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學
學派
清學實際上又分有吳派、皖派以及揚州學派三派,“無吳、皖之專精,則清學不能盛,無揚州之通學,則清學不能大?!保瑓桥捎苫輻澦鶆?chuàng),清儒任兆麟說:“吳中以經(jīng)術(shù)教授世其家者,咸稱惠氏。惠氏之學大都考據(jù)古注疏之說而疏通證明之,與六籍之載相切。傳至定宇先生,則尤多著纂,卓卓成一家言,為海內(nèi)談經(jīng)者所宗?!?,梁啟超說:“元和惠棟,世傳經(jīng)學,祖父周惕,父士奇,咸有著述,稱儒宗焉。棟受家學,益弘其業(yè)?!薄桥扇耸慷嗑凇吨芤住?、《尚書》,著名吳派學者如沈彤、江聲、余蕭客、褚寅亮等,吳派最大的特色是在學術(shù)上徹底反對宋學。吳派又兼及考史,著名學者有王鳴盛和錢大昕。
皖派開創(chuàng)于江永、戴震,梁啟超稱“故茍無戴震,則清學能否卓然而樹立,蓋未可知也”,皖派稍晚于吳派,并不特別尊崇漢儒,“主張反復(fù)求證,不主一家”。
揚州學派是集大成的學派。皮錫瑞曾概括清朝之漢學演變:“國朝經(jīng)學凡三變。國初,漢學之萌芽,皆以宋學為根底,不分門戶,各取所長,是為漢宋兼采之學。乾隆以后,許鄭之學大明,治宋學者已鮮,說經(jīng)皆主實證,不空談義理,是為專門漢學。嘉道以后,又由許鄭之學,導源而上,易宗虞氏以求孟義;書宗伏生、歐陽、夏侯;詩宗魯、齊、韓三家;春秋宗公、轂二傳。漢十四博士今文說,自魏晉淪亡千余年,至今日而復(fù)明。實能述伏、董之遺文,尋武、宣之絕軌,是為西漢今文之學”。清學的代表作品是江藩的《漢學師承記》。
評價
清代學術(shù),學者多稱之漢學。這樣的說法不夠準確。清代考據(jù)學不能簡單地歸之為“漢學”的復(fù)興。戴震、段玉裁等諸家之學就不只是漢學。胡適在《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中明確指出清代治學方法是先歸納后演繹。
參考書目
汪榮祖:《錢穆論清學史述評》
參看
考據(jù)學
乾嘉之學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