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
歷史
2010年,文華殿內(nèi)景,自西向東拍攝
2010年,文華殿、主敬殿內(nèi)景
2010年,文華殿、主敬殿內(nèi)展出的瓷器
文華殿始建于明朝初年,位于紫禁城外朝協(xié)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相對。由于文華殿位于紫禁城東路,并且曾一度作為“太子視事之所”,根據(jù)五行說,東方屬木,其色為綠,代表生長,所以太子使用的宮殿屋頂覆蓋綠琉璃瓦。文華殿起初是皇帝常御之便殿,明朝天順朝、成化朝,太子踐祚以前,首先攝事于文華殿。后來由于眾太子大多年幼,無法參與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將文華殿仍改為皇帝便殿,后來作為明經(jīng)筵之所,文華殿建筑隨之由綠琉璃瓦頂改為黃琉璃瓦頂。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文華殿后添建圣濟殿。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華殿建筑大多被毀。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重建,當時明朝興建的武英殿尚存,所以“一切規(guī)橅殆依明制為之”,以武英殿作為重建文華殿的藍本。清朝乾隆年間,在文華殿北面的圣濟殿的遺址上新建了文淵閣。
明朝及清朝,每年春、秋仲月,均在文華殿舉辦經(jīng)筵之禮。清朝以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經(jīng)筵講官,滿漢各有8人。每年以滿漢各2人分別講“經(jīng)”、“書”,皇帝則撰寫御論,闡發(fā)講習“四書五經(jīng)”之心得,禮畢,賜茶賜座。明朝及清朝殿試閱卷工作也在文華殿進行。
明朝設“文華殿大學士”一職,輔導太子讀書。清朝逐步演變形成“三殿三閣”的內(nèi)閣制度,文華殿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之一,其職掌變成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統(tǒng)轄百官,權限比明朝有很大擴展。
2008年7月15日,故宮博物院對外開放文華殿,將該殿作為故宮博物院陶瓷館。故宮博物院陶瓷館此前在月華門南北屋,2004年6月撤陳。這次故宮博物院陶瓷館遷入文華殿之后,陳列面積達到1770平方米。截至2008年,故宮博物院收藏約35萬件陶瓷文物、數(shù)千件基本完整的古陶瓷實物、自中國各地150余個具代表性的古陶瓷窯址采集的3萬余片古陶瓷殘片標本。上述藏品的年代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近現(xiàn)代。此次在文華殿的陶瓷館內(nèi)展出429件故宮陶瓷器,沿著中國古陶瓷發(fā)展史的歷程進行展陳,體現(xiàn)了從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到清朝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中國陶瓷的發(fā)展史。該展覽自此成為故宮博物院的常設展覽之一。
建筑
2010年,文華殿內(nèi)展出的鬲
文華門:位于文華殿建筑群最南端。
文華殿:文華殿主殿平面呈工字形,分為前后兩殿,中間有穿廊相連。前殿即文華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開六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門,次間、梢間都是檻窗,各開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東、西山墻各開一個方窗。文華殿前有月臺,月臺前方有一條甬路連接文華門。
主敬殿:文華殿后殿為主敬殿,規(guī)制和文華殿略似,但進深稍淺。文華殿與主敬殿之間有穿廊相連。主敬殿以北便是文淵閣前的方池。
省愆居:明代建筑,凡遇天變?yōu)捻?,圣駕居此,以示修省之意。清不存。明代文華殿前殿匾“繩愆糾謬”與此修省有關。
相關條目
文華殿大學士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