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族譜網(wǎng) 頭條 人物百科

                  八王之亂

                  2020-10-16
                  出處:族譜網(wǎng)
                  作者:阿族小譜
                  瀏覽:1089
                  轉(zhuǎn)發(fā):0
                  評論:0
                  背景曹魏時代,皇室對宗室王公雖有授爵,但其實僅有虛名,沒有任何實權(quán),行為也受嚴密管控。魏明帝死后,幼主曹芳即位,由宗室曹爽當政,其時宗室曹冏曾寫《六代論》指出若不授以宗室諸王實權(quán)以保衛(wèi)皇室,政權(quán)可能轉(zhuǎn)入他姓之手,希望曹爽會進行改革,但曹爽沒有聽從。不久,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族滅曹爽,奪取大權(quán),自此將政權(quán)轉(zhuǎn)移到司馬一族手中,實力微弱的曹魏宗室無法抗衡,遂讓司馬氏成功篡位。因此,晉武帝在泰始元年(266年)晉朝初建時,就恢復了周、漢二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晉武帝制定的王國置軍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shù)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quán)。晉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時,又大封異姓士族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們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除了有了自己的封國軍隊,諸王也可能獲授地方都督職位,掌握地方軍事權(quán)力,遂能于地區(qū)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而晉滅吳后,晉武帝更下令裁撤州...

                  背景

                  曹魏時代,皇室對宗室王公雖有授爵,但其實僅有虛名,沒有任何實權(quán),行為也受嚴密管控。魏明帝死后,幼主曹芳即位,由宗室曹爽當政,其時宗室曹冏曾寫《六代論》指出若不授以宗室諸王實權(quán)以保衛(wèi)皇室,政權(quán)可能轉(zhuǎn)入他姓之手,希望曹爽會進行改革,但曹爽沒有聽從。不久,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族滅曹爽,奪取大權(quán),自此將政權(quán)轉(zhuǎn)移到司馬一族手中,實力微弱的曹魏宗室無法抗衡,遂讓司馬氏成功篡位。因此,晉武帝在泰始元年(266年)晉朝初建時,就恢復了周、漢二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晉武帝制定的王國置軍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shù)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quán)。晉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時,又大封異姓士族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們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

                  除了有了自己的封國軍隊,諸王也可能獲授地方都督職位,掌握地方軍事權(quán)力,遂能于地區(qū)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而晉滅吳后,晉武帝更下令裁撤州郡兵力,大郡只設(shè)武官百人,小郡則設(shè)五十人,令州郡防御薄弱。諸藩王隨后更可以自選封國內(nèi)的官員,及以三分食一方式取得封國的租稅收益。而原本諸王除了別授職位皆會留在京師洛陽,不會回到封國,但晉武帝后來因為聽從荀勖等人所言,終在咸寧年間將諸王王國皆增至萬戶大國,命諸王公回到封國。荀勖等人原意其實只是希望時任司空的齊王司馬攸離開中央政府,以免武帝一旦離世會因其高名望影響太子司馬衷之位,但在武帝去世以后,太子無力掌控國家,皇后賈南風趁機掌握朝政,并有宗室諸王參與,最終發(fā)展成諸王為了爭權(quán)而運用自己封國軍隊及地方影響力互相攻伐,觸發(fā)了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相關(guān)人物世系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其中藍色字體為為八王,綠色字體為為皇帝及太子,紅色字體為參與亂事的其他王。

                  八王之亂

                  經(jīng)過

                  楊駿與賈后相爭

                  八王之亂

                  晉惠帝之父——武帝司馬炎

                  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去世,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晉武帝重病之時下了詔書,存放在中書省,詔書中依托汝南王司馬亮及外戚楊駿共同輔政晉惠帝。楊駿懼怕,曾經(jīng)從中書省借出詔書,看后不歸還。當時的中書監(jiān)華廙恐懼,還親自向楊駿索取詔書,但楊駿始終不還。晉武帝病情加重時,楊駿要求晉武帝讓他單獨輔政,晉武帝點頭默許。楊駿招來華廙及中書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遺詔,讓楊駿單獨輔政。詔成后華廙、何劭二人拿給晉武帝看,晉武帝視而無言,兩日后就駕崩了。但其實惠帝愚鈍,根本無力掌控國家,朝政就旁落在外戚楊氏身上。

                  而原本會參與輔政的汝南王司馬亮在晉武帝去世后知楊駿要對付他,但他又不敢先發(fā)制人進攻楊駿,于是只好逃亡到許昌保住性命。不過,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開國元老賈充之女,她相貌不好,又矮又黑,但卻兇狠多詐,也企圖操縱晉惠帝以把持朝政。楊駿輔政時期,在皇帝身邊安插自己親信,凡有詔令,晉惠帝過目后交予楊太后;然后直接下發(fā)執(zhí)行。他亦知賈南風難以控制,為防賈南風礙其擅權(quán),則任命其親信掌管禁軍,此舉引起宗室和朝野的不滿。楊駿的兩位弟弟楊珧、楊濟也對他的做法不以為然,屢次試圖勸止他,但楊駿不納。賈南風雖受楊駿壓制,遂暗中與東宮舊臣黃門董猛聯(lián)絡(luò)想要廢掉楊太后,董猛則與不滿楊駿的殿中中郎孟觀及李肇交結(jié)。賈后接著命李肇聯(lián)絡(luò)司馬亮及楚王司馬瑋,讓他們出兵討伐楊駿,二人都欣然同意,上請入朝。楊駿一直也怕司馬瑋,向來都想召他入京嚴加看守,不讓他作亂,此舉正合楊駿意思,于是應(yīng)允。永熙二年(291年),司馬瑋到后,孟觀和李肇就上報惠帝,接著寫下詔書稱楊駿反叛,要廢黜楊駿。駐屯云龍門的東安公司馬繇也率殿中四百人隨司馬瑋討伐楊駿。

                  楊駿時在府中,聽聞宮中有變,于是召集一眾屬官討論。主簿朱振就看穿肯定是宦官為賈后謀劃政變,建議在云龍門縱火,并追緝禍首,開萬春門取東宮及外營兵力,奉太子之名入宮反攻,如此震懾宮中人們,讓其速速交出主謀者,從而解決危機??墒菞铗E為人怯懦,猶豫之下最終還是不作。就在楊駿仍不知如何反應(yīng)時,侍中傅祗就自請與尚書武茂到云龍門察看形勢,又向眾人說:“宮中不宜空”,接著就作揖離去,眾人亦隨之而走 。稍后,宮來討伐楊駿的軍隊就來到楊駿府中,并放火燒府,更命弩兵在閣上射箭入楊駿府中,令府中士兵無法組織反攻;楊駿就逃到馬廄中,被殺。楊氏及其黨眾亦被夷滅三族,賈后也燒毀楊府以圖毀掉武帝讓楊駿顧命的手詔 ,外戚楊氏勢力遂被鏟除。皇太后楊芷在變亂時在布帛中寫上“救太傅者有賞”并射出宮外,希望能救到楊駿,但這反而被賈后用作指控太后與楊駿同反的證據(jù),最終太后被廢并囚禁在金鏞城 。次年(292年),楊芷餓死在金鏞城 。

                  賈后獨攬大權(quán)

                  楊氏勢力被消滅后,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大臣衛(wèi)瓘分任太宰及太保,共同執(zhí)掌朝政。同樣參與政變的楚王瑋則任衛(wèi)將軍、領(lǐng)北軍中候,但他就因個性狠戾而為二人所忌,于是二人提議將諸王遣還封國,以圖除去楚王在宮禁的威脅,不過朝中人人都怕了楚王,提議之時也只有汝南王亮及衛(wèi)瓘二人敢表態(tài)支持,司馬瑋亦因此記恨二人。時司馬瑋親信公孫宏及岐盛行為不端,衛(wèi)瓘討厭他們?yōu)槿耍滤麄儠堑溙?,于是想收捕岐盛。岐盛知道后與公孫宏商量,遂藉積弩將軍李肇假托楚王瑋的命令,向賈后中傷汝南王亮及衛(wèi)瓘二人。因為衛(wèi)瓘在武帝在位時就曾表示司馬衷并不聰明,危害其地位,故賈后向來都不喜歡他,現(xiàn)在亦阻礙她專擅朝權(quán),于是就乘勢讓惠帝下詔指稱亮、瓘二人圖謀廢立,下令廢黜二人,并授命楚王瑋收捕。楚王瑋遂假傳詔命,敕令三十六軍控制宮禁,并分別派人收捕二人。司馬亮為公孫宏及李肇率兵所攻,但司馬亮拒絕以府兵迎擊而被擒,隨后被殺;衛(wèi)瓘由清河王司馬遐奉命收捕,衛(wèi)瓘也不反抗,與子孫皆為故吏榮晦所殺。

                  岐盛接著更勸楚王乘機殺害賈后堂兄侍中賈模及母舅右衛(wèi)將軍郭彰,獨攬朝權(quán),但楚王此時卻猶豫。另一方面,楚王掌握了禁軍,的消息亦令朝廷混亂,張華卻認為禁軍們受楚王控制都是為國盡忠,只要朝廷下令解嚴,危機就會消除。最終賈后以朝廷名義出了騶虞幡,宣稱楚王假傳詔命,禁軍見此都立即散去,而楚王突然去軍力就失措不已,不久就被收捕下廷尉。楚王被指控假傳詔命擅殺兩名大臣,圖謀不軌,即被處決,公孫宏及岐盛皆被誅三族。自后,賈后盡掃其獨掌朝權(quán)的障礙,任命賈謐、郭彰等親黨,但重用張華,張華亦盡心匡輔,接著十年間,在張華、裴頠等人的努力下,雖然賈氏勢力有專擅之行,但朝野內(nèi)外都大致平穩(wěn)。

                  趙王倫殺賈后篡位

                  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乃謝才人謝玖所生,而賈后卻一直沒有生下皇子。而賈謐在賈后專權(quán)后權(quán)勢極盛,但太子就不肯去討好他,而其時賈后又拒絕為太子娶賈后妹夫韓壽的女兒以及王衍長女,太子更因賈后為賈謐娶王衍長女而大感不滿,而賈謐亦不退讓,甚至因?qū)μ硬欢Y敬而曾被成都王司馬穎當面斥責。賈謐于是就向賈后中傷太子,而賈后沒聽從母親郭槐臨終時所說的話,取了姨甥韓慰祖當作皇子,藉以其嫡子身份廢掉太子,同時亦宣揚太子的缺失。當時人都知道賈后有意廢太子,中護軍趙俊更勸太子先發(fā)制人廢掉賈后,但太子沒有聽從。最終在元康九年(299年),賈后召太子入宮并將其灌醉,逼其寫下言辭悖逆的書信,以此為由將其廢黜,囚在金鏞城,并殺害謝玖。次年再將太子押到許昌囚禁。

                  眾人對太子被廢都感不滿,尤其殿中將司馬雅及許超都得太子寵信,更想救太子,遂向趙王司馬倫的親信孫秀求援。趙王倫時以車騎將軍領(lǐng)右軍將軍,得孫秀通報后亦同意幫忙,并作出部署。不過,孫秀卻另有計劃,怕向來被視為賈后的司馬倫即使幫了太子也勢不得其信任,未必有利,遂改向賈后施反間計,聲稱禁軍宿衛(wèi)中有人謀廢賈后、復立太子,以圖借賈后之手殺害太子,接著趙王再以殺太子為理由討伐賈后。流言傳出后賈后果然害怕,趙王及孫秀又力勸賈謐建議賈后殺太子,最終成功令賈后中計,派黃門孫慮到許昌殺死太子。

                  趙王倫接著準備廢掉賈后,與閻和約定在永康元年四月三日(300年5月7日)夜晚一更起事。當晚,趙王對三部司馬假傳詔命,聲稱惠帝因太子被殺要命令他廢掉賈后,于是眾人都跟他起事。接著趙王又以假詔命過了宮門,陳兵道南,命齊王司馬冏率三部司馬的一百人進宮廢后,內(nèi)應(yīng)華林令駱休就帶惠帝到東堂。賈后被廢后先被囚在建始殿,接著又被移送到金鏞城,不久就被毒殺。另趙王又收捕了賈午等人,又令尚書收賈謐、張華、裴頠等人,時內(nèi)外官員都多被貶黜。趙王倫不久就自任使持節(jié)、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并大封親信。

                  不過,趙王倫才能低下,事事都聽從孫秀,故此眾人有所求都會直接去找孫秀,而孫秀大權(quán)在握,于是專擅濫權(quán),肆意而為,多殺忠良,和他有私怨的石崇、潘岳也被他誅殺了,京中人士都大感不滿。而中護軍淮南王司馬允亦不滿趙王倫等,于是暗中蓄養(yǎng)死士,想要消滅他;而趙王及孫秀皆畏懼得禁軍軍心的淮南王,于是故意晉升其為太尉,實質(zhì)就是奪其中領(lǐng)軍兵權(quán)。淮南王于是憤而起兵,率淮南國兵及帳下七百人進攻相國府,屢敗趙王軍,并逼得趙王躲在樹后狼狽避箭。不過,趙王之子侍中、汝陰王司馬虔就派了司馬督護伏胤假稱有詔助淮南王,騙得淮南王開陣下車受詔,乘機殺害他,淮南王的討伐因而失敗。另外參與廢賈后的齊王冏不滿封賞不足,孫秀怕他作亂,于是將其調(diào)到許昌。

                  事后趙王集團將心腹都安置在宮禁要職,孫秀更偽造符命,假作皇帝禪讓詔書,讓趙王于永康二年(301年)正月篡位稱帝,并送惠帝到金鏞城。趙王登位后為收買人心,濫授官爵,乃至府庫根本沒有足夠儲備供其封賞,一些人雖獲封爵但沒有璽綬,成為僅是有詔命的空銜。而朝政更全由孫秀所主,不但趙王每事都會問他,連帶已發(fā)出的詔命都可被孫秀隨意改易甚至由其自行作詔。

                  三王伐趙

                  孫秀在趙王篡位后進齊王司馬冏為鎮(zhèn)東大將軍,以圖安撫他。其時齊王與成都王司馬穎及河間王司馬颙皆擁強兵,孫秀很忌憚他們,于是將親信和趙王舊部安插到三人的僚屬中。不過,孫秀等人的行為引起很多人不滿,齊王就與王盛及處穆共謀討伐趙王。其時趙王心腹張烏去監(jiān)視過他,回復趙王稱齊王沒有謀反意圖,齊王亦為安定其心,就聯(lián)同軍司管襲殺害處穆,將其首級獻給趙王以示忠誠。不過,就在永康二年三月,齊王謀定,殺死管襲,與豫州刺史何勖及龍驤將軍董艾共同舉兵,并派人聯(lián)結(ji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常山王司馬乂及新野公司馬歆四位宗室。成都王見過使者后召見了鄴令盧志討論,盧志勸他支持討伐,并建議他選用賢才以收時望,成都王于是改易僚屬,又派了冀州刺史李毅、兗州刺史王彥等人為前鋒。成都王出兵后得各方響應(yīng),大軍到達朝歌時就有二十多萬人。另一方面,河間王在初時還是站在趙王一方,他殺死了起兵響應(yīng)齊王的夏侯奭,并將齊王使者押送給趙王,更響應(yīng)趙王征兵,命部將張方率軍支援趙王。不過,在張方行軍至華陰時,河間王見齊王及成都王軍力強大,于是立即改變立場,命李含率兵追上張方,改為響應(yīng)二王舉兵。常山王及新野公亦支持行動。

                  趙王及孫秀得知三王起事后十分恐懼,但孫秀還是派了孫輔、張泓及司馬雅等人兵分三路,經(jīng)延壽關(guān)、堮阪關(guān)及成皋關(guān)出襲齊軍,孫會、士猗及許超出黃橋抵抗成都王。張泓一開始就屢敗齊軍,更在陽翟擊敗齊軍輜重隊,但都沒法擊潰齊軍,齊王接著在潁水對張泓軍發(fā)動進攻,但不能攻破,只是孫輔軍夜間自亂,并提供錯誤情報給趙王,影響趙王調(diào)度,打擊了趙軍士氣。及后張泓渡過潁水直攻齊軍軍營,齊王出兵大敗孫輔等別軍,逼得張泓收兵。另外許超等人初戰(zhàn)亦敗成都王前鋒,成都王一度想退還朝歌,但在盧志等人勸說下堅持,并再度進攻,士猗等因輕敵而大敗,成都王遂乘勝南渡黃河,直取洛陽。

                  河北兵敗的消息更令孫秀無計可施,同時自三王舉兵以來孫秀都因怕百宮和宿衛(wèi)將士將他和趙王殺了以結(jié)束事件,故一直留在中書省不出。正當孫秀和黨眾籌劃下一步行動時,左將軍王輿就起兵攻討孫秀,在中書省殺死孫秀等人、殺害趙王黨羽、以趙王名義下達騶虞幡命眾將士解兵、將趙王及其三名兒子押到金鏞城,并從金鏞城迎惠帝復位。不久,趙王被賜死,三子亦在廷尉刑訊致死,所有趙王任命的官員都被撤換;河間王軍在此時仍只到潼關(guān),聞訊退兵;而齊王及成都王都率眾入洛陽。齊王自以首先起兵,于是行事專擅,成都王就聽盧志的建言,將功勞都推給齊王,并以母疾為由,在朝見惠帝及拜謁太廟后就離開洛陽,回到鄴城,贏得四方稱譽。

                  齊王敗亡

                  齊王及后以大司馬身份掌政,但他隨即大興土木,并沉迷酒色逸樂,不朝惠帝,亦不視朝政,用人唯親,大封親信,甚至加罪不經(jīng)大司馬府而直接上奏的大臣以及殺害諫臣,種種事跡都令眾人失望,同時大家也就歸心于先前謙退的成都王。其時任翊軍將軍的李含因與齊王參軍皇甫商及右司馬趙驤不和,夏侯奭的哥哥也在齊王府中,故李含很不安,于是只身西奔長安,向河間王聲稱受了密詔,獻計讓河間王檄命長沙王乂討伐齊王,待齊王消滅長沙王后再以此為由討伐齊王,并以有名望的成都王接掌政事,河間王遂得建立大功勛。河間王聽從,遂于永寧二年(302年)十二月上表稱齊王之罪,率軍東進,并命長沙王乂廢齊王。齊王接到上表后驚懼不已,召見百宮討論,司徒王戎及東海王司馬越勸齊王讓位退避,但齊王親信葛旟卻堅持不退;其時齊王就派了董艾進攻長沙王,而長沙王就即率兵入宮,以天子名義進攻齊王府,兩軍遂在城內(nèi)激戰(zhàn)。大戰(zhàn)三日以后,齊王兵敗被擒,被長沙王下令斬首處死,梟首曝尸,其他黨羽都被誅殺三族,齊王三子皆被囚禁在金鏞城。

                  長沙王乂大出河間王及李含所料戰(zhàn)勝齊王,并以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留在洛陽中主政,遂令原本的計劃不能成事。河間王于是命李含為河南尹,讓其與侍中馮蓀及中書令卞粹等殺了長沙王?;矢ι讨览詈囊鈭D,遂將李含的計劃告知長沙王,最終李含等人被長沙王所殺。另一方面,成都王穎雖然以大將軍、錄尚書事身份遙控朝政,長沙王每事亦都會詢問身在鄴城的他,但他還是不欲長沙王在內(nèi)妨礙他,于是就與河間王聯(lián)手要除去長沙王。河間王即以李含等被殺為借口出兵,司馬穎亦響應(yīng),二王聲明要誅殺皇甫商及外戚羊玄之,并廢掉長沙王權(quán)力。河間王派張方率七萬精兵攻向洛陽,成都王就親率大軍進攻,面對二王來伐,長沙王受命為大都督拒戰(zhàn),兩軍自八月攻戰(zhàn)到十月,最終長沙王擊退來攻的張方,逼其守壘自保,但無法消滅張方軍。另成都王攻至洛陽,朝廷試圖憑借成都及長沙二人兄弟的關(guān)系展開和談,試圖平息干戈,但成都王不允,于是戰(zhàn)事持續(xù)。長沙王屢敗成都王軍,殺俘共計六七萬人,洛陽雖然爆發(fā)饑荒但兵眾仍然堅毅抗敵,連張方也覺得不太可能成功,想要退兵。不過,司空東海王越卻怕長沙王撐不下去,于是在次年(304年)正月聯(lián)結(jié)殿中諸將長沙王囚于金鏞城,眾士兵憤恨戰(zhàn)事功敗垂成,打算救出長沙王以繼續(xù)作戰(zhàn),竟讓東海王下殺機,將長沙王送到張方那里,以絕眾心。張方于是將長沙王殺死,二王于是取得勝利。

                  成都王戰(zhàn)后獲增封二十郡,升任丞相,但不久就返回根據(jù)地鄴城,由東海王守尚書令作為留守。不久河間王更表奏廢掉太子司馬覃,立了成都王為皇太弟??墒牵啥纪鯇⒙尻柕某溯浄椂歼w到鄴城,殺害他忌憚的殿中禁軍,將宿衛(wèi)都換成自己的人,表現(xiàn)更是驕奢,有無君之跡,又重用親信孟玖,加上上一年領(lǐng)兵出征荊州亂民張昌時所表現(xiàn)的“恃功驕奢、百度廢弛”,皆令朝野失望。同時這些行為亦為司馬穎招來討伐的借口。

                  蕩陰之戰(zhàn)

                  永安元年(304年)七月,亦是成都王當上皇太弟五個月后,右衛(wèi)將軍陳眕、長沙王舊將上官巳等人于洛陽起兵討伐成都王,復立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并奉惠帝出征,司徒王戎、東海王司馬越、吳王司馬晏、高密王司馬簡等人亦隨軍,眾達十萬多人。大軍奉天子來攻的消息震動鄴城,成都王亦感害怕,東安王司馬繇當時就勸成都王主動歸罪,但司馬王混、參軍崔曠就勸其抵抗,最終成都王選擇抵抗,命石超率五萬兵到蕩陰防備。另一方面,陳眕的兩個弟弟陳匡及陳規(guī)自鄴投奔大軍,稱鄴中已經(jīng)自潰,故大軍都松懈起來,終于在蕩陰遭受石超軍攻擊時落得大敗,隨軍王公大臣都奔散,連惠帝也被俘虜至鄴城。成都王抵抗成功之余還得到了天子,于是下令改元建武,殺死建議投降的東安王,并置百官,生殺大事也由自己決定,并在鄴南郊祀。

                  陳眕與上官巳等在戰(zhàn)敗后奉司馬覃為主守住洛陽,但其實司馬颙在大軍發(fā)出時時就派了張方支援成都王,張方來到洛陽后擊敗了上官巳等人,控制了洛陽,再廢司馬覃及羊皇后。

                  成都王敗,惠帝西遷

                  早在三王起兵討伐司馬倫之時,都督幽州諸軍事王浚就沒有響應(yīng),不過成都王一直沒時間去討伐。成都王在蕩陰之戰(zhàn)后伺機請幽州刺史石堪為自己左司馬,送了和演接任刺史,其實就想讓和演找機會殺了王浚,吞并其勢力。不過與和演一起策劃行刺行動的烏丸單于審登因天雨影響原定行動而以為這有逆天意,將事情告訴王浚,王浚遂與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審登聯(lián)手消滅和演。王浚兼領(lǐng)幽州刺史,并大舉整軍,與段部鮮卑段務(wù)勿塵聯(lián)手進攻成都王,在平棘擊敗石超后乘勝攻進了鄴城,縱容鮮卑兵大肆搶掠。而成都王在石超兵敗后就已帶著惠帝出逃,用了五日到了張方控制的洛陽。

                  而張方軍在洛陽胡作非為,時間久了士兵更有西返的意圖,張方此時率兵入宮擄掠并抓惠帝到自己營壘中,更差點要將洛陽宮殿焚毀,接著張方就率軍帶惠帝等人西赴河間王的根據(jù)地長安。同時河間王表廢成都王皇太弟之位,遣其歸國,改以豫章王司馬熾為皇太弟。

                  東軍起兵

                  張方強脅惠帝西遷的行為令天下憤怨,東海王司馬越于是乘機于永興二年(305年)在徐州起兵討伐河間王,并得兗州刺史東平王司馬楙、都督青州諸軍事高密王司馬略、東瀛公、平昌公司馬模、都督豫州諸軍事范陽王司馬虓及王浚等人支持,更獲推為盟主,聲言要迎惠帝東歸洛陽,更得不少朝臣支持 。河間王知東海王等起兵,一度打算退讓,接受其送帝還都,分陜而居的條件,但為張方所阻,于是下令免去東海王等人的官職,命其還國,亦派張方率兵十萬討伐 。其時成都王舊將公師藩及汲桑在河北起兵,由于河北人民思念成都王,故此造成人心不穩(wěn),河間王亦聽從張方建議,恢復成都王的職位,讓他重駐鄴城,協(xié)助對抗東海王為首的力量。另一方面,豫州刺史劉喬本也起兵要迎惠帝東歸,但他卻因不接受東海王的調(diào)度,出兵對抗東海王所派的豫州刺史范陽王虓,又上書陳述穎川太守劉輿的親昵范陽王的罪行。河間王因而派兵支援劉喬,在許昌擊敗范陽王軍,逼使其逃到河北 。原本也支持討伐的東平王司馬楙亦因為不滿范陽王派茍晞復任兗州刺史,調(diào)其至青州的行動而反叛討伐軍,并與劉喬交結(jié) 。但不久,范陽王得王浚借兵而反擊,在廩丘擊敗東平王,東平王敗返封國。接著范陽王軍聯(lián)合東海王的大軍要關(guān)中,大軍到蕭縣時,劉喬怯而派兒子劉祐在蕭縣的靈壁作出防備,但被司馬越擊敗,劉喬軍于是潰散,南奔平氏。另一方面,成都王到洛陽后亦怯于東海王兵強,不敢繼續(xù)北進,于是折返關(guān)中。河間王得知劉喬兵敗后大懼,甫開始就想退讓求和的他此時就更想息兵,但就顧慮主戰(zhàn)的張方而猶豫不決。永興三年(306年),河間王聽信張方謀反的假消息而派郅輔殺死張方,并傳首討伐軍,但討伐軍接到張方首級后沒有退兵,反而以此招降關(guān)中其他軍隊,并繼續(xù)奪取關(guān)中諸郡。其年五月,河間王最后所派的馬瞻及郭傳于霸水戰(zhàn)敗后,討伐軍就攻入長安,迎惠帝東歸,河間王則出逃。

                  東海王掌政

                  在東海王將祁弘護送之下,惠帝在六月返回洛陽,改元光熙。成都王在惠帝東歸時就經(jīng)武關(guān)出新野,途中被鎮(zhèn)南將軍劉弘及南中郎將劉陶阻截,于是轉(zhuǎn)奔朝歌想到公師藩那里,但遇是被頓丘太守馮嵩所捕,被囚在鄴城。同年十月,鎮(zhèn)守鄴城的范陽王去世,其長史劉輿擔心得當?shù)厝诵牡某啥纪鯐蔀榈溁迹谑羌賯髟t命將其殺死?;莸蹡|歸后長安由鎮(zhèn)西將軍梁柳所守,但馬瞻隨后就擊殺梁柳,復取長安,并迎河間王回城??墒顷P(guān)中地區(qū)都起兵對抗河間王勢力,河間王僅能控制長安城。十一月,惠帝中毒去世,晉懷帝立,朝政仍由東海王主掌,并在次月藉召河間王入朝任司徒的機會在途中殺害河間王。東海王接著主導了晉朝的朝政,直至永嘉五年(311年)去世為止。

                  影響

                  八王之亂歷時達十六年,期間時有戰(zhàn)亂,后期朝廷已無法掌握全國,受戰(zhàn)亂影響地區(qū)亦愈來愈大,除了諸王互相攻伐的戰(zhàn)事外,期間還有氐人齊萬年的變亂,以及成漢和漢趙兩個政權(quán)針對西晉朝廷的一系列戰(zhàn)爭,南方亦有變民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這些戰(zhàn)事都對全國不少地區(qū)都造成嚴重破壞,饑荒、疫病頻生,亦令到不少人被逼離開家鄉(xiāng)求活,成為流民。成漢的領(lǐng)導者李特、李流、李雄皆本住略陽,就因逃避齊萬年叛亂而入蜀,但就因為益州刺史趙廞見八王之亂的局面而有自立之愿,就任用了他們?yōu)樽ρ溃爸梁髞碲w廞以及下任刺史羅尚的處理失當而令李氏叛晉自立,建立十六國中的成漢割據(jù)政權(quán)。

                  早在東漢末年南匈奴諸部就因黃巾之亂內(nèi)遷河內(nèi)郡,曹操分匈奴為五部時,各部人亦都聚居在并州一帶,繼持至晉朝。匈奴族人劉淵在八王之亂中與成都王聯(lián)結(jié),并借此聯(lián)結(jié)匈奴諸部,壯大實力。成都王被王浚等擊敗后,劉淵就乘時而起,建立漢國,更是日后滅亡西晉的力量。魏晉年間,除匈奴外其他外族亦有內(nèi)遷,而八王之亂期間及后續(xù)亦屢見外族參與中原戰(zhàn)事,如并州刺史劉琨曾多次與代王拓跋猗盧聯(lián)結(jié)對抗?jié)h國的進攻;王浚與司馬騰亦曾與烏桓人及段部鮮卑聯(lián)手對抗成都王,這些促成五胡亂華及十六國時代。

                  晉初體制本將地方軍事及民政分開,分別由都督及刺史掌管,而在滅吳后撤去地方軍力,更讓各都督成為地方軍事力量。但到八王之亂后期,地方無法抵抗變亂,遂令制度失效,刺史再兼領(lǐng)一方軍政及民政,如兼領(lǐng)幽冀的王浚、領(lǐng)并州的劉琨及領(lǐng)青州的茍晞都是一方的軍鎮(zhèn),在北方抵抗?jié)h國的侵襲,茍晞甚至曾出檄文討伐東海王司馬越。永嘉之亂后洛陽朝廷傾覆,據(jù)有一方的王浚甚至有自立之愿,但這些兵鎮(zhèn)后來都被漢國所滅。

                  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后掌握朝權(quán),但期間不但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quán),更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jiān)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后更在永嘉四年以討漢國為率領(lǐng)行臺出京,帶著大批軍隊及王公大臣離開首都洛陽,致令洛陽防御薄弱,盜賊橫行。在其死后,他帶領(lǐng)的大軍以及大批王公大臣在苦縣寧平城被漢將石勒,不久洛陽亦在永嘉之亂中陷落。秦王司馬鄴雖在晉懷帝遇害后于長安即位延續(xù)國祚,但也在建興四年(316年)被俘,西晉正式滅亡。而早在蕩陰之敗后,東海王東走并在徐州收聚兵眾,及后更起兵討伐河間王,迎帝東歸。當時東海王就留了瑯邪王司馬睿以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zhèn)守下邳。后來瑯邪王就移鎮(zhèn)建鄴,在江左發(fā)展,奠下了東晉的基礎(chǔ)。晉愍帝死后,瑯邪王司馬睿就即位為帝,即晉元帝。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展開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評論 {{commentTotal}}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游客
                  發(fā)表評論
                  •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回復評論
                  加載更多評論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推薦閱讀

                  · 西晉八王之亂的故事晉朝八王之亂是哪八王?
                  八王之亂發(fā)生在哪個年代?八王之亂,是中國在西晉時期,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quán)而引發(fā)的。公元291年7月26日,中國西晉王朝發(fā)生內(nèi)亂,八王之亂開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西晉年間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quán)而爆發(fā)的混戰(zhàn),前后歷時16年。其最終結(jié)局是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quán)。對統(tǒng)治造成了嚴重破壞,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之一。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莸凼莻€白癡,除了享樂以外,什么事也不懂。時值天下荒亂,百姓多餓死,他得知后竟說:“為什么不吃肉粥?”這樣糊涂的皇帝,自然無法掌管朝政,由他的外祖父楊駿輔政,獨攬了晉王朝中央大權(quán)。惠帝的皇后賈南鳳,是一個有政治野心和陰險毒辣的女人,她不滿意中央大權(quán)落入楊氏手中。公元291年,賈后與宮中侍從官陰謀策劃,秘召都督荊州的楚王司馬瑋帶兵進京(今河南洛陽)...
                  · 什么是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哪幾個王?
                  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爭奪中央朝權(quán)的作戰(zhàn)。其代表人物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西晉初建,晉武帝司馬炎以曹魏亡國之鑒而大封同姓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此時同姓諸王的勢力已發(fā)展到出則總督一方軍政、入則控制中央朝權(quán)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后族楊氏與惠帝后族賈氏為爭權(quán)沖突激烈,皇后賈南風聯(lián)合司馬瑋、司馬亮發(fā)禁軍圍殺太尉楊駿,廢楊太后,以司馬亮輔政。旋即,賈后矯詔先使司馬瑋率京城洛陽各軍攻殺司馬亮,又借擅殺大臣之罪處死司馬瑋,進而獨攬大權(quán)。永康元年(300年),禁軍將領(lǐng)司馬倫舉兵殺賈后,廢惠帝自立。至此,宮廷政變轉(zhuǎn)為皇族爭奪朝權(quán),演成“八王之亂”。次年,司馬冏、司馬穎和司馬颙等共同起兵討伐司馬倫,聯(lián)軍數(shù)十萬向洛陽進攻,司馬倫戰(zhàn)敗被殺,...
                  · 八王之亂為何爆發(fā)?西晉八王之亂爆發(fā)的原因
                  八王之亂為何爆發(fā)?八王之亂的“八王”,指的是西晉皇族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人,他們先后掌握或覬覦國家大權(quán),又先后被殺或死于非命,并最終釀成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中國也由此進入長達近三百年的、最黑暗的南北朝時期。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正是西晉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接受曹魏政權(quán)禪讓,建立晉朝,有感于曹魏政權(quán)抑制宗室、而被自己所取代的遭遇,在晉朝建立之初就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并且允許王國設(shè)置自己的軍隊,取消州郡的常備武裝。他還陸續(xù)用諸王統(tǒng)帥中央兵馬鎮(zhèn)守荊、揚、關(guān)中等要害地區(qū),逐漸替換異姓方鎮(zhèn),以為這樣,可保大晉朝江山永固。沒有想到在他死后,由于繼任的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癡,缺乏統(tǒng)治國家的能力,政權(quán)落入權(quán)臣、惠帝的外祖父楊駿之手。楊駿在女兒太后楊芷的支持下,獨霸朝綱,排擠汝南王司馬亮到許昌鎮(zhèn)守,引起宗室諸王不滿。而皇后...
                  · 八王之亂的影響西晉八王之亂爆發(fā)后的影響
                  八王之亂的影響: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不久,西晉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為爭奪中央政府的控制權(quán)進行了歷時十六年(公元291年~306年)之久的戰(zhàn)亂。這次戰(zhàn)亂不僅使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擊,還對中國歷史,特別是漢民族的發(fā)展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是當政的司馬氏集團吸取曹魏政權(quán)被篡奪的教訓,為保住自家江山,開歷史倒車,大封宗室造成的;深層原因則是司馬氏政權(quán)缺乏合法性,統(tǒng)治基礎(chǔ)不牢固,社會認同程度低(一般來說,由宮廷政變建立的王朝都比較孱弱,存在時間短,比如西晉之前曹魏、之后南北朝時期的各王朝等)。八王之亂持續(xù)時間很長,又主要在當時的統(tǒng)治中心洛陽附近進行,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痛苦,最終導致了西晉滅亡和“五胡亂華”悲劇的上演。更重要的是,這次戰(zhàn)亂所引發(fā)的“五胡亂華”給中原漢族帶來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還對漢民族的人口結(jié)構(gòu)、心理素質(zhì)和民族自信心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知道,漢民族的前身是居住在...
                  · 西晉八王之亂的原因、歷史資料,八王之亂歷時16年之久
                  自元康元年(291)起,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长蓱?V、成都王穎、河間王?J及東海王越等為爭奪最高權(quán)力互相殘殺,前后長達16年之久,史稱“八王之亂”。到光熙元年(306)十二月,以東海王司馬越獨掌朝政,才告結(jié)束。東海王越發(fā)兵迎接惠帝返還洛陽以后,司馬?J、司馬穎失去了勢力,政權(quán)漸漸又被東海王越所掌握。而流竄到朝歌的成都王穎本想與公師藩會合,卻被頓丘太守馮嵩擒獲,送到鄴城。范陽王?不忍傷害成都王穎,便把他幽禁起來。十月,范陽王司馬?病死。長史劉輿矯詔賜死成都王司馬穎,司馬穎死時年僅28歲。十一月十七日,晉惠帝吃餅中毒,次日清晨在顯陽殿身亡,年48歲?;莸鬯抉R衷在位16年,改元七次,朝廷綱紀大壞,寵信奸臣,忠賢之士皆被陷害。對于司馬衷的死,時人傳說是司馬越所為?;莸鬯篮?,他弟弟司馬熾繼位,這就是孝懷皇帝,年號永嘉。十二月,司馬越以詔書征召河間王司馬?J到洛陽任司徒,卻將他在...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