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皮凱蒂
生平
皮凱蒂于1971年5月7日出生在巴黎郊區(qū)克利希. 他獲得了C-stream (科學組) Baccalauréat (業(yè)士文憑),此后進入大學校預科班。18歲時他進入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同時學習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學。 22歲時,他在羅杰·格斯奈里指導下寫了關于 財富再分配的論文而獲得社會科學高等學院和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的博士學位。
在獲得博士學位以后,皮凱蒂在1993-1995年間作為經(jīng)濟系助理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教學。1995年他作為一名研究員加入了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并于2000年成為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的教學主任。
皮凱蒂曾獲的2002年度法國最佳青年經(jīng)濟學家獎,根據(jù)2003年11月11日的一份名單,他是à gauche, en Europe(fr)聯(lián)盟科學界理事會的一員,該組織由米歇爾·羅卡爾和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成立。
2006年,皮凱蒂在他幫助設立的巴黎經(jīng)濟學院中擔任 的首任主任。 他在幾個月之后離開,成為參選法國總統(tǒng)選舉的社會黨候選人塞戈萊納·羅亞爾的經(jīng)濟顧問。 2007年,皮凱蒂重回巴黎經(jīng)濟學院教書.
他是法國報紙《解放報》的專欄作家,并偶爾為《世界報》寫社論。
2012年4月,皮凱蒂與42位同仁聯(lián)名寫公開信支持當時的社會黨法國總統(tǒng)候選人弗朗索瓦·奧朗德。 奧朗德在這一年5月在競選中贏了尋求的尼古拉·薩科齊。
2013年,皮凱蒂榮獲歐洲經(jīng)濟學會頒發(fā)的兩年一度的伊爾約·約翰松獎,該獎為表彰“為歐洲經(jīng)濟學研究在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45歲以下的經(jīng)濟學家。
研究
皮凱蒂專注于通過歷史和統(tǒng)計的方法來研究經(jīng)濟不平等。 他的工作著眼于與經(jīng)濟增長有關的資本積累的速度,時間跨度從19世紀至今,長達200年。他創(chuàng)新地用稅務記錄來獲得上層精英們的數(shù)據(jù),以確定他們的資本積累速度以及如何將其與其余的社會與經(jīng)濟進行比較,而這在過去是從未研究過的。他的最新著作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論依靠回溯至250年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來顯示不斷增長的財富集中不是自我修正的。為解決這一問題,他提出通過征收全球性的財產(chǎn)稅進行財產(chǎn)的再分配。
長期經(jīng)濟不平衡的研究
一項關于法國高收入人群的研究項目最終形成Les hauts revenus en France au XXe (20世紀法國高收入; 格拉塞出版社, 2001)一書,該書以包括整個20世紀統(tǒng)計序列的調查為基礎, 由來自財政服務的數(shù)據(jù)構建 (特別是所得稅申報數(shù)據(jù))。后來他將這一分析拓展成為一本極為暢銷的書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論)。
對法國貧富不均演化的調查
皮凱蒂的研究成果顯示,在法國收入的差別20世紀中急劇下降,大多發(fā)生在二戰(zhàn)后。他提出這是因為遺產(chǎn)不均下降,而同時工資不均保持穩(wěn)定造成的。皮凱蒂說,這一時期貧富不均的縮小,是戰(zhàn)后高累進所得稅導致的,高累進所得稅通過減少最富有人用來存款的余額打亂了財產(chǎn)積累的動力學。
皮凱蒂得出的標準結論是自90年代末發(fā)生在法國的減稅,降低了對社會的財政貢獻,這使得很早就獲得大量財富的食利階級重新建立起來。這一趨勢將導致他所稱謂的由少數(shù)家庭控制大多數(shù)財富的世襲資本主義的抬頭。
通過統(tǒng)計調查,皮凱蒂同時表明聲稱高收入人群的高邊際稅率使富人傾向于少工作的拉弗效應在法國可能忽略不計。
比較研究
皮凱蒂已經(jīng)做了其他發(fā)達國家貧富不均的比較研究工作。與其他經(jīng)濟學家合作,尤其是伊曼紐爾·賽斯,他根據(jù)對法國的研究的類似方法建立了一套統(tǒng)計序列。這一研究形成了美國貧富不均演變的報告, 以及英語世界和歐洲大陸的經(jīng)濟動態(tài)學報告。
這些調查發(fā)現(xiàn),和歐洲大陸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語國家經(jīng)歷了最初經(jīng)濟不均衡的下降,而在過去超過30年時間里,又經(jīng)歷了經(jīng)濟不均衡的增長。
庫茲涅茨曲線的批判
皮凱蒂的工作已經(jīng)被當做1950年代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的開拓性工作的一個批判性繼承來討論。 根據(jù)庫茲涅茨,收入不均的長期演變可以用曲線(庫茲涅茨曲線)來表征。從工業(yè)革命起源開始增長,后因來自諸如農(nóng)業(yè)的低生產(chǎn)力行業(yè)到諸如工業(yè)等高生產(chǎn)力部門的勞動力再分配而減弱。
根據(jù)皮凱蒂,庫茲涅茨在1950年代早期發(fā)現(xiàn)的這一趨勢不是深層次經(jīng)濟力量的必要產(chǎn)物(例如,部門外溢或技術進步的效應)。取而代之的財產(chǎn)價值下降,而不是工資不均,并且它們并不是特別因為經(jīng)濟的原因才如此(舉例,所得稅的創(chuàng)造)。因此,下降不必持續(xù),而實際上,在美國過去30年里,不均衡已經(jīng)急劇上升,達到了1930年代的水平。
其他工作
除以上組成其核心研究工作的調查外,皮凱蒂還在其他與經(jīng)濟不平衡相關的領域發(fā)表了成果。例如,他對學校的研究假定不同學校差異很大,特別是班級大小,是引起工資和經(jīng)濟不平衡持久存在的一個原因。 他也提出了改變法國退休金和稅收制度的方案再同英國工黨領袖談話時,他陳述說明對于收入超100萬英鎊的人群提高稅率50%不會影響英國經(jīng)濟。
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論
2014年出版的《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論》集中討論了自18世紀以來歐美的財富和收入不均。本書中心論點認為貧富不均是資本主義的特點而不是偶然的,并只能通過政府干預才能發(fā)生扭轉。 他認為除非對資本主義進行改革,否則真正的民主秩序會受到威脅。 這本書于2014年5月18日榮登精裝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參考書目
Les hauts revenus face aux modifications des taux marginaux supérieurs de l’imp?t sur le revenu en France, 1970-1996 (Document de Travail du CEPREMAP, n° 9812, July 1998)
Inégalités économiques: report to the Counsel of Economic Analysis (June 14, 2001) with Tony Atkinson, Michel Godet(法語:Michel Godet) and Lucile Olier
Les hauts revenus en France au XXème siècle, Inégalités et redistribution, 1901–1998 (ed. Grasset, September 2001)
Fiscalité et redistribution sociale dans la France du XXe siècle (October 2001)
L"économie des inégalités (ed. La Découverte, April 2004)
Vive la gauche américaine ! : Chroniques 1998–2004 (éditions de l"Aube, September 2004)
Pour un nouveau système de retraite : Des comptes individuels de cotisations financés par répartition (éditions Rue d"Ulm/CEPREMAP, 2008) with Antoine Bozio
On the Long run evolution of inheritance. France, 1820–2050 (PSE Working Paper, 2010)
Pour une révolution fiscale (ed. Le Seuil, 2011) with Emmanuel Saez and Camille Landais
Peut-on sauver l"Europe ? Chroniques 2004–2012 (Les Liens qui Libèrent, 2012)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Seuil, 2013)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2014)
參見
安東尼·巴恩斯·阿特金森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Occupy movement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