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姆人
歷史
19世紀時特蘭西瓦尼亞(現(xiàn)屬羅馬尼亞)的羅姆人
羅姆人的名稱約于公元1025年出現(xiàn),據(jù)菲爾多西的《列王紀》記載,中世紀的高度中央集權(quán)的君主制國—依蘭沙赫爾國王巴赫拉姆五世曾向印度國王商古勒要求提供一萬名啰哩豎琴手供國內(nèi) 平民 娛樂,國王提供谷種與耕牛,但他們什么事也不干,一年后國王送走他們。他們第一次遷徙是在5世紀時離開印度,第二次是10世紀時,阿富汗人與人入侵,由印度前往波斯,再前往歐洲。
以希臘語稱謂“Atsinganoi”從語源學解釋羅姆人,學術(shù)界出現(xiàn)了兩個推論:一說認為西方文化出于對羅姆人的歧視;另一解釋是,該群體最早系屬于印度西北部的低種姓中下階層。目前雖然對這兩說仍有爭論,但較通行的看法是,羅姆人最早是生活在印度西北部,其語言則屬印歐語系中的北印度語。
羅姆人最初離開家園的原因和確切時間無從考證,目前可以知道的是,5-7世紀之間,他們出現(xiàn)在伊朗;10-11世紀,他們經(jīng)過中東到達巴爾干半島;15-16世紀,羅姆人已散布于全歐洲。羅姆人從未建立過自己的國家,而且他們恪守其民族傳統(tǒng),刻意與主流社會保持距離,因此在多國都被看作是“二等公民” 。
德國文獻記載,1423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蒙德特準外來的羅姆人居住在他管轄的領(lǐng)域里,所有入境的羅姆人都獲得一份相當于居留卡的“保護證”。憑著這份“保護證”,羅姆人得以在歐洲哈布斯堡王朝領(lǐng)區(qū)內(nèi)自由通行??上н@個對羅姆人有若黃金的時代卻不到百年,15世紀末,神圣羅馬帝國取消羅姆人的“保護證”,下令驅(qū)逐所有境內(nèi)的羅姆人,違者格殺勿論。不僅神圣羅馬帝國驅(qū)逐羅姆人,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采取同樣的驅(qū)逐政策,當時反羅姆人的理由大致是:傳染黑死病、鼠疫、霍亂、偷竊、行巫術(shù),他們甚至被認為替土耳其人當間諜,還被當作猶太人的親戚,以上都是敵視他們的罪名。從此,羅姆人就不斷地從一地遷往另一地,棲息的地方總是在隱蔽的荒鄉(xiāng)僻野 。
羅姆人長途遷徙的緣故至今尚為史界之謎。 有學者稱 ,羅姆人的祖先是低種姓的印度教徒,應(yīng)征入雇傭兵軍隊后,升為剎帝利(即戰(zhàn)士)種姓,同時被派往西面以抵制教國家的擴張。另有學者稱,穆斯林征服印度北部后,其俘虜淪為奴隸并發(fā)展出自身獨特的文化,成為羅姆人的前身。但羅姆人到達中東后,為何不折返印度,反而繼續(xù)前進,進入歐洲,則是不解之謎。羅姆人后來也大量遷入美洲。
由于文化及宗教上的差異,進入歐洲的羅姆人經(jīng)常被歐洲人。納粹德國也曾他們 。
名稱
希臘語: Τσιγγ?νοι
保加利亞語: Цигани
羅馬尼亞語: ?igani
俄語: Цыган
匈牙利語: Cigány
捷克語: Cikáni
德語: Zigeuner
意大利語: Zingaro, Gitano
西班牙語: Gitano
葡萄牙語: Cigano, Zíngaro
法語: Gitan, Tzigane, Bohémien
英語: Gypsy
瑞典語: Zigenare
土耳其語: ?ingene
希伯來語: ?????? ?
阿拉伯語: ???? ???? ??? ?
波斯語: ???? ?
亞美尼亞語: ????
印地語等:Lambani, Rabari, Banjara
人口
全世界約有五百萬至一千萬羅姆人,其中大多數(shù)居住在歐洲。羅姆人主要聚居地有:巴爾干半島、中歐、美國及前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另外西歐、中東及北非也有羅姆人居住。
羅姆人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西班牙和美國的人口超過五十萬。保加利亞的羅姆人占總?cè)丝诘募s5%-6%,其比例在世界各國當中排名第一。捷克公開提出愿意移民加拿大的羅姆人可給津貼。
現(xiàn)狀
在今日,有一部分羅姆人正試圖保持其傳統(tǒng)生活方式,居無定所。在東歐許多地區(qū),羅姆人定居在生活條件極差的棚戶區(qū)內(nèi),和其他民族居民仍然時有沖突。但在其他地區(qū),羅姆人則靠其傳統(tǒng)文化(如羅馬尼亞羅姆人的傳統(tǒng)銅匠工藝)成功致富。
在東歐共產(chǎn)主義時期,東歐各國由于實行計劃經(jīng)濟,羅姆人在就業(yè)方面障礙較少,但后來東歐轉(zhuǎn)為市場經(jīng)濟以后,羅姆人失業(yè)問題愈顯嚴重?,F(xiàn)在多國有大量羅姆人靠社會福利為生,這導(dǎo)致針對羅姆人的歧視深化,同時也成為了社會隱患,如斯洛伐克在進行社會福利改革時曾有羅姆人聚居點發(fā)生騷亂。
2004年6月,匈牙利選出了歐洲議會的第一位羅姆人議員: Lívia Járóka 女士。同時東歐七國于2005年發(fā)起“容納羅姆人年代”,旨在改善羅姆人的生活。
文化
羅姆人結(jié)婚較早,不少女性在未滿20歲時就已成婚。
羅姆音樂著重使用高音符以及音符之間大跨度的滑動,歌唱以其情感豐富而著稱,羅姆人也是西班牙盛行的弗拉明戈舞的主要起源。
文學及藝術(shù)
直接描寫羅姆人的文學、藝術(shù)作品有:
小說《巴黎圣母院》艾斯梅拉達(維克多·雨果)
歌劇《卡門》(喬治·比才)
墨西哥電影《葉塞尼亞》
美國女歌星史蒂薇尼克斯演唱抒情歌曲《吉普賽》(Gypsy)
拉丁樂壇天后夏奇拉歌曲《吉普賽》(Gypsy)
美國樂壇天后女神卡卡歌曲《吉普賽》(Gypsy)
紀錄片《一路平安》(Tony Gatlif)
有關(guān)羅姆人(茨岡人)的文藝作品更是不勝枚舉,尤其在西洋音樂方面,李斯特(如匈牙利狂想曲等)、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勃拉姆斯(如匈牙利舞曲等)的音樂就多援引羅姆元素。(注意,在以前茨岡人常與匈牙利人相混,所以前述作品中對羅姆常有“匈牙利”的誤稱。)
參見
羅姆語
參考文獻
書籍
《世界的臉譜-全球族群探索》. ISBN 9867680561.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