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第三次北伐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北元殘勢仍舊威脅著明朝北境的安全。蒙古騎兵強悍,且對中原地區(qū)虎視眈眈,要想畢其功于一役,并非輕而易舉之事。
明朝在經(jīng)歷兩次北伐,尤其第二次北伐失敗后,助長了北元的囂張氣焰。北元欲卷土重來。因此,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審時度勢之后,發(fā)動了第三次北伐戰(zhàn)爭。
朱元璋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北元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領上萬人在和林屯扎。明廷懷疑北元有南侵動向,朱元璋多次璽書諭之,警示他們。脫火赤等人并沒有聽從,繼續(xù)在明朝的北境興風作浪。
其實在北伐開始時,朱元璋在宣布北伐檄文中有“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可以看出消滅北元勢力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性。當下北元軍隊堂而皇之地調派軍隊,出沒在明朝邊境,小動作不斷,甚至對朱元璋的警告置若罔聞。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放過這個出兵攻打北元的機會。
同月十一日,朱元璋命令西平侯沐英率領陜西明軍進攻北元。
沐英是朱元璋的養(yǎng)子,驍勇善戰(zhàn),所向披靡,為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位猛將也確實沒有讓朱元璋失望,在率領陜西軍出塞到達靈州(今寧夏武靈)后,偵查到敵軍已經(jīng)到了乃路(今內蒙古額集納旗東南),于是沐英下令快速行軍,渡黃河,登賀蘭山,涉流沙,只花了七日便到達了目的地。
沐英
到達目的地后,明軍和脫火赤軍營的距離只有50里,沐英下令兵分四路,襲其背,掩其左右,沐英親率軍隊當其前,乘夜襲之。事起突然,脫火赤和愛足大概也沒想到明軍居然這么快就來了,更沒料到明軍會在晚上兵分多路圍攻襲擊,遭到了突然打擊的脫火赤和愛足并沒有發(fā)起激烈的抵抗,反而在驚慌失措下俯首就擒,繳械投降,其部也盡數(shù)投降,明軍俘斬萬余人,大勝而歸。
第三次北伐是太祖八次北伐中歷時最短也是取勝相對容易的一次,戰(zhàn)爭前后只持續(xù)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且北元軍隊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便被明軍擊破,大顯明朝軍威。
此戰(zhàn)擊潰了敵軍萬余人,同時也削弱了北元在西北境的勢力,鞏固了明朝的西北邊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