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
形態(tài)
蒜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葉狹長而扁平,淡綠色,表面有蠟粉;地下鱗莖由灰白色的膜質(zhì)外皮包裹,內(nèi)有小鱗莖,叫蒜瓣,由莖盤上每個葉腋中的腋芽膨大而成。
大蒜的品種多,按照鱗莖外皮的色澤可分為紫皮蒜與白皮蒜兩種。紫皮蒜的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濃,產(chǎn)量高,多分布在華北、西北與東北等地,耐寒力弱,多在春季播種,成熟期晚;白皮蒜有大瓣和小瓣兩種,辛辣味較淡,比紫皮蒜耐寒,多秋季播種,成熟期略早。
命名
蒜在中國最早見諸《夏小正》一書,最初稱是卵蒜,即小蒜。西漢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引進(jìn)一種大蒜,張華《博物志》卷六記載:“張騫使西域還,得大蒜、番石榴、胡桃、胡蔥、苜蓿、胡荽”,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種蒜篇》又述:“張騫周流絕域,始得大蒜、葡萄、苜?!庇忠龝x郭義恭《廣志》:“蒜,有胡蒜,小蒜。”,因出自西域,又名“胡蒜” 。
“蒜頭”,很多人也會稱為“大蒜”。將其種在土壤中或淺水中,剛開始會長出有些像小蔥的綠色的嫩苗,有的地區(qū)將此嫩苗也稱為“大蒜”,但也有很多地區(qū)將此綠苗稱為“蒜苗”,還有地區(qū)稱此嫩苗為“蔥花”。蒜頭繼續(xù)生長到開花期,會長出較硬的花柄托住上面的花,有的地區(qū)稱此花柄為“蒜苗”,但很多地區(qū)稱此花柄為“蒜薹”。
上面的三種形態(tài),在不同地區(qū)的稱呼是很混亂的。
北京附近的叫法:①“蒜頭”→ ②“大蒜”或“青蒜”(嫩苗)→ ③“蒜苗”(花柄)。
東北、河南、江西、四川等地的叫法:①“蒜頭”或“大蒜”→ ②“蒜苗”→ ③“蒜薹”。(此說法分布地區(qū)似乎較為廣泛。)
湖北的叫法:①大蒜頭 (根部)、“蒜頭”或“大蒜”(葉部)→ ②“小蔥”→ ③“蒜苗”或“蒜薹”。
河北的叫法:“蒜薹”。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