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
概述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別號應(yīng)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xué)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等,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他曾得罪權(quán)臣,被貶為平原太守。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784年,被縊殺,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生平
顏真卿為瑯琊顏氏后裔,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的五代孫。父顏惟貞,任太子文學(xué)。真卿少年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吧俸萌鍖W(xué),恭孝自立。貧乏紙筆,以黃土掃墻,習(xí)學(xué)書字,攻楷書絕妙,詞翰超倫”。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進(jìn)士,充當(dāng)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天寶二年(743年)前去洛陽訪張旭。歷任殿中侍御史、東都畿采訪判官,轉(zhuǎn)侍御史、武部員外郎。御史吉溫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顏真卿敢于諍言:“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景后乎?”因遭到宰相楊國忠排斥,出任平原郡太守(今山東省平原縣)。顏真卿估計到安祿山有可能謀反,一方面增修城池,集訓(xùn)兵士,囤積糧食,另一方面整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以放松安祿山的疑心。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叛亂,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獨有平原堅守不降。顏真卿又聯(lián)絡(luò)各地起兵反抗,響應(yīng)者十七郡,他被推為盟主,合兵三十萬,致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guān)。但是其侄子顏季明和另二位名臣張巡與許遠(yuǎn)在安史之亂時被安祿山所俘,不屈而被殺。后肅宗即位,拜顏真卿為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因此人稱“顏魯公”。大歷三年(768年)赴任撫州剌史。
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今河南臨汝),宰相盧杞嫉恨顏真卿,向德宗說:“顏真卿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內(nèi),人所信服,真其人也!”遂被派往招撫李希烈。顏真卿至汝州,宣讀詔書,被賊兵團團包圍。李希烈欣賞顏真卿,將顏真卿領(lǐng)入驛館,逼顏真卿代己申冤,顏真卿不從。李希烈再派前汝州別駕李元平勸顏真卿投降,顏真卿反斥責(zé)元平。李希烈攻陷汴州,任命顏真卿擔(dān)任宰相。顏真卿堅辭不受。李希烈派士兵在院中挖一大坑,揚言活埋他,真卿反而說:“生死已定,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希烈無他法,只得將他囚于蔡州龍興寺。李希烈又用稻草燃火威脅真卿,揚言要燒死他。顏真卿反而自己撲向烈火。辛景臻見狀,急忙拉住他。李希烈用盡各種辦法皆不能使顏真卿屈服。真卿自度必死,乃作遺表,又自寫墓志、祭文。
行書《祭侄文稿》局部
不久唐軍反敗為勝。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唐廷處死,希烈大為惱怒,興元元年八月三日(785年8月23日),派閹奴和部將辛景臻將真卿縊死于龍興寺柏樹下,終年七十七歲。嗣曹王李皋聞訊大哭。淮西叛亂平定后,貞元元年正月,陳仙奇派人護送顏真卿的靈柩回京,葬于京兆萬年縣顏氏祖墳。德宗詔文曰:“器質(zhì)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廢朝五日,謚曰文忠。
主要成就
書法
顏真卿出生在家學(xué)傳統(tǒng)的家庭,先輩中有不少古文字學(xué)家、書法家。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顏真卿書法初學(xué)褚遂良,后學(xué)張旭,50歲以后才形成剛勁、雄渾的顯著風(fēng)格。其書品與人品頗為貼合。宋人推崇顏真卿的人品,好學(xué)顏體。在蘇軾、黃庭堅看來,顏真卿繼承了王羲之的變法精神,是唐朝書法的改革家。
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有力,人稱“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蘇軾曾說:“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敝饔小蹲詴嫔怼芳啊都乐段母濉返?。后人編有《顏魯公文集》。
傳世顏真卿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據(jù)說有138種。
主要作品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yīng)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顏勤禮碑》比較端莊遒勁,但筆畫細(xì)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额伿霞覐R碑》,書法筋力豐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著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后人輯其詩文為《顏魯公文集》15卷。
《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及《全唐文》亦收錄有其作品。
行書《祭侄文稿》,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晩笑堂竹荘畫傳》顏真卿像
思想主張
顏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尤崇忠孝。他認(rèn)為德有三,“孝悌稱其至”。常有五,“仁道原其終”。善事父母謂孝,和睦兄友謂悌。孝悌為仁之本。竭誠奉君主謂忠,“率義忘窮謂勇”,“子仕教忠之謂慈”,戰(zhàn)陣勇敢謂孝,“慈孝有?!保瑒t道存于方冊。他主張君主要掌握賞罰二柄,此為事在必行?!盁o功受賞,為善不勸;有罪不罰,為罔辨”。應(yīng)使天下知道有必行之法,有必賞之令。
顏真卿總結(jié)唐立國以來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建言唐德宗要廣開言路。他不但精通儒學(xué),而且身體力行,以盡忠孝,被后世儒者奉為修身楷模。
禮制建樹
顏真卿久任禮儀使,參定禮儀,對唐朝的禮儀制度多有厘正。建中三年(782年),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shè)廟享奠。
史稱《顏魯公集》中“《廟享議》等篇,說禮尤為精審”。
文學(xué)成就
顏真卿在《顏真卿集》中所撰的作品,大多系實用性文字,言辭率真慷慨,意直氣壯,生動感人,對唐代古文運動有促進(jìn)作用。為后世所稱頌的《論百官論事疏》、《與郭仆射書》等,宏詞沉郁,忠節(jié)之言,如見其人,充分體現(xiàn)了顏真卿的忠烈剛直品節(jié)。
南宋學(xué)者晁公武稱顏真卿“學(xué)問文章往往雜于神仙浮屠之說,不皆合于理”[6]。高棅在《唐詩品匯》中評道:“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diào),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游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jié)思巖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yōu)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span>
人物評價
李隆基: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ā杜f唐書》引)
李萼:聞公義烈,首唱大順,河朔諸郡恃公為長城。(《舊唐書》引)
李亨:立德踐行,當(dāng)四科之首。懿文碩學(xué),為百氏之宗。忠讜罄於臣節(jié),貞規(guī)存乎上范。述職中外,服勞社稷。靜專由其直方,動用謂之懸解。山公啟事,清彼品流;叔孫制禮,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實貞萬國,力乃稽古,則思其人。(《授顏真卿太子少師敕》)
盧杞: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舊唐書》引)
人物爭議
關(guān)于顏真卿的卒年日期,史書大體有兩種觀點:
1、興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持此說的有《顏真卿墓志銘》、《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及《欽定續(xù)通志》、《陔余叢考》。其中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考異》中說明了采用此觀點的原因:“《實錄》及《舊(闕)》(應(yīng)指《舊唐書·顏真卿傳》)云(八月)三日,今從之“。
2、貞元元年八月二十四日(785年10月1日):持此說的主要是唐人殷亮所撰的《顏魯公行狀》,《行狀》除記載“……其年八月二十四日,又使景臻等害於龍興寺幽辱之所,凡享年七十七”外,還引用嗣曹王李皋的上言稱“臣見蔡州歸順腳力張希璨、王仕禺等說,去年八月二十四日(顏真卿遇害)……臣聽之未畢,涕泗交流。三軍對臣,亦苦嗚咽”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