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奇為忘母“倚廬六載” 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孫奇逢是明末清初理學(xué)家,晚年在河南輝縣夏峰村講學(xué)20余年,世稱夏峰先生。他與李颙、黃宗羲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也有自己的見解。
孫奇逢的教育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培養(yǎng)“賢人”。他在《孝友堂家訓(xùn)》中說,從古到今,歷朝歷代,有名望有地位的讀書人都把家庭德育當做頭等大事來抓。家中子孫倘若品行出了問題,門第的高貴、家庭的富有反而會增加他的過錯;家中子孫假如能夠自立自強,家境貧寒、地位低下反而會磨練他的意志,堅定升華他的氣節(jié)。他認為,孩子從小就應(yīng)該引導(dǎo)他們看淡功名利祿,不慕榮華富貴,安于清貧,信守本分,堅守正道,這樣才可能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家庭中培養(yǎng)出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耍呐率恰笆乇痉值钠矫瘛币脖扰囵B(yǎng)幾個厚才薄德“喪元氣的進士”成功,子孫都能堂堂正正就是家族的榮光。當然,德才兼?zhèn)洳皇窍氲骄湍苻k到的,還跟家庭的環(huán)境氛圍有關(guān),跟家中父兄的道德人品相關(guān)。
孔子說:“不學(xué)禮,何以立?”因此,就教育內(nèi)容來說,孫奇逢較重“禮”。在他看來,居家孝、寬待人很重要。
百善孝為先。孫奇逢分析,當下好多子女對父母盡孝做得很不夠,常常只停留在物質(zhì)層面,以為給他們飯吃,給他們衣服穿就足夠了。其實從精神層面上關(guān)心父母,讓父母心情舒暢更為重要。孫奇逢本人就是孝子。他22歲那年正躊躇滿志赴京應(yīng)試,不料途中突聞噩耗,父親過世,他立刻放棄科考回家,在父親的墓室旁邊搭了間小茅屋為父親守喪3年。3年滿孝,母親又辭世了,他又為母親服喪3年?!耙袕]六載”,鄉(xiāng)親們提及這事沒有不豎大拇指的。
人和百事順。他諄諄告誡子孫,跟人交往應(yīng)該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至于別人對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就沒計較的必要了。再說,別人對你苛刻也并非壞事,否則你們怎么能夠發(fā)現(xiàn)錯誤并改正錯誤呢?
細細想來,孫奇逢的家教思想在今日仍值得借鑒。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