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的故事
陶寺遺址地圖。(陶寺遺址考古隊繪制)
我國自古有“三皇五帝”的說法,然而“三皇五帝”指哪幾位,歷來眾說紛紜。在角逐“五帝”人選的上古先賢中,堯帝入選了大多數(shù)版本。
那么堯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按照《史記》130篇第一篇《五帝本紀》記載,堯叫做放勛,他的父親是黃帝的曾孫帝嚳高辛,五帝中的第三位。本來帝嚳死后,堯的異母兄摯成為帝,但干得不好,被弟弟放勛取代了,稱為堯帝。
取而代之的堯是怎樣一個人?《五帝本紀》寫道,“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這是對堯品行的歌頌。堯具體功績有什么?《史記》寫道,堯命令羲氏、和氏制定歷法,教給民眾從事生產(chǎn)的節(jié)令;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人到四方,按照天時指導民眾耕作。如此看,堯通曉天文,也和古人所說上古之人皆知天文吻合。
更高明的是堯選人用人的能力。《史記》中對堯的記載大部分是講他對下屬的判斷和選擇。在治水問題上,下屬推薦鯀,堯認為他違背天命,毀敗同族,不可用。大家要求讓鯀試一試,堯也同意了,最終證明堯對鯀的判斷準確,鯀治水失敗。最終完成治水大業(yè)的是鯀偉大的兒子禹。
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他否定了共工,認為他好講漂亮話,用心不正。又否定了自己的兒子丹朱,認為如果“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更好的選擇是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即便放棄家族繼承,堯也不愿意“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堯這種以天下蒼生為重的意識,開創(chuàng)了古人推崇的“禪讓制”。但堯選擇舜,也不是拍腦袋,首先舜賢孝名聲在外,是當時的知名人物。堯為進一步考察舜的品行,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這兩位就是著名的娥皇、女英。之后,堯對舜的考察長達20年。20年間,舜的表現(xiàn)得到天下人的信服。
堯死后,傳位于舜,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到南河之南居住。而諸侯都不去覲見丹朱,只覲見舜。有獄訟也找舜解決,只歌頌舜而不歌頌丹朱。這樣舜才又順理成章成為帝。
堯的襟懷和舜的賢德,讓他們成為后世典范。堯舜的時代成為古人心目中的理想時代。當歷史進入20世紀,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派學者,對大禹的生平及堯舜禹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得出古史并不可信的結論,認為堯舜的故事從春秋戰(zhàn)國才出現(xiàn),不是信史而是神話。到底有沒有堯舜禹,從《古史辨》發(fā)表一直存在爭議。由于長期沒有考古證明,爭論更多基于文獻。直到陶寺遺址發(fā)現(xiàn),出土城市遺跡和被認為寫有“堯”字的陶器,才為這場爭論提供了考古學的論據(jù)。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