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一世
在位
保羅一世即位后廢除了很多舊有的政策,又自訂新的,加強了,以維持專制權力為目標。為了鞏固政權,登基時就宣布修改王位繼承法,為“長子繼承法”。這解決了羅曼諾夫王朝家族一直存在著家族傳位的問題。又修改了農奴的制度,農奴每周只需為地主工作三天,天真的想減輕農奴的壓力。保羅一世對軍事極感興趣,自小就在皇宮內制作屬于自己的軍事模型,他崇尚普魯士嚴格的軍事制度,通令俄軍一律改著普魯士服飾的軍裝。
保羅一世在俄國歷史上是一位謎樣的沙皇,他被認為有精神疾病,自認是救世主的化身,希望重新統(tǒng)一天主教和東正教,并為此在圣彼得堡建設了與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相似的喀山大教堂。
保羅·彼得羅維奇對法國大革命表現了極度的恐懼。1798年參加反法同盟,派遣蘇沃洛夫遠征瑞士和意大利。當拿破侖登臺之后,又對拿破侖表示信服,企圖與英國斷交,遭到與英國有往來的貴族、商人的反對。
逝世
保羅一世一直夢想著屬于自己的城堡,不計代價要求工人日以繼夜的趕工建造。但他殘暴的統(tǒng)治和反復無常級為矛盾的外交政策與作為,引起貴族和軍隊的仇視與暗中取笑。更加諷刺的是,1801年,保羅一世在圣彼得堡最信任安全的米哈伊洛夫宮內被自己的親近臣用枕頭悶死。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策劃這次政變的的兇手很可能是他兒子亞歷山大一世。
后世評價
俄國名詩人普希金稱保羅一世為俄國最浪漫的皇帝;英國人稱他為哈姆雷特;拿破侖稱之為唐吉訶德。“瘋君”保羅短暫在位的五年,是俄國歷史的短暫脫軌,也等于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鬧劇。俄國特有的矛盾民族性,在他身上展露無疑。世人評價保羅一世為瘋顛卻又慈善的謎樣帝王。
2003年《哭泣的沙皇》(Poor, Poor Pavel)是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基礎拍攝的電影,描述沙皇保羅一世的真實與幽默,最后遭到宮廷親信的陰謀與謀殺;是部關于忠誠與背叛的電影,天才與狂人的絕響。
家庭
帕維爾·彼得羅維奇先后娶過兩位皇后。1773年,保羅一世先娶第一位皇后黑森-達姆施塔特公主威廉明娜·路易莎(娜塔莉·阿列克謝耶芙娜),但是二人并無子女,而威廉明娜·路易莎死于難產。
1776年10月7日,保羅一世再娶第二位皇后是符騰堡王國公主索非亞·多蘿西婭·奧古斯塔·路易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兩人有10個孩子,其中4個是兒子,包括后來的亞歷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
參見
俄羅斯帝國皇帝及女皇世系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