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wǎng) 頭條 人物百科

                  韓琦

                  2020-10-16
                  出處:族譜網(wǎng)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1091
                  轉(zhuǎn)發(fā):0
                  評論:0
                  生平早年經(jīng)歷韓琦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出身于世宦之家。據(jù)韓琦墓志記載,他的祖輩多葬于博陸,至曾祖以來,則改葬于相州安陽縣(今河南安陽)的豐安村,故而韓琦認為自己是相州安陽人。據(jù)《泉州府志》記載:“韓琦出生于泉州北樓生韓處?!睘槠涓疙n國華知泉州府時與婢女胡氏連理所生。韓琦四歲時遭遇父親去世,此后由諸兄扶養(yǎng)成人。史稱其“既長,能自立,有大志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曲,學(xué)問過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韓琦在弱冠之年考中進士,名列第二,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今屬山東)。至天圣八年(1030年),隨韓琦在淄州的胡氏逝世,韓琦去職丁憂,至明道元年(1032年)服喪期滿,起復(fù)為太子中允,改授太常丞、直集賢院,次年六月,監(jiān)左藏庫。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韓琦被調(diào)為開封府推官,賜五品官服。次年十二月,遷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直言敢諫韓琦像景祐三年(1036年)...

                  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韓琦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出身于世宦之家。據(jù)韓琦墓志記載,他的祖輩多葬于博陸,至曾祖以來,則改葬于相州安陽縣(今河南安陽)的豐安村,故而韓琦認為自己是相州安陽人。據(jù)《泉州府志》記載:“韓琦出生于泉州北樓生韓處。”為其父韓國華知泉州府時與婢女胡氏連理所生。韓琦四歲時遭遇父親去世,此后由諸兄扶養(yǎng)成人。史稱其“既長,能自立,有大志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無邪曲,學(xué)問過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韓琦在弱冠之年考中進士,名列第二,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今屬山東)。至天圣八年(1030年),隨韓琦在淄州的胡氏逝世,韓琦去職丁憂,至明道元年(1032年)服喪期滿,起復(fù)為太子中允,改授太常丞、直集賢院,次年六月,監(jiān)左藏庫。 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韓琦被調(diào)為開封府推官,賜五品官服。次年十二月,遷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

                  直言敢諫

                  韓琦

                  韓琦像

                  景祐三年(1036年)八月,韓琦拜官右司諫,次年授知諫院。寶元元年(1038年),假太常卿、昭文館直學(xué)士,充任北朝(遼朝)正旦國信使。在擔(dān)任諫官的三年時間內(nèi),韓琦敢于直諫,諍言讜議,“凡事有不便,未嘗不言……前后七十余疏”,尤其以寶元元年(1038年)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為知名。當(dāng)時災(zāi)異頻繁發(fā)生,流民大批出現(xiàn),而當(dāng)朝宰相王隨、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卻束手無策。韓琦連疏四人庸碌,痛陳宋朝八十年太平基業(yè),絕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毀壞”,使四人同日罷職,即所謂“片紙落去四宰執(zhí)”。他自此名聞京師。

                  韓琦還嚴厲抨擊當(dāng)時“貨賂公行”、“因緣請托”的社會風(fēng)氣和“僥幸日滋,賞罰倒置”的官場腐敗作風(fēng),建議仁宗先從朝廷內(nèi)部裁撤虛職、減省冗費。名相王曾對他人少有稱許,此時卻稱韓琦的建言“切而不迂”。韓琦聞言,愈加自信。后權(quán)任知制誥。寶元二年(1039年),四川旱災(zāi)嚴重,饑民大增,韓琦被任命為益、利兩路體量安撫使,獲賜三品服。他到四川后,首先減免賦稅,“逐貪殘不職吏,汰冗役數(shù)百”,然后將當(dāng)?shù)毓俑F絺}中的糧食全部發(fā)放給貧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設(shè)稠粥,史稱其“活饑民一百九十萬”人。蜀民無不感激地說:“使者(指韓琦)之來,更生我也?!?/span>

                  西北御夏

                  自從原來臣服宋朝的西平王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公開與宋朝對抗以來,與夏鄰界的陜西形勢就非常吃緊。韓琦從四川剛回到京城,就向朝廷詳細剖析了陜西邊備形勢,隨即被任命為陜西安撫使 。到了陜西,他看到苛捐雜稅很重,百姓非常窮苦,便一律予以免除。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李元昊大舉圍攻延州(今陜西延安),守將劉平、石元孫在三川口(今陜西安塞東)兵敗被俘,鎮(zhèn)守延州的范雍降職他調(diào),韓琦大膽推薦因“薦引朋黨”罪名而被貶至越州(今浙江紹興)的范仲淹。他在上仁宗的奏章中說:“若涉朋比,誤國家事,當(dāng)族?!庇譃楸徽_陷的劉平的宗族子弟申辯 。五月,韓琦以樞密直學(xué)士與范仲淹一同被任命為陜略安撫、招討副使,充當(dāng)安撫使夏竦的副手 。韓琦主持涇原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在對西夏用兵的策略上,三人意見分歧。韓琦持強硬立場,力主攻策,與夏軍決戰(zhàn)。他認為拖延時日,財政日絀,難以支撐,況且分兵諸路,容易被各自擊破,不如“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賊驕惰,破之必矣”。范仲淹則主張持久防御,在加強軍備的前提下,乘便擊討,不贊成深入敵境的進攻戰(zhàn)。 夏竦難以定奪,即派韓琦、尹洙到開封以攻守二策進呈朝廷,請仁宗自己決定。仁宗幻想一舉解決問題,于是決定采用韓琦攻策,并下詔鄜延、涇原兩路會師,定期于慶歷元年(1041年)正月進攻。后根據(jù)范仲淹請求,改為春暖出師。

                  韓琦

                  韓琦像

                  慶歷元年(1041年)春,李元昊在伺機攻宋前,向宋軍詐和,被韓琦識破。他命令諸將嚴加防守。二月,李元昊率十萬大軍進攻渭州(今甘肅平?jīng)觯?,直逼懷遠城(今寧夏固原西)。韓琦聞訊,急派大將任福領(lǐng)兵一萬八千人,以桑懌為先鋒,前往抵御,進行阻擊。行前,韓琦向任福面授機宜,命令他們繞到夏軍背后,可戰(zhàn)則戰(zhàn),不可戰(zhàn)則據(jù)險設(shè)伏,截其歸路,并再三叮囑:“如果違命,即使有功,也將定罪處斬?!比胃T趶埣冶つ闲〗?,于是貪功輕進。夏軍佯敗退走,沿途遺棄不少物資,宋軍不知是計,輕裝猛追至渭州以北的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當(dāng)時,夏軍在好水川里邊放了幾個木盒子,宋軍只聽盒子里有鳥叫聲,不敢輕動。任福到時,命令打開,只見一百多只鴿子飛躍而出,盤旋在宋軍上空。這正是西夏軍隊發(fā)出的合擊信號。宋軍正在驚疑之時,夏軍已從四面合圍。宋軍人馬三日乏食,疲憊不堪,奮戰(zhàn)后仍遭遇大敗,包括任福在內(nèi)的將卒六千余人陣亡(將校軍官死亡數(shù)百人)。韓琦聞訊后,立即下令退軍,在半路中,陣亡將士的父兄、妻子數(shù)千人,號泣在他的馬首前,拿著舊衣、紙錢招魂,哭道:“你從前跟隨招討(指韓琦)出征,如今招討回來而你死了,你的魂識也能跟著招討回來嗎?”當(dāng)時哀慟之聲響徹天地,韓琦掩泣駐馬,不能行進。宋軍兵敗好水川,雖不是韓琦,但貿(mào)然出兵,用人不當(dāng),也難辭其咎。戰(zhàn)后,宋廷追究敗軍之責(zé),撤去了夏竦的職務(wù),韓琦、范仲淹也被調(diào)職他用。韓琦降為右司諫、知秦州,范仲淹降為戶部員外郎、知耀州(今陜西耀縣)。十月,宋廷分陜西為秦鳳、涇原、環(huán)慶、鄜延四路,各自設(shè)置帥臣,其中韓琦兼任本路馬步軍都部署、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 。慶歷二年(1042年)四月,朝廷為四路帥臣換職為觀察使,范仲淹等三人均不肯接受,只有韓琦同意受任秦州觀察使。閏九月,宋軍又大敗于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大將葛懷敏戰(zhàn)死,主持涇原路軍務(wù)的王沿被降職他調(diào)。十一月,朝廷命韓琦恢復(fù)舊職,任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屯駐涇州(今甘肅涇川),共守西陲。 當(dāng)時在陜西的東兵自禁軍宿衛(wèi)而來,不耐勞苦,韓琦奏請增添土兵代其戍守,又筑德順軍,以作為蕭關(guān)、嗚沙道路的屏障。自好水川敗后,韓琦始信服范仲淹守議,兩人同心協(xié)力,互相聲援。由于兩人守邊疆時間最長,又名重一時,人心歸服,深為朝廷倚信,故天下人稱為“韓、范”。

                  慶歷新政

                  韓琦

                  韓琦畫像

                  西夏在戰(zhàn)爭中雖多次獲勝,但損失也很大,人心厭戰(zhàn),民怨沸騰,于是宋夏開始轉(zhuǎn)入曠日持久的“慶歷議和”。在邊界形勢稍趨緩和的情況下,慶歷三年(1043年)四月,正在“謀取橫山,規(guī)河南”的韓琦與范仲淹一同奉調(diào)回京,同任樞密副使。宋夏轉(zhuǎn)入和議后,韓琦、范仲淹等入朝為執(zhí)政大臣。一時名士云集,士大夫交口稱譽。當(dāng)時國子監(jiān)直講石介聽說韓、范二人來朝中供職,特意寫了一首《慶歷圣德詩》來稱贊韓琦等人。

                  仁宗也想勵精圖治,有所作為,因而特別禮遇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并催促他們盡快拿出救世方案。當(dāng)時,李元昊以契丹為后援,在宋夏和議中態(tài)度強硬,向宋朝要挾“歲賜、割地、不稱臣、弛鹽禁、至京市易、自立年號、更兀卒為吾祖,巨細凡十一事”。宰相晏殊及兩府大臣大多厭戰(zhàn),“將一切從之”,韓琦堅決反對。此年七月,他上《論備御七事奏》,認為當(dāng)務(wù)之急為:“一曰清政本,二曰念邊計,三曰擢材賢,四曰備河北,五曰固河?xùn)|,六曰收民心,七曰營洛邑”。

                  接著又陳述救弊八事,即“選將帥,明按察,豐財利,遏僥幸,進能吏,退不才,謹入官,去冗食”。面對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國勢,韓琦提出以整頓吏治,選拔人才為主要內(nèi)容的改革措施,與是年九月范仲淹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所列出的十項改革方案基本一致,切中時弊。這次由范仲淹主持,韓琦、富弼等人積極參與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慶歷新政”。八月,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富弼為樞密副使,積極推行各項新政措施。是年,陜南大旱,饑民紛紛加入張海、郭邈山等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隊伍。仁宗命韓琦宣撫陜西。

                  韓琦調(diào)集西北善于山地作戰(zhàn)的官軍,迅速了起義,同時鑒于災(zāi)情嚴重,還采取了一些果斷措施,如:選派官吏分赴各州縣,發(fā)放官糧賑濟饑民;蠲免各種苛雜的賦役;考察官吏,選賢任能,罷黜庸陋之人;將軍隊中老弱不堪征戰(zhàn)者淘汰一萬余人,以減少用度。他不但大舉修繕鄜延路的城寨,還認為應(yīng)該等到西夏同意歸還侵占宋朝的土地后再同意議和。慶歷四年(1044年)春,韓琦宣撫陜西回到開封。五月,上陳西北邊防攻守四策,認為“今當(dāng)以和好為權(quán)宜,戰(zhàn)守為實務(wù)。請繕甲厲兵,營修都城,密定討伐大計”。慶歷新政的實施,遭到了一些守舊派官僚的激烈反對。他們誣告新政官僚結(jié)成朋黨,欺罔專權(quán)。范仲淹不自安,遂于同年六月以“防秋”為名,宣撫陜西、河?xùn)|。

                  八月,富弼宣撫河北。慶歷五年(1045年)正月,執(zhí)行新政的杜衍、范仲淹、富弼全都被貶職出朝。韓琦為人爽直,對于軍政大事,向來是“必盡言”,他雖為樞密副使,主管軍事,但事關(guān)中書的事,也要“指陳其實”,有的同僚不高興,仁宗卻了解他,說“韓琦性直”。對于范仲淹、富弼的貶謫,韓琦挺身而出,據(jù)理辨析,但沒有結(jié)果。隨后,韓琦陳述十三條理由,支持涇原路帥臣尹洙反對渭州宿將劉滬修建水洛城(今甘肅莊浪)的舉動,但朝論“不謂然”,他心灰意冷,遂自請出外,于三月被罷去樞密副使之職,以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揚州。至此,主持慶歷新政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短暫的“新政”以失敗告終。

                  撫治北疆

                  韓琦在地方時,治軍有方,理民得法,“所至設(shè)條教,葺帑廩,治武庫,勸農(nóng)興學(xué),人人樂其愷悌”。慶歷七年(1047年)五月,韓琦為京西路安撫使,自資政殿學(xué)士、知揚州遷為知鄆州(今山東東平)。十二月,轉(zhuǎn)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慶歷八年(1048年)四月,又移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并兼安撫使,進位資政殿大學(xué)士,又加觀文殿學(xué)士。定州久為武將鎮(zhèn)守,士兵驕橫,軍紀松弛。韓琦到任后,首先大力整頓軍隊,采取恩威并行的方法,對品行極其惡劣的士兵果斷誅殺,而對以死攻戰(zhàn)的則予以重賞。后來他又研究唐朝名將李靖兵法,仿作方圓銳三陣法,命令將士日月操練,結(jié)果定州軍“精勁冠河朔”。

                  韓琦

                  韓琦版刻像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韓琦以武康軍節(jié)度使徙知并州(今山西太原)。當(dāng)時在河?xùn)|路擔(dān)任走馬承受的宦官廖浩然,為人貪恣,仗勢不法。韓琦上奏,請朝廷將其召回,仁宗只好令廖浩然回京,并施以鞭刑。并州轄境與契丹接壤,鄰邊的天池廟(今山西寧武西南)、陽武寨(今山西原平西北陽武村)等地,被契丹冒占,韓琦派人與契丹“酋豪”交涉,收回了這些地方,并立石為界。

                  宋初大將潘美鎮(zhèn)守河?xùn)|時,為了防止契丹南下劫掠,命令沿邊百姓遷徙內(nèi)地,致使邊塞大片耕地荒廢不耕。慶歷四年(1044年)歐陽修奉使河?xùn)|時,就曾建議解除代州(今山西代縣)、寧化軍(今山西寧武西南寧化堡)、岢嵐軍(今山西岢嵐)、火山軍(今山西河曲南)沿邊之地禁耕令,以增產(chǎn)糧食,供應(yīng)邊防軍需,卻為軍帥明鎬所阻。至和二年(1055年)春,韓琦再次建議,才得以實行,開墾田地九千六百頃。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韓琦以疾自請改知相州(今河南安陽市)。 在家鄉(xiāng),他建造晝錦堂于州署后園。

                  中樞十載

                  濮議嘉祐元年(1056年)七月,韓琦被召還為三司使。八月,拜樞密使。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韓琦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成為宰相。嘉祐六年(1061年)閏八月,以原職進拜刑部尚書、昭文館大學(xué)士、監(jiān)修國史,封爵儀國公。韓琦就職朝廷樞要位置,首先遇到的一大難題就是仁宗的建嗣問題。

                  仁宗三個兒子早亡,皇嗣遲遲未定,而從至和三年(1056年)開始,仁宗就時常犯病,一時人心恐慌,議論紛紛。大臣們接連上疏,極力勸說仁宗早立皇嗣以固根本,但仁宗并不放在心上。韓琦拜相后,再提建儲之事,認為“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并與參知政事歐陽修等人再三苦勸,仁宗終于同意立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趙宗實(賜名趙曙)為皇太子。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仁宗病逝。趙曙即帝位,是為宋英宗。韓琦出任仁宗山陵使,并加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進封衛(wèi)國公。英宗即位之初,突患暴病,由慈圣太后曹氏垂簾聽政。一些宦官不斷向曹太后說英宗壞話,致使兩宮嫌隙萌生,關(guān)系頗為緊張。為了調(diào)解兩宮矛盾,韓琦和歐陽修費了不少精力。韓琦、歐陽修進見曹太后時,曹太后嗚咽流淚,訴說自己的委屈,并說:“老身殆無所容,須相公作主!”韓琦說:“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歐陽修也一道委婉勸說。見到英宗,英宗又對韓琦說:“太后待我無恩?!表n琦勸慰道:“自古圣帝明王,不為少矣。然獨稱舜為大孝,豈其余盡不孝耶?父母慈愛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為可稱。但恐陛下事之未至爾,父母豈有不慈者哉?!睆拇艘院?,兩宮關(guān)系漸漸緩和。治平元年(1064年)二月,韓琦提舉修《仁宗實錄》。五月,英宗病愈,在韓琦的勸說催促下,曹太后撤簾,降手書還政。閏五月,英宗特授韓琦為尚書右仆射。他多次請辭相位,英宗均不許。

                  次年十一月,充任南郊大禮使,進封魏國公。英宗親政僅半月,韓琦等人就提議討論關(guān)于英宗生父、濮王趙允讓的名分問題,而英宗為了減少追封阻力,批示等過了仁宗大祥(滿二十四個月)再議。治平二年(1065年)四月,韓琦等再次提出這一議題,于是,英宗出詔將議案送至太常禮院,交兩制以上官員討論。爭論持續(xù)了十八個月,其中以韓琦為代表的中樞宰執(zhí)等順應(yīng)英宗之意,建議尊趙允讓為皇考,但遭到了翰林學(xué)士王珪、侍御史呂誨等人的反對,他們力主稱仁宗為皇考,趙允讓為皇伯。

                  曹太后聞訊,一度草詔嚴責(zé)韓琦等,英宗預(yù)感到形勢的發(fā)展于己不利,不得不暫緩討論此事。最后,韓琦等勸說曹太后簽押,同意稱趙允讓稱“皇”,其三位夫人并稱為“后”,并貶呂誨、呂大防、范純?nèi)嗜顺鐾?。此事才告終。韓琦身為宰相,卻始終以邊事為念,他曾多次就邊防問題向英宗陳說方略,建議在河北、河?xùn)|、陜西等路“籍民為兵”,以為“義勇”,三丁選一,于手背刺字,農(nóng)閑時練兵,戰(zhàn)時防御,既可增強軍事力量,也能減少冗兵。治平三年(1066年)九月,西夏大舉進攻大順城(今甘肅華池縣西北白馬鄉(xiāng)),韓琦建議“停歲賜,絕和市”,遣使向西夏問罪。

                  樞密使文彥博反對,部分朝臣亦舉仁宗時對夏戰(zhàn)爭的舊事。韓琦判斷:“李諒祚(即夏毅宗)不過是個狂童,并沒有李元昊的智謀計略,而如今的邊防遠過當(dāng)年。馬上派人詰問,夏人一定服罪。”英宗按其意見行事,李諒祚果然上表謝罪。英宗得到消息后,看著韓琦說:“一如你所料?!蓖甓?,英宗病重,建嗣問題表面化。韓琦進言說:“陛下久不視朝,愿早建儲,以安社稷。”英宗點頭同意,于是確立潁王趙頊為皇太子。

                  押班事件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病逝,趙頊即位,是為宋神宗。韓琦拜司空兼侍中,并任英宗山陵使。神宗即位不久,御史中丞王陶彈劾韓琦,說他自嘉祐以來,專執(zhí)國柄,君弱臣強,且“不赴文德殿押班”,專權(quán)跋扈。神宗知道王陶實為誣告,將其罷職,但韓琦在英宗的永厚陵復(fù)土后,不再入中書門下辦公,堅決辭位。神宗挽留不住,任命他為鎮(zhèn)安、武勝軍節(jié)度使及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并在韓琦入宮奏對時泣道:“侍中(指韓琦)一定要離開,今天已經(jīng)降制了?!庇衷跂|京興道坊賜他一座宅第,擢升其子韓忠彥為秘閣校理。韓琦辭退所授兩鎮(zhèn),僅兼領(lǐng)淮南節(jié)度使。正在這時,守邊大將種諤擅自對西夏發(fā)起突襲,一舉攻占綏州(今陜西綏德),邊界氣氛驟然緊張,朝廷憂慮。韓琦在尚未赴任的情況下,又奉旨改判永興軍(今西安)兼陜西四路經(jīng)略使。朝中一些大臣認為綏州孤絕難守,主張放棄。韓琦最初同意放棄,但在陜西宣撫使郭逵的勸說下,反對焚棄綏州。一個月后,西夏國主李諒詐去世,戰(zhàn)事暫告平息。 熙寧元年(1068年)七月,韓琦復(fù)判相州。在相州任上還未滿三個月,河北地震,黃河決口,大批災(zāi)民流離失所。神宗賜手詔給韓琦,讓他遷判重災(zāi)區(qū)的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充任河北四路安撫使,并被準(zhǔn)許便宜從事。

                  新法之爭

                  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進行變法。九月,頒行“青苗法”。次年二月,韓琦上疏反對青苗法,認為青苗法不論貧富,一律按戶等配借青苗錢,上三等戶及坊郭大戶本是兼并之家,也可貸給青苗錢,這種做法根本不能“抑兼并、濟困乏”。神宗看了韓琦的奏疏,一度動搖了變法決心。王安石將韓琦的奏疏拿到“制置三司條例司”,逐條批駁,公布于天下。后來韓琦又上疏,申辨愈切。此后,韓琦還對“免役法”“市易法”等提出了反對意見。在對外關(guān)系上,韓琦被認為“一改從前的強硬立場而日趨軟弱妥協(xié)”。當(dāng)時宋和契丹在“劃界”河?xùn)|問題上爭得不可開交,韓琦上疏神宗,認為宋在邊防策略上主動進攻,積極防御,有七事致“契丹之疑”,吁請神宗去掉各項新法,并將契丹所疑之事,“如將官(法)之類,因而罷去”,以換取邊境安寧。

                  病逝相州

                  熙寧六年(1073年)二月,韓琦還判相州。熙寧八年(1075年),韓琦再判永興軍,尚未就職,便于六月二十四日(8月8日)在相州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神宗在禁苑為他慟哭舉哀,又輟朝三日,賜其家銀三千兩、絹三千匹,發(fā)兵為其筑墓。還御撰墓碑:“兩朝顧命定策元勛”。追贈尚書令,謚號“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宋徽宗時,“追論琦定策勛”,加贈韓琦為魏郡王。寶慶二年(1226年),宋理宗圖畫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勛閣,韓琦位列其中。

                  評價

                  石介:予早識琦,琦有奇骨,其器魁落,豈視店楔。其人渾樸,不施剞劂??蓪俅笫拢睾袢绮?。琦汝副衍,知人予哲。

                  歐陽修:①蓋(杜)衍為人清慎而謹守規(guī)矩,(范)仲淹則恢廓自信而不疑,琦則純正而質(zhì)直,(富)弼則明敏而果銳。四人為性,既各不同,雖皆歸于盡忠,而其所見各異,故于議事,多不相從……此四人者,可謂天下至公之賢也。平日閑居,則相稱美之不暇;為國議事,則公言廷諍而不私。以此而言,臣見衍等真得漢史所謂忠臣有不和之節(jié),而小人讒為朋黨,可謂誣矣。②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司馬光:琦實有忠于國家之心,但好遂非,此其所短也。

                   趙頊:①維公奉仁宗詔,立皇考為皇子,被顧命立英宗為皇帝,被英宗顧立朕以承祖宗之緒,可謂定策元勛之臣矣?;蛞怨采琊?,方周勃,致治比姚崇。②韓琦敢當(dāng)事,賢于富弼,但木強耳。

                   文彥博:自至和以來,中外之臣獻言甚眾,臣等雖嘗有請,弗果行。其后韓琦等訖就大事,蓋琦功也。

                  蘇軾:①韓(琦)、范(仲淹) 、富(弼)、 歐陽(修) ,此四人者,人杰也。②妙齡秀發(fā),秉筆入侍。公于是時,仲舒、賈誼。方將登庸,盜起西夏。四方騷然,帝用不赦。授公鈇鉞,往督西旅。公于是時,方叔、召虎。入贊兵政,出殿大邦。恩威并行,春雨秋霜。兵練民安,四夷屈降。公于是時,臨淮、汾陽。帝在明堂,欲行王政。群后奏功,罔底于成。召自北方,付之樞衡。公于是時,蕭、曹、魏、邴。二帝山陵,天下悸惱。呼吸之間,有雷有風(fēng)。有存有亡,有兵有戎。公于是時,伊尹、周公。功成而退,三鎮(zhèn)偃息。③堂堂魏公,河岳之神。四十馀年,其德日新。鐘鼎有盡,竹帛莫陳。惟其大節(jié),蔽以一言。忠以事君,允也上臣……公惟人杰,而不自賢。堂名閱古,以古律身。

                  王十朋:①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質(zhì)、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準(zhǔn)。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②昔在康定初,元昊叛西陲。朝廷起韓范,節(jié)制閫外師。二公人中龍,才略超等夷。

                  葉適: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時謹守資格,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琦在仁宗、英宗時謹守資格······以謹守資格為賢,名重當(dāng)世……而李沆十?dāng)?shù)人者,以守資格得名,而其時亦以治稱。②守資格以用人,無若李沆、王旦、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琦、司馬光、呂公著之為相,然考其功效,驗其人才,本朝以資格為用人之利也決矣。

                  王明清:本朝曹武惠配享太祖,(曹)武穆配享仁宗;韓忠獻配享英宗,(韓)文定配享徽宗。父子配享,自昔所無也。

                  羅大經(jīng):韓公當(dāng)國時,最被司馬溫公激惱,然韓公包容聽受,無幾微見于顏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為跋扈,而公亦無慍色。蓋己為侍從臺諫,則能攻宰相之失;己為宰相,則能受侍從臺諫之攻。此正無意無我、人己一視之道,實賢人君子之盛德,亦國家之美事也。

                  呂中:當(dāng)國家危疑之日,大臣以能任事者,一曰德望,二曰才智。有才智而無德望以鎮(zhèn)之,則未足以服天下之心。有德望而無才智以充之,則未足以辦天下之事。故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君子人也。韓魏公不動聲色,垂紳搢笏而措天下于太山之安者,蓋自慶歷、嘉祐之時,可屬大事,重厚如勃,其德望服人心久矣。

                  袁桷:堂堂魏王,龍章鳳質(zhì)。天實生之,以佐王室。射策玉墀,慶云耀日。中外踐更,執(zhí)德惟一。西陲繹騷,將弛卒驕。往綏爾戎,薄陳武韜。濯以清泉,釋其煎熬。入秉國釣,眾味畢調(diào)。不懾不渝,迄康皇圖。取日虞淵,登子天衢。朝野罔知,繄王明謨。危疑之際,以身調(diào)娛。兩宮熙熙,萬姓于于?;腹绯圄?,清廟配食。于鑠厥勛,千古罔極。

                  脫脫:①琦天資樸忠,折節(jié)下士,無賤貴,禮之如一。尤以獎拔人才為急,儻公論所與,雖意所不悅,亦收用之,故得人為多。選飭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請,第顧義所在,無適莫心。②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當(dāng)治平危疑之際,兩宮幾成嫌隙,琦處之裕如,卒安社稷,人服其量。

                  李東陽:魏公治州鎮(zhèn),德教旁洽,政令畢舉。及佐天子,安社稷,危疑嫌隙,交集乎其前。擔(dān)負調(diào)干,不動聲氣而天下定。

                  歸有光:①君德賴以培養(yǎng),生民賴以滋息,社稷賴以鎮(zhèn)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償金、脫驂、翻羹、唾面之類,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則如曹參、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儀、裴度、呂端、王旦、韓琦之徒是也。②韓、富二公,與范希文、歐陽永叔,一時并用,世謂之韓、范、富、歐。魏公嘉佑、治平間,再決大策、以安社稷。當(dāng)朝廷多故,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而與范、歐同心輔政,百官奉法循理,朝廷稱治……史臣稱魏公相三朝,立二帝,垂紳正笏,不動聲氣,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由此言之,二公之功名,蓋相當(dāng)矣。嗚呼!士之幸而遭際太平,福德俱全者,則韓、富二公是也。

                  王世貞:問宋臣,曰:李文靖之遠、王沂公之公、韓魏公之重、范文正公之廓、司馬文正公之篤,庶幾爾。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馬溫公之相業(yè),寇萊公、趙忠定之應(yīng)變,韓魏公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歐陽永叔、蘇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國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于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陳子龍:自漢以后,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yù)、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

                   王夫之:①韓公之才,磊落而英多,任人之所不能任,為人之所不敢為,故秉正以臨險阻危疑之地,恢乎其無所疑,確乎其不可拔也。而于纖悉之條理,無曲體求詳之密用。是故其立朝之節(jié),直以伊、周自任,而無所讓。至于人官物曲之利病,吉兇變動之機宜,則有疏焉者矣。乃以其長用之于短,其經(jīng)理陜西也,亟謀會師進討,而不知固守以待時;多刺陜西義勇,而不恤無實而有害;皆用其長而詘焉者也。若法度、典禮、銓除、田賦,皆其所短者。而唯其短也,是以無所興革,而不啟更張之?dāng)_。②三代以還,能此者,唯韓魏公而已。

                  朱軾:宋自李迪既貶、王曾沒后,在位者率多因循固寵,罔顧國家之慮。及至元昊發(fā)難,契丹敗盟。大敵在外,而草竊潛興。師徒不振,而征斂日繁。當(dāng)是之時,宋事幾殆,非琦與范、富共起而安定之,雖呂夷簡之智,亦安所施哉?迨嘉祐、治平之間,遭遇仁、英二帝,獨相者七八年。興賢舉能,修政立事。教養(yǎng)之風(fēng),法三代之遺意。向使繼其后者,紹休遺緒,升平可致……躬定大策,遭時之難。志不舍命,卒能調(diào)和兩宮,安寧社稷,自古未嘗有也。始于筦庫,終于罷相,歷郡事無巨細,動為世法,故詳錄焉。

                  紀昀:琦歷相三朝,功在社稷,生平不以文章名世。

                  楊昌濟:宋韓、范(范仲淹)并稱,清曾(曾國藩)、左(左宗棠)并稱,然韓、左辦事之人,范、曾辦事兼?zhèn)鹘讨艘病?/span>

                  左欽敏:綜古今論之,鄧(鄧禹)、馬(馬援)、李(李光弼)、郭(郭子儀)中興帝室,無此戰(zhàn)績;衛(wèi)(衛(wèi)青)、霍(霍去?。?、韓、范功高邊塞,無此雄威。

                  蔡東藩:賴韓琦坐鎮(zhèn),郭逵為輔,夏事始得就緒耳。 

                  主要影響

                  韓琦一生歷經(jīng)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親身經(jīng)歷如抵御西夏、慶歷新政等重要事件 。在朝中,他運籌帷幄,使“朝遷清明,天下樂業(yè)”;在地方,忠于職守,勤政愛民。但在宋英宗想有所振作改新的氛圍下,步入中年以后,韓琦的思想略顯保守,未能推行大的改革。史家認為:“韓琦最終從慶歷年間一個倡言新政的激進改革者變成了因循守舊的保守派代表,這是十分可悲的?!?/span>

                  總的來說,韓琦仍是北宋中期的一位賢相?!俄n魏公集·序》亦稱:“公歷事三朝,輔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兒童走卒,感慕其名?!边@是后人對他的評價,也是對韓琦本人的真實寫照。 

                  政治

                  相三朝,立二帝

                  宋魏國韓公小像自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起,韓琦開始了十年的宰相生涯。韓琦為相后,首先遇到一個大問題便是立儲。當(dāng)時,仁宗因連失三子(楊王趙昉、雍王趙昕、荊王趙曦),心情沉重,身體一直不好。至和年間又因患病,無法御殿,而皇嗣又一直未立,朝廷內(nèi)外深為擔(dān)憂。立儲涉及到國家的安危,不少大臣尤其是包拯、范鎮(zhèn)、司馬光等人反復(fù)上奏,懇請仁宗及早立嗣,以固根本,但仁宗一直未允。如此拖延五、六年,立儲之事仍未定下。韓琦作為宰相,對立嗣之事十分關(guān)心,他趁朝中事態(tài)緩和、仁宗心平氣靜之際,建議道:“皇嗣者,天下巡危之所系,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擇宗室之賢者,以為宗廟社稷計?”但仁宗當(dāng)時仍期待后宮能再生皇子,故而未置可否。后來,有一天,韓琦手拿《漢書·孔光傳》對仁宗說:“漢成帝即位二十五年無嗣,立弟之子定陶王為太子。成帝,中才之主,猶能之,以陛下之圣,何難哉!太祖為太子。太祖為天下慮、福流至今”、“愿陛下以太祖之心為心,則無不可者”。在韓琦的極力勸說下,仁宗終于下定決心,于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下詔,正式立堂兄、濮王趙允讓之子趙宗實為皇太子,賜名曙。次年(1063年)三月,仁宗去世,韓琦宣讀遺制,趙曙繼位,是為宋英宗。英宗的確立,韓琦贊輔應(yīng)推首功。但他從不在別人面前夸耀此事,不把功勞記在自己身上 。

                  英宗繼位之初,就身患疾病,由曹太后垂簾聽政。因英宗非仁宗親生,即位后又想有所作為,而曹太后思想較為保守,加之個別內(nèi)侍從中挑撥,致使兩宮生隙。最高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政治危機。韓琦作為宰相,為緩解兩宮矛盾,解決政治危機,費盡了心力。他一面勸說太后,一面安慰英宗并以舜帝之孝諫曰:“自古圣帝明王,不為少矣,然獨稱舜為大孝。凱其余盡不孝也?父母慈愛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愛而子不失孝,乃可稱耳。政恐陛下事太后未至,父母豈有不慈愛者!”英宗聽后,很受感悟,自此不再怨說太后,兩宮關(guān)系漸趨和好。不久,曹太后撤簾還政,北宋最高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一場政治危機被妥善化解。

                  在“濮議”中,韓琦與歐陽修等順應(yīng)英宗之意,建議尊其生父趙允讓為皇考,但遭到了王珪、呂誨等人的反對,他們力主稱仁宗為皇考,趙允讓為皇伯。英宗自治平二年(1065年)起將此事交太常禮院討論,爭論持續(xù)十八個月,韓琦等勸說曹太后簽押同意,稱趙允讓稱“皇”,其三位夫人并稱為“后”,貶呂誨、呂大防、范純?nèi)嗜顺鐾狻?/span>

                  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英宗病重。韓琦作為宰相,又有考慮立儲之事。他向英宗勸道:“陛下久不視朝,中外憂惶,宜早立皇太子,以安眾心”英宗同意,立穎王趙頊為皇太子。次年(1067年)五月,英宗病逝,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

                  修吏事,擢賢才

                  吏治上,韓琦針對當(dāng)時“三司歲以資遷而任不久,相習(xí)以養(yǎng)資假途為說,而不修職事”的情況,大膽改革,在尤為重要的五個崗位上,選用“資淺人久任”, 力求改變只求作官,不修職事的狀況,以提高行政效率。

                  韓琦在朝期間,還非常重視選拔和愛護人才,他認為大臣的進退,“實系天下利害,”勸宋英宗應(yīng)“以此為先”。他曾提拔和舉薦過許多賢良俊士,如蘇洵、歐陽修和蘇軾等,都曾得到韓琦的賞識和重用。

                  經(jīng)濟

                  經(jīng)濟上,韓琦嘗試實行均田,把廢棄的土地交給農(nóng)民耕種。嘉祐四年(1059年),“中書門下言,天下賦稅輕重不等,乞行均定?!庇谑恰皬?fù)遺職方員外郎孫琳,都官員外郎林之純,屯田員外郎席汝言”等“分往諸路均田?!边@次大規(guī)模的均田活動,為后來王安石變法中的方田均稅法的實施積累了經(jīng)驗,在均田中,韓琦“選宮分詣諸路”,為“均民之賦而惟力之紓”起了重大作用。此外,韓琦還非常注重體察人民疾苦,嘉祐二年(1057年),經(jīng)他奏請,朝廷“置天下廣惠倉”。此外,韓琦請求諸路戶絕田雇人耕種,收其租儲存之,以接濟居住城郭的老幼貧疾不能自存者。嘉祐四年(1059年),韓琦又奏道:“向曾陳監(jiān)牧之弊,乞逐路坊監(jiān)并諸軍牧地除留放牧外,蓁田聽下戶請佃。”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結(jié)果僅河北一路就逐田于民3350余頃,每年給國家課斛斗117802石、絹13251匹、革161230束,取得了較大成績。

                  韓琦到揚州后,了解到地方官吏以軍需匱乏為由,“于民常稅之外,借取其半,借者不載稅籍”,認為這是坑害百姓的“無名之使用,請為蠲之?!睉c歷五年(1045年)朝廷下令“罷義倉”,將義倉“所有斛斗若便撥入官倉支遣”,義倉的糧食,是從廣大百姓那里額外征集來的,其目的是為了救助受災(zāi)百姓。如今若將義倉的糧食無償撥入官倉,顯然是對百姓的侵奪行為。韓琦認為這樣做,將會失信于民,引起百姓不滿。他上奏朝廷,陳述利害,建議將義倉的糧食“撥與常平倉”或“賑濟貧民”,以實現(xiàn)義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

                  韓琦改革役法,罷除“里正衙前”。衙前,是北宋州役之一,負責(zé)官物的押運和供應(yīng),如糧食官物,須以家產(chǎn)賠償。這樣,承役者往往破產(chǎn)。衙前名目繁多,由里正充役的稱“里正衙前”,由鄉(xiāng)戶輪戶的稱“鄉(xiāng)戶前”,韓琦在并州,了解到“州縣生民之苦,無重于里正,至有孀母改嫁,親族分居,或棄田與人以免上等,或非命以就單丁”,造成“富者休息有余,貧者敗亡相繼”的局面。

                  從慶歷五年(1045年)到嘉祐元年(1056年),韓琦在地方任職十一年,深受當(dāng)?shù)匕傩論碜o?;实v五年(1053年),當(dāng)韓琦離定州去并州時,“定人爭欲遮留公,使不得出”,韓琦無奈,只身繞道而走,定人得知后,奔相擁送,致使“道路士卒,哭原野”。

                  軍事

                  軍事上,韓琦主張“河北、河?xùn)|、陜西三路,當(dāng)西北控御之地,事當(dāng)一體”,建議在這一地區(qū)“籍民為兵”,以為義勇,凡主戶三丁選一,六丁選二,九丁選三,于手背刺字,農(nóng)閑教習(xí)武藝,戰(zhàn)時防守城寨,結(jié)果僅秦州(今甘肅天水)就得義勇156873人,其它如隴、儀、渭、涇、原、分、寧、環(huán)、鄜、延等州義勇亦不少。征集義勇,既加強了邊防軍事力量,又可減輕冗兵之費,效果很好。

                   韓琦還發(fā)展邊防經(jīng)濟,維護邊疆秩序。定州(今河北定縣)與遼朝接壤,自北宋初年開始,為防御遼朝南侵,北宋政府就發(fā)布“斬伐令”,規(guī)定這里的山林不許砍伐,土地不許耕種。韓琦到定州后,上奏朝廷:“比朝廷欲禁近邊山林不許斬伐,以杜戎人人寇之路。當(dāng)時并近里淺山耕種之地概行禁止,致邊民劇然失業(yè)。今薪炭翔貴,翻敵人乘時以取厚利。臣嘗遣官行視可禁之處,去敵尚五、六十里,亦可廣為防蔽。已別定可禁之地,揭榜諭民,非令所禁者任采伐之?!背⒙爮牧隧n琦的建議,廢除了“斬伐令”,定州邊民莫不感到方便。為了加強邊境安全,韓琦又令“自今契丹過界劫掠居民,聽邊吏以時掩殺”。這樣,提高了邊民防敵積極性,有效地維護了這一地區(qū)的邊疆秩序。再次,韓琦整頓定州駐軍,關(guān)心群眾疾苦。長期以來,由于疏于管理,定州駐軍驕蠻難御。韓琦到定州后,感到問題嚴重,他下決心要對定州駐軍加強整頓,以強化軍紀,維持邊境安全。對士卒犯令者,他“用兵律裁之,察其橫軍中尤不可民教者,斬首軍門外”;對作戰(zhàn)犧牲的士卒“博賞其家,撫其孤兒,使繼衣廩”。因賞罰分明,恩威并用,使定州駐軍軍紀大變,面目一新。其后,韓琦又“仿古兵法,作方、圓、銳三陣,指授偏將,日月教習(xí)之,由是定兵精勁齊一,號為可用,冠河朔”。后來,即便是京師龍猛卒到定州駐防,被韓琦整頓得“未一月,亦皆就律,不敢復(fù)犯法”。

                  治平四年(1067年),朝廷改判韓琦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經(jīng)略陜西。韓琦義不辭難,承命即行。當(dāng)時,朝中一些大臣認為綏州孤絕難守,主張放棄,而韓琦認為“綏州地形險要,已興師得之矣,安可復(fù)棄,示弱于賊?”韓琦到達陜西后,積極調(diào)整戰(zhàn)略部署,在邊境張貼布告,招募橫山之人參軍,對西蕃曉以利害,通過一系列防備,邊境得到安寧,綏州也得以固守。

                  熙寧元年(1068年),韓琦復(fù)判相州。在與遼的關(guān)系上,他主張雙方應(yīng)維持和好,保持邊境安定。韓琦在給宋神宗的上疏中,他建議保持“二邊之民各安生業(yè),至于老死不知兵革戰(zhàn)斗之事”,不要輕率毀棄“祖宗累世之好”,要“永敦信約,兩絕嫌疑”。當(dāng)然,韓琦主張宋遼和好,并不是讓北宋向遼退讓,而是一種斗爭策略,正如他在慶歷年間所說:“以和好為權(quán)宜,以戰(zhàn)守為實務(wù)。”趁和平之機,“陛下益養(yǎng)民愛力,選賢任能,疏遠奸庚,進用忠鯁,使天下悅服,邊備日修,塞下有余粟,帑中有羨財。”待自己實力發(fā)展起來,遼若違約,“河北諸州深溝高壘,足以自守,敵人果來入寇,所在之兵,可以伺便驅(qū)逐”。韓琦一生,始終關(guān)注北宋邊防安全,無論是在陜西抵御西夏,或是在定州、并州、揚州、大名府等地,他都把邊防安全放在首位,為北宋的邊防事業(yè)和邊疆人民的安全傾注了畢生精力。

                  藝術(shù)

                  文學(xué)

                  韓琦“生平不以文章名世”,但“詞氣典重,敷陳剴切,有垂紳正笏之風(fēng)”。他的文章如《論減省冗費》《論西夏請和》《論時事》《論青苗》等,大多“正論凜然”,體現(xiàn)其大節(jié)所在。 韓琦為詩不事雕琢,“蘊蓄既深,故直抒胸臆”,得自然高雅之意。所撰“黃花晚節(jié)”一聯(lián),為宋人所傳誦。其余詩作“隨時抒興,亦多寄托遙深”。

                  藏書

                  史料記載,韓琦家聚書萬余卷,都經(jīng)其親手點校,丹黃粲然,列屋而藏,在安陽故里筑“萬籍堂”藏書樓,與歐陽修的“六一堂”、司馬光的“讀書堂”均為大臣中藏書最多者之一。他的后代韓忠彥、韓侂胄均能藏書。

                  主要作品

                  編輯韓琦的著作有《二府忠論》5卷、《諫垣存稿》3卷、《陜西奏議》50卷、《河北奏議》30卷、《雜奏議》30卷、《安陽集》50卷及《家傳集》等,至今多有散佚。

                  他一生寫了大量詩文,大多收入《安陽集》行世。詞存五首,見《能改齋漫錄》及《青箱雜記》。

                  韓琦工于書法,尤善正書,明人陶宗儀《書史會要》稱其書“師顏魯公(顏真卿)而頗露芒角”。

                  軼事典故

                  識見過人

                  曾有人假造韓琦的信去拜見名臣蔡襄。蔡襄心中雖然懷疑,卻覺得此人性格豪爽,于是送了他三千錢,還寫了回信,又派四名兵卒護送,同時送了禮物給韓琦。此人到了開封,見到韓琦,當(dāng)面認罪。韓琦并未怪罪,只是緩緩道:“君謨(蔡襄字)處事謹慎,恐怕無法達成你的心愿。夏太尉(夏竦)在長安,你可以去見他。”又為此人寫一封信給夏竦。家人認為不怪罪此人已經(jīng)夠?qū)捜萘耍槐匾賹懶?。韓琦說:“這個讀書人會模仿我的信,又能說動蔡襄,才器必定不凡?!贝巳艘坏疥P(guān)中,果然被夏竦授予官職。

                  名儒石介編撰《三朝圣政錄》后,準(zhǔn)備呈獻朝廷。有一天他來請教韓琦的意見,韓琦指出其中有幾件事不可上,其中一件是,宋太祖沉迷于一個宮女的美色,以致經(jīng)常延誤上朝時間。群臣有些非議,后來太祖覺悟,便乘宮女熟睡時把她殺了。韓琦說:“此事難道可以作為萬世效法的典范嗎?已經(jīng)沉溺,卻又因悔恨自己的沉溺而殺害無辜之人。宮女有什么罪過?假使以后又有寵幸的人,那就要殺不勝殺了?!笔楸銊h去了幾件類似的事,并他佩服韓琦精到的見識。

                  名揚天下

                  韓琦在北宋內(nèi)部享有很高的威望,《韓魏公集·序》稱:“公歷事三朝,輔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兒童走卒,感慕其名?!奔词乖谶|和西夏,也是“夷夏具瞻”,以致于韓琦在宋神宗初年鎮(zhèn)守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時,“遼使每過境,必先戒其下曰‘韓丞相在此,無得過有呼索’,遼使與京尹書,故事,紙尾止押字,是時悉書名,其為遼人尊畏如此,每使至于國,必問侍中安否”。此段記載雖有夸大成分,但也顯示了韓琦在時人心目中的形象之高。

                  韓琦未足奇

                  好水川之戰(zhàn),據(jù)說是西夏李元昊用陜西落第舉子張元之計得勝。大敗韓琦后,張元乃作詩一首投擲宋境,諷刺道:“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輩,猶自說兵機。”

                  老成持重

                  宋太宗、仁宗都曾在大名府郊外畋獵,并題數(shù)十首詩,被守臣賈昌朝刻在石碑上。韓琦到大名府任職后,把這些石碑藏在班瑞殿的襯壁內(nèi)。有人勸韓琦拓片摹本呈獻給宋神宗,韓琦不同意,此人不理解他的用意。等到韓絳來大名府后,就把詩摹下,進呈神宗。韓琦知道后,嘆息道:“我從前難道不知道呈上這些詩的好處嗎?只是顧慮到陛下正銳意平定四夷,不該更引導(dǎo)他這樣做?!?/span>

                  六子

                  韓忠彥

                  韓端彥

                  韓良彥

                  韓純彥

                  韓粹彥

                  韓嘉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回復(fù)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推薦閱讀

                  · 韓琦
                  韓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政治家、詞人,仁宗天圣年間進士。他與范仲淹率軍防御西夏,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稱“韓范”。當(dāng)時,邊疆傳頌一首歌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韓琦一生,歷經(jīng)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親身經(jīng)歷和參加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抵御西夏、慶歷新政等。在仕途上,韓琦曾有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的輝煌時期,也有被貶在外前后長達十幾年的地方任職生涯。但無論在朝中貴為宰相,還是任職在外,韓琦始終替朝廷著想,忠心報國。在他的仕途生涯中,無論在朝中為相,或在地方任職,都為北宋的繁榮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在朝中,他運籌帷幄,使"朝遷清明,天下樂業(yè)";在地方,他忠于職守,勤政愛民。是封建社會的官僚楷模。熙寧八年(1075)六月,韓琦在相州溘然長逝,享年68歲。宋神宗為他“素服哭苑中”御撰墓碑:“兩朝...
                  · 韓琦
                  韓琦(1008―1075)北宋名將。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仁宗時為右司諫,因一次劾罷宰執(zhí)四人,被時論稱頌。又任陜西安撫使等職,與范仲淹等長期共防西夏而知名。支持“慶歷新政”,歷任樞密使、宰相等職,歷經(jīng)仁、英、神宗三朝。后期激烈反對王安石變法。封魏國公。著有《安陽集》。
                  · 宋朝名相韓琦簡介韓琦是怎么死的?
                  宋朝一朝的歷史有長達三百多年,繼位的皇帝不少,當(dāng)政的宰相就更多了。韓琦在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的宰相當(dāng)中,是一個比較出彩而且有所作為的宰相,歷宋仁宗、宋神宗和宋英宗三朝,因此又被稱為“三朝宰相”。公元1008年,韓琦在泉州北樓一個官宦世家出生,父親韓國華當(dāng)時任泉州刺史,母親則是一名婢女。韓琦生下不久后,韓國華遷相州,累官至右諫議大夫??上У氖琼n琦的父母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韓琦可以說是被諸位兄長撫養(yǎng)長大。年幼失孤的韓琦,讀書勤奮,少有大志,是別人家孩子的典范,一看就是很有前途的人。天圣五年,韓琦以弱冠之齡進士及第,為金科探花。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后入直集賢院、監(jiān)左藏庫。景佑元年,遷開封推官,二年受太常博士,三年拜右司諫。在任諫官期間,韓琦不畏權(quán)貴,剛正直言,多次指出朝中弊政,言辭犀利。許多貪官污吏,在他的筆下無所遁形,紛紛被剖析曝光。這一系列出色的政績,讓宋仁宗十分看中,對韓琦越...
                  · 魏國公-韓琦
                  韓琦(1008-1075)字稚圭,自號贛叟,漢族,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將,天圣進士。初授將作監(jiān)丞,歷樞密直學(xué)士、陜略安撫副使、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時,時稱“韓范”。嘉祐元年(1056),任樞密使;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國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寧八年卒,年六十八。謚忠獻?!端问贰酚袀鳌V小栋碴柤肺迨??!度卧~》錄其詞四首。韓琦出身世宦之家,據(jù)韓琦墓志記載祖籍河北贊皇縣,據(jù)《泉州府志》人物志-宦官卷記載,“韓琦出生于泉州北樓生韓處(現(xiàn)為泉州文管會立碑保護),為其父韓國華任泉州剌史時,即宋景德年間,時任泉州知府韓國華與婢女連理生下韓琦。后隨父韓國華遷相州,遂為安陽(今屬河南)人。父韓國華累官至右諫議大夫。韓琦3歲父母去世,由諸兄扶養(yǎng),“既長,能自立,有大志氣。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純一...
                  · 韓琦公陵墓
                  2013年8月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韓琦公后代,在韓王廟拜祭儀式完別后,由韓新會、韓貞霞、韓學(xué)廣等宗親長的帶領(lǐng),一行到達韓琦公墳前再行香火燒紙祭拜延續(xù)儀式。韓琦公陵墓,距安陽市中心區(qū)約20公里處,陵園面積65000平方米,97畝地。陵園旁有千里河渠的南水北調(diào)河道,景象萬千話壯觀,中原韓氏一賢相。聽新會宗長介紹,韓琦公殯天時,安葬地原址不是在這地點,而是在就近的南水北調(diào)正渠道中,2009年國家出臺南水北調(diào)工程,韓琦公墳得到溫家寶總理批示,整體就近移位,就是說要移位讓開修渠,但要啟動完整性搬移,不能受損壞。因此,一代歷史名相、千年古墳得以妥善完整的移位安置,并得到65000平方米區(qū)域的大片墓園,可謂皇恩浩蕩了。據(jù)新會說,琦公殯天時還修有很多替身墳,因歷代盜墓賊異常猖獗,稍不留神,祖墳被掏個天翻地覆那沒什么不正常,況且盜墓賊都是團伙的,有些還是扛槍帶炮的土匪集團,更有甚的還會有地方軍閥直接盜墓,想...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