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滅元之戰(zhàn)
背景
元末天下大亂,朱元璋崛起于江淮地區(qū),實力不斷壯大,逐步建立了政權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二十五萬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 。
過程
北伐大軍所到之處,不殺掠,不擾民 。向北方人民發(fā)布“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檄文 ,北方人民紛紛依附北伐軍,所以北伐比較順利。
戰(zhàn)略部署
北伐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徐達指揮,首先攻取山東,繼而轉攻河南,占據(jù)潼關 ;第二階段,攻取河北及元朝大都,消滅元朝 ;第三階段,主力由大都南下攻取山西,略定陜甘 ,完成北方之統(tǒng)一。
北伐元大都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按照既定好的撤屏蔽、剪羽翼、據(jù)戶檻之戰(zhàn)略,先后平定了山東、河南,還同時占領潼關,元大都處在孤立的地位,于是朱元璋在同年五月到汴梁(今河南開封),與北伐軍商量滅元之事 。之后,徐達親自率大軍主力渡過黃河,攻占邯鄲等河北各地。北伐軍到了臨清后和各路軍會合,水陸并進 。同年八月明軍攻克元大都,元朝滅亡 。元順帝逃到上都 ,史稱北元。同年十月,朱元璋曾經(jīng)詔諭元順帝父子來歸順,而北元方面沒有回信;朱元璋又以禮相待元朝時期的故官舊址,并安撫歸附的北方及蒙古人、色目人等地方百姓,下令嚴禁大軍騷擾地方 。
攻克陜西、山西
而逃到蒙古高原的北元實力仍然對明朝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殘余的元朝軍隊仍分布在上都、遼東、秦隴、云南等地,而四川還有明昇的明夏政權。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徐達率大軍兵分三路一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 等地,迫使元將王保保(擴廓帖木兒)逃到甘肅,山西盡皆歸屬明朝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明軍攻入陜西關中等地,攻克西安、鳳翔,元將李思齊率部十萬之眾奔臨洮。朱元璋給李思齊寫信,讓他投降,另一方面讓馮勝率軍攻打他,李思齊被迫出降。同年五月,徐達乘勝收取平?jīng)觥⒀影?。在蘭州東部,北元主力王保保部精銳被殲滅。六月,常遇春回師北平,攻取上都,元順帝北逃應昌 。八月,徐達攻克慶陽,斬殺張良臣,占陜西全境 。
進軍西北
洪武二年(1369年),北元攻打原州、涇州、大同等地,都被被明軍擊退。洪武三年(1370年),元順帝病死,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襲位。朱元璋以王保保屢次騷擾西北為由,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為副將軍,分兵出擊,先后攻克定西、興和、應昌等地,大敗擴廓所部,俘元郯王及平章以下將士八萬六千余人,元嗣君愛猷識理達臘向北逃竄 。鄧愈率大軍從臨洮進攻河州 ,安撫了青藏高原的吐蕃諸部,于是河州以西的朵甘、烏斯藏等諸部紛紛歸附明朝 。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命徐達等再次集中步騎十五萬分路北伐北元。徐達率中路軍深入蒙古高原,卻遭到北元士兵的突襲,死傷萬余 ,敗回到長城內;李文忠所率東路軍也失利,退回到明朝境內;只有馮勝、傅友德的西路軍獲勝,攻取甘州 、蘭州,又在瓜州 和沙州 ,擊敗了北元兵殘部,控制了甘肅全境 。朱元璋于是暫時停止了軍事進攻,開展了政治攻勢,還加強邊防,設置衛(wèi)所,修補長城,屯田戍邊。此后,北元兵雖然屢次騷擾邊境,但也遭到明軍反擊,不敢深入明朝境內,明朝基本控制了西北地區(qū)局勢。從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朝先后六次攻打北元。北元主被部屬殺死,余部四散,北元政權基本滅亡,明朝的統(tǒng)治得到鞏固 。
評價
明滅元之戰(zhàn)是明朝滅元之戰(zhàn)的一個戰(zhàn)略決策和戰(zhàn)爭經(jīng)過基本吻合的典型戰(zhàn)例,推翻了元朝的統(tǒng)治,確立了明朝對全中國的統(tǒng)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