤類似的,來源于古時候的武將的姓氏。
參見
日本姓氏列表
日本人名
漢姓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