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姓
姓氏起源
黃氏的起源如下:
一、出自嬴姓:《后漢書·郡國志》曰:“故黃國,贏姓?!?/p>
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滅亡。黃國滅亡后,其國人不忘故國,遂以黃為氏。他們多距原黃國不遠(yuǎn),其中在江夏(今湖北新洲縣西)一帶聚居最多,故后人遂以江夏為黃氏的郡望。
二、出自金天氏:臺(tái)駘是少皋金天氏的曾孫,因治水有功,顓頊封他到汾川(今山西汾水流域)。其后人曾在春秋時(shí)其建立沈、姒、蓐、黃等國,周初,為晉所滅,子孫遂以國為氏。這支贏姓黃氏,主要集中分布在今山西一帶,是為山西黃氏。
三、古代南方蠻族有黃姓。在廣西南寧一帶。武陵溪人、峒人和壯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都有黃姓?!缎绿茣酚涊d:“邕管(在廣西境內(nèi))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p>
四、出自近代其它民族。一為避亂時(shí)改姓,如滿族之“伊喇氏、西林覺羅氏、鄂吉氏、鄂佳氏、那拉納喇氏”,亦或回族之“蒲氏”。
五、他姓改姓黃。上古時(shí)候,黃、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為黃姓;還有其他原因改姓黃的:如陸姓、巫姓、吳姓、金姓改黃姓等等。巫改黃:巫、黃,古音近似。《江西通志稿》載:黃氏,即巫雙瑞后裔。
華南黃氏
秦漢時(shí)期,黃氏遺民們已散處于江南、閩粵和湘、川、黔交界地帶的廣大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是當(dāng)時(shí)的巴、濮、蠻、越等少數(shù)民族生活和棲息之地,因而被視為“南蠻荒服”之地。黃氏遺民南遷江南、嶺南后,因長期與當(dāng)?shù)氐耐林U越雜居生活,到秦漢以后便有一部分黃國遺民被完全同化而融合到土著蠻越民族中去了,形成中國南方蠻越土著民族中的黃姓了。
南雄珠璣巷位于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珠璣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絳環(huán)。自梅關(guān)開通以來,梅關(guān)驛道就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一一條大道,也是北上商貿(mào)交易和南遷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線,珠璣巷便成了這條驛道上的一個(gè)重要墟鎮(zhèn)。
分布狀況
多在廣東、福建等南方省份,計(jì)有臨江、淮南、汝南、南陽、零陵、巴西、河陽、新安、金華、邵武、固始、信州、旴江等。約莫于明、清代之后,遷往東南亞各地。此外,在壯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不少黃姓人。
歷史和遷徙
夏朝至春秋時(shí)期
《竹書紀(jì)年》載:“(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黃夷?!秉S夷屬東夷的一支,商代卜辭中也有“伐于黃尹”的記載。《左傳》桓公八年(前704年)開始有黃國的記載,公元前648年夏,黃國被楚成王所滅。黃國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潢川縣城西約6公里的的隆古鄉(xiāng),1983年在潢川之南的光山縣城旁寶相寺發(fā)現(xiàn)黃君孟夫婦合葬墓,出土有“黃君孟自乍行器”和“黃子乍黃夫人孟姬器”之銘的銅器和大量精美的玉器。1988年發(fā)掘出黃國貴族黃季佗父墓。因此黃氏從黃夷時(shí)期到春秋時(shí)期的聚居地在河南省潢川縣、光山縣一帶。
戰(zhàn)國至漢末
黃國滅亡后一些族人遷到河南中部(如西漢黃霸為淮陽郡陽夏縣(今河南太康縣)人,為丞相后徙杜陵(今陜西西安)),一些則被迫內(nèi)遷到楚國腹地,還有一部分黃國遺民仍留在潢川故地。
公元前262年,黃國后裔黃歇被楚考烈王任命為令尹,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為封邑。十五年改封于江東,在原吳國故墟(今蘇州)建城,以為都邑?!对浇^書-吳地傳》曰:“春申君,楚考烈王相也。烈王死,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吳。三年幽王征春申為楚令尹,春申君自使其子為假君治吳。十一年幽王征假君,與春申君并殺之,二君治吳凡十四年?!贝荷昃囊恍┖笠岫ň佑诮K。
漢末至唐朝
東漢時(shí)期,一些世代公卿的家族逐漸成為名門世家,江夏郡安陸(今湖北安陸北)人黃香、黃瓊、黃琬祖孫四代,作為名聞天下的孝子、名臣,在黃琬被殺后,江夏黃氏就敗落無聞。唐太宗所編氏族志中,郡望有江夏郡、南安郡、松陽郡、東陽郡、濮陽郡。
黃祖江夏太守
黃蓋,三國零陵泉陵人(今湖南永州)。
黃忠、黃崇父子,三國南陽郡人(今河南南陽)。
黃權(quán),三國巴西閬中人(今四川閬中)。
黃沈、黃泓父子,晉朝魏郡斥丘人(今河北成安)。
黃回,南朝宋竟陵郡人(今湖北鐘祥)。
黃法氍,南朝陳巴山新建人(今江西樂安龔坊)。
黃羅剎、黃君漢父子,隋、唐時(shí)東郡胙城人(今河南新鄉(xiāng)市延津縣)。
福建黃氏
南宋梁克家《三山志》載:“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明何喬遠(yuǎn)《閩書》載:“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也。”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晉安郡黃氏為八姓之一,唐太子詹事林披(795年進(jìn)士)撰寫的《唐桂州刺史封開國公岸行狀》、《刺史公遷居述》載:“其先望出江夏安陸......家狀謂其先光州固始人,晉元帝渡江,隨徙閩侯官。”現(xiàn)福州三坊七巷的“黃巷”即為祖居地,在福建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滿街排”之說。莆田的莆陽黃氏、鞏溪黃氏、軍城黃氏、龍溪黃氏、金墩黃氏及泉州的紫云黃氏等為其后裔。
唐朝末年,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率軍入閩,光州固始的黃氏族人黃敦、黃膺也隨軍定居于福建,后裔分虎丘黃氏、五經(jīng)黃氏等。邵武的黃峭一族也是光州固始遷徙來的,分21房。
福建黃氏從唐宋時(shí)逐漸分布到廣東、廣西、海南、江西、臺(tái)灣等地。
郡望
江夏郡:漢高帝置郡。相當(dāng)于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治所在安陸,今天湖北省安陸市。
南安郡:南朝梁天監(jiān)(502~519年)析晉安郡置南安郡,治晉安縣(今南安市豐州鎮(zhèn)),轄今莆田、泉州、漳州、廈門四市地。
濮陽郡:治所在濮陽(今濮陽市西)。
東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屬揚(yáng)州。治金華縣(金華市婺城區(qū))。
松陽郡:隋朝置郡,今浙江省松陽縣。
櫟陽郡:古縣名,故城在今天陜西省臨潼縣東北。
安定郡:漢武帝置郡。相當(dāng)于今天甘肅省平?jīng)龅貐^(qū)及寧夏西部,治所高平,在寧夏固原縣。
房陵郡:漢置房陵縣,屬漢中郡。建安末年置房陵郡,在今天湖北省房縣地區(qū)。
漢東郡:古縣名。故城在今天湖北省鍾祥縣西北。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后置上谷郡。相當(dāng)于今天河北省西北部,治所沮陽,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
譙郡:東漢建安年間置,相當(dāng)于今天安徽,河南二省之間地區(qū)。
堂號(hào)
燕山堂
江夏堂
紫云堂
寬和堂
思敬堂
逸敦堂
敦睦堂
熾昌堂
壁谷堂
四德堂
金墩堂
萬卷堂
千頃堂
禮耕堂
敦本堂
軍城堂
鞏溪堂
莆陽堂
晉安堂
候官堂
鋪錦堂
黃姓名人
古代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qǐng)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jià)值
- 一般般
- 沒價(jià)值
{{item.userName}} 舉報(bào)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píng)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bào)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