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劉幽求人物生平簡介,【劉幽求傳】
劉幽求[唐](公元655年-715年12月6日)字不詳,冀州武強人。生于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卒于玄宗開元三年(715年)十一月甲申(初六)日(12月6日),年六十一歲。圣歷中,(公元六九九年左右)舉制科中第。臨淄王入誅韋后,幽求參預(yù)其事,是夜所下制敕百余道,皆出其手。以功授中書舍人。睿宗即位,行尚書右丞,遷吏部尚書,拜侍中。開元初,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乃以幽求為左丞相。后坐怨望貶杭、郴二州,恚憤卒于道。謚曰文獻(xiàn)。 劉幽求圣歷中,舉制科,中第。臨淄王入誅韋庶人,幽求預(yù)參大策,是夜所下制敕百馀道,皆出其手。以功授中書舍人。睿宗即位,行尚書右丞,遷吏部尚書,拜侍中。開元初,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乃以幽求為左丞相。后坐怨望,貶卒。詩一首。
生平經(jīng)歷
唐中宗中毒暴死,皇后韋庶人臨朝,任用外戚分掌權(quán)力,圖謀篡逆。劉幽求協(xié)助李隆基策劃緊張的行動。李隆基就是后來創(chuàng)立開元之治的唐玄宗,那時尚未登位。他們緊急地調(diào)動軍隊,一夜之間,經(jīng)劉幽求手發(fā)出的敕令一百多道,把韋姓和武姓擅權(quán)的外戚剪除。睿宗即位,封官封爵封地以嘉幽求之功,還有金鐵詔書:“子子孫孫,傳國無絕,特赦卿十死罪,并書之金鐵,俾傳于后”。說得好聽,但由于宮庭內(nèi)部傾軋,終于問劉幽求“以疏間親罪”,幸免一死,流放封州。他在封州約一年多,事跡沒有記載,不可考。其后朝廷如還。劉幽求以后官至尚書左丞相,又一次被貶,六十一歲死在貶遷途中。
新唐書《劉幽求傳》
劉幽求,冀州武強人。圣歷中,舉制科中第。調(diào)閬中尉,刺史不禮,棄官去。久之 ,授朝邑尉?;笍┓兜日D張易之、昌宗,而不殺武三思,幽求謂彥范曰:“公等無葬地矣。不早計,后且噬臍?!辈粡?。既,五王皆為三思構(gòu)死。臨淄王入誅韋庶人,預(yù)參大策,是夜號令詔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書舍人,參知機務(wù),爵中山縣男,實封二百戶,授二子五品官,二代俱贈刺史。睿宗立,進尚書右丞、徐國公,增封戶至五百,賜物千段、奴婢二十人、第一區(qū)、良田千畝、金銀雜物稱是。
景云二年,以戶部尚書罷政事。不旬月,遷吏部,拜侍中。璽詔曰:“頃王室不造,中宗厭代,戚孽專亂,將隕社稷,朕與王公皆幾于難。幽求處危思奮,翊贊圣儲,協(xié)和義士,震殄元惡。國家之復(fù)存,系幽求是賴,厥庸茂焉,朕用嘉之。雖胙以土宇,而賦入未廣。昔西漢行封,更擇多戶;東京定賞,復(fù)增大邑。宜加賜實封二百戶,子子孫孫傳國無絕,特免十死,銘諸鐵券,以傳其功。”先天元年,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
幽求自謂有勞于國,在諸臣右,意望未滿,而竇懷貞為左仆射,崔湜為中書令,殊不平,見于言面。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計。幽求與右羽林將軍張?定計,使?說玄宗曰:“湜等皆太平黨與,日夜陰計,若不早圖,且產(chǎn)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請督羽林兵除之。”帝許之。未發(fā)也,而?漏言于侍御史鄧光賓,帝懼,即列其狀。睿宗以幽求等屬吏,劾奏以疏間親,罪應(yīng)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于峰州、光賓于繡州。明年,太平公主誅,即日召復(fù)舊官,知軍國事,還封戶,賜錦衣一襲。
開元初,進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jiān),俄以太子少保罷。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職,有怨言。詔有司鞫治,宰相盧懷慎等奏言:“幽求輕肆不恭,失大臣禮,乖崖分之節(jié)?!币钊?,貶睦州刺史,削實封戶六百。遷杭、郴二州,恚憤卒于道,年六十一。贈禮部尚書,謚曰文獻(xiàn)。六年,詔與蘇環(huán)配享睿宗廟廷。建中中,追贈司徒。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