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
作為票據(jù)
宋太祖下令回收四川的金銀和銅錢,運往中央,鑄造鐵錢代用,并禁止帶銅錢入四川。于是鐵錢成為四川的主要貨幣。但鐵錢原材料較廉價,重量更高,鐵錢1000文可重25斤,經(jīng)常要用車子拉錢,使用上十分不便。民眾往往將鐵錢寄存在“交子鋪”中,換取票據(jù)交子,并在日常生活中用作交易。
交子面額由一貫到十貫不等,發(fā)放時臨時填寫,“書填貫文,不限多少,收入人戶見錢,便給交子”。后改為印發(fā),有五貫、十貫兩種,不久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交子的印刷技術是用紅、黑兩種顏色印刷,以秘密記號和圖樣來達到防偽的功效。
益州知州張詠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官方指定專由以王昌懿為首的十六家富商特許經(jīng)營 ,發(fā)行原有定額,每兩年整為一屆 ,到期造新?lián)Q舊,嚴禁民間私造。
交子鋪將寄存的財物投資于邸店業(yè)務,由于過度投資,使交子難于兌換,多次發(fā)生擠兌的騷亂,“以至聚眾爭鬧,官為差官攔約,每一貫,多只得七八百” ,“富者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數(shù)起” 。甚至天禧四年(1020年)益州知州寇瑊一度下令取締交子,并將交子鋪封閉。
作為紙幣
當時宋朝因與西夏交戰(zhàn),增加,天圣元年(1023年)下令交子鋪停止發(fā)行交子,已發(fā)行的交子全部回收,改由朝廷設益州交子務,由國家壟斷發(fā)行交子,即“官交子”,官交子規(guī)定均比照私交子,同樣以紅、青、黑三色銅版套印,亦有密碼花押,并加蓋本州州印。 交子遂取代鐵錢,成為四川的主要貨幣。
天圣元年(1023年)宋仁宗趙禎登基,轉運使薛田建議朝廷設置益州“交子務” ,自二年二月發(fā)行“官交子” 。熙寧初年,偽造交子等同于偽造官方文書。熙寧二年(1069年)閏十一月,詔置交子務于潞州,熙寧五年,戴蒙建議將每界交子行用期延長到兩屆(四年),發(fā)行額等于增長一倍,此后交子開始貶值 。陜西等地也曾一度使用交子。南宋初年,淮南路發(fā)行過兩淮交子,簡稱“淮交”。
北宋政府規(guī)定“官交子”兌換儲備金有鐵錢三十六萬貫,以避免私交子使用時期,因交子戶挪用準備金,導致紙幣無法兌現(xiàn)。 官交子的發(fā)行有一定的上限,第一界官交子發(fā)行總額為一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貫。 官交子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交界的時間至今仍有爭議,一般以為早期為二周年一界 ,從第一界至第二十四界均守此制。自第二十五界起改交子兩界并用,發(fā)行量實際上增加一倍,也就是四年二界的說法,也有三年一界之說 。交子面額單位起初是1-10貫,為了方便流通,滲入民間,后來將面額單位調整為1貫和500文。
貶值
哲宗時,無限制地增印,交子貶值更厲害?;兆诖笥^元年(1107年),改交子為錢引,舊交子皆毋得兌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
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每界交子發(fā)行量增至1406340貫 ,由于新舊兩界并行,實際上相當于每界發(fā)行2812680貫。元符元年(1098年),“增四十八萬道”,每界發(fā)行量增至1886340貫 。宋理宗時,交子與錢引發(fā)行滿九十九界 ,又改發(fā)三料川引。寶佑四年(1256年),改錢引為四川會子,此后未再更改。
參考文獻
書目
加藤繁著,吳杰譯:《中國經(jīng)濟史考證》(臺北,華世出版社,1976),〈交子的起源〉,頁467-478。
高橋弘臣著,林松濤譯:《宋金元貨幣史研究——元朝貨幣政策之形成過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