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圖記
《西域圖記》序言
《西域圖記·序》臣聞禹定九州,導(dǎo)河不逾積石,秦兼六國,設(shè)防止及臨洮。故知西胡雜種,僻居遐裔,禮教之所不及,書典之所罕傳。自漢氏興基,開拓河右,始稱名號者,有三十六國,其后分立,乃五十五王。仍置校尉、都護,以存招撫。然叛服不恒,屢經(jīng)征戰(zhàn)。后漢之世,頻廢此官。雖大宛以來,略知戶數(shù),而諸國山川未有名目。至如姓氏風(fēng)土,服章物產(chǎn),全無纂錄,世所弗聞。復(fù)以春秋遞謝,年代久遠,兼贈誅討,互有興亡?;虻厥枪拾?,改從今號,或人非舊類,因襲昔名。兼復(fù)部民交錯,封疆移改,戎秋音殊,事難窮驗。于闐之北,岡嶺以東,考于前史,三十余國。其后更相屠滅,僅有十存。自余淪沒,掃地俱盡,空有丘墟,不可記識。 皇上膺天育物,無隔華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風(fēng)行所及,日入以來,職貢皆通,無遠不至。臣既因撫納,監(jiān)知關(guān)市,尋討書傳,訪采胡人,或有所疑,即詳紅口。依其本國服飾儀形,王及庶人,各顯容止,即丹青模寫,為西域圖記,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國。仍別造地圖,窮其要害。從西頃以去,北海之南,縱橫所異,將二萬里。諒由富商大賈,周游經(jīng)涉,故諸國之事罔不璤知。復(fù)有幽荒遠地,卒訪難曉,不可憑虛,是以致闕。而二漢相踵,西域為傳,戶民數(shù)十,即稱國王,徒有名號,乃乖其實。今者所編,皆余千戶,利盡西海,多產(chǎn)珍異。其山居之屬,非有國名,及部落小者,多亦不載。 發(fā)自敦煌,至于西海,凡為三道,各有襟帶。北道從伊吾,經(jīng)蒲類海鐵勒部,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國,達于西海。其中道從高昌,焉耆,龜茲,疏勒,度岡嶺,又經(jīng)?汗,蘇對沙那國,康國,曹國,何國,大、小安國,穆國,至波斯,達于西海。其南道從鄯善,于闐,朱俱波、喝槃陀,度岡嶺,又經(jīng)護密,吐火羅,挹怛,諾延,漕國,至北婆羅門,達于西海。其三道諸國,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東女國、南婆羅門國等,并隨其所往,諸處得達。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門戶也。總湊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以國家威德,將士驍雄,汎濛汜而揚旌,越塄崙而躍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吐渾分領(lǐng)羌胡之國,為其擁遏,故朝貢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誠款,引領(lǐng)翹首,愿為臣妾。圣情含養(yǎng),澤及普天,服而撫之,務(wù)存安輯。故皇華遣使,弗動兵車,諸蕃既從,渾、厥可滅?;煲蝗窒?,其在茲乎!不有所記,無以表威化之遠也。
注釋
^楊憲光, 裴矩與《西域圖記》, 山西省測繪資料檔案館. 2002年3-4期, 77-78頁.
^2.02.12.22.3余太山, 裴矩《西域圖記》所見敦煌至西海的“三道”, 西域研究. 2005年4期, 16-24頁.
^余太山, 《隋書· 西域傳》的若干問題, 新疆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4年3期, 50-54頁.
^李錦繡, 《通典·邊防典》“吐火羅”條史料來源與《西域圖記》, 西域研究. 2005年4期, 26-34頁. “吐火羅國,在蔥嶺西,與悒怛雜居,勝兵共五萬。其國土[著] ,多男子,少婦人,故兄弟通室。婦人五夫,則角飾戴五角;十夫,則戴十角。男子無兄弟者,則與他人結(jié)為昆季,方始得妻,不然者,終身無婦矣。被服、文字與于闐略同。城北有屋數(shù)頗梨山,南崖穴中有神馬,國人每牧牝馬于其側(cè),時產(chǎn)名駒,皆汗血多善馬。有屋宇,雜以穹廬,著小袖袍,小口袴,大頭長裙帽。女子被發(fā)為辮。其地與益州鄰,嘗通同商賈,民慕其利,多往從之,教其書記,為之辭譯,稍桀黠矣?!?/span>
^李錦繡, 《通典·邊防典》“吐火羅”條史料來源與《西域圖記》, 西域研究. 2005年4期, 26-34頁.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