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jié)
起源與歷史
在古代中國,“臘”是重要的祭祀活動。漢朝的蔡邕在《獨斷》中說:“臘者,歲終大祭。 ”秦漢臘用戌日 ?!墩f文?肉部》:“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敝芗遗_秦簡《秦二世元年視日》木牘:“以十二月戊戌嘉平 ,月不盡四日。”
在古代經典《禮記》中,有“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币馑季褪牵号D月是辭舊迎新的日子,舉行盛大的慶典是為了向祖先回報一年的收獲;因為臘祭在十二月(丑月)舉行,這樣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之際的農歷十二月稱“臘月”。
周禮中的蠟祭的對象有八:先嗇、司嗇、農、郵表、虎(貓)、坊、水庸、昆蟲。前三者,一般認為是農神或者發(fā)展了農業(yè)而有功的先民;郵表、坊‘水庸代表農業(yè)基礎設施;老虎捕食野豬,貓捕食老鼠,昆蟲是希望他們不要成災。由多種雜糧混合熬制的臘八粥,就是這種農業(yè)祭的傳承。水庸祭祀演變?yōu)楦鞯氐某勤蛭幕?
祭祀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避邪逐疫,而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仍有留存。 至于“臘”的意思,有不同的說法:
“臘”指“合”,臘祭即合祭諸神;
“臘”指“獵”,獵禽獸作祭祀祖先之用。
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后,大約在蕭梁時期,中國佛教將此定位紀念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都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清代,雍和宮的臘八盛典極為隆重。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為2米,深1.5米的古銅大鍋,重約4噸,專用熬臘八粥。臘月初一起,皇宮總管內務府派司員把粥料和乾柴運到雍和宮。
粥料品種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谷雜糧以及各種干果等,到初五晚準備就緒,初六皇帝派大臣會同內務府總管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官員及民夫到廟里監(jiān)督稱糧、運柴。初七清晨,皇帝派來的監(jiān)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監(jiān)視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為止。這時皇帝派來的供粥大臣率領官員開始在佛前供粥,宮燈照耀、香煙裊裊、鼓樂齊鳴、眾進殿念經,隨后把粥獻給宮廷,同時裝罐密封,用快馬送往承德行宮和全國各地。直到天亮以后舍粥完畢,盛典才告結束。
據史料記載,每一鍋粥用小米12石, 雜糧、干果各50公斤,干柴5000公斤 ,共熬6鍋。第一鍋供佛,第二鍋獻給皇帝及皇宮,第三鍋給王公貴族和大,第四鍋給文武大臣和封在各省大吏,第五鍋分給雍和宮的眾,第六鍋作為施舍。
臘八節(jié)的習俗
中國
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中國江南、西北廣大地區(qū)仍保留此習俗。
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臘八蒜指在臘八這天用醋泡蒜。到春節(jié)前后,在醋中浸泡了二十幾天的蒜瓣會呈現青綠或碧綠色,具體顏色可能因蒜的品種、醋的品種和放置環(huán)境的不同而稍有差異。泡臘八蒜的醋被稱為臘八醋,到蒜瓣發(fā)綠的時候,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春節(jié)前后,北方多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就著臘八蒜、蘸著臘八醋吃,則是春節(jié)前后的一項獨特的風俗。除了就餃子吃,也有用臘八蒜來拌涼菜的。
臘八豆腐是皖菜民間傳統(tǒng)菜之一。臘八節(jié)前夕之間,曬制豆腐。
琉球
琉球人也過臘八節(jié),他們會用月桃葉包米糕制成 鬼餅 ( 日語 : ムーチー ) ,還會掛貝殼驅邪。也有祭祖和拜佛的儀式。
參看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衛(wèi)塞節(jié):在南傳佛教地帶,將佛誕、悟道、涅槃于同一日紀念,訂為陽歷5月份的一個月圓之日(望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