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越南后黎朝開國君主,后人稱為黎太祖
黎利(越南語:Lê L?i,1385年-1433年),越南后黎朝開國君主,后人稱為黎太祖(Lê Thái T?)。
黎利生于越南清化地區(qū),原為地方豪紳,1418年發(fā)動藍山起義,自稱平定王,號召各地反明獨立,展開了十年抗明戰(zhàn)爭最終,明宣宗決定罷兵,越南重獲獨立。不久,黎利立國稱帝,建立了后黎朝。
另外,黎利獲明朝承認其對越南的統(tǒng)治,以保持中越的邦交關系。
黎利來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藍山鄉(xiāng)的一個豪族家庭。據(jù)史書所說,黎利的曾祖父黎誨游經這里時,認為必是佳處,于是定居,三年后發(fā)展成可觀的產業(yè),從此“世為一方君長”。到黎誨的兒子黎汀(黎利之祖父)繼承家業(yè)時,已經是“有眾至千余人”的巨賈了。
早年生活
1385年(陳朝昌符九年)八月初六,黎利出生于雷陽主山(父親是黎汀的次子黎曠,母親是雷陽主山人鄭蒼)。在他年輕時,陳朝政局正日走下坡,并發(fā)生了胡季犛篡陳及明朝派軍攻越的事變。
在明朝占領安南之際,黎利對明朝的態(tài)度,中越兩國的歷史文獻,說法略異,而分歧主要在于黎利有否出任過明朝的官職。
越南文獻指黎利面對明朝各種計謀、下,仍然不為官爵所動:《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明據(jù)越南后,對當?shù)厝瞬扇×藙谝奂罢薪祪煞N手段,而黎利則“不為官爵所誘、威勢所怵,明人巧計百端,終不致也?!逼浜蟾械胶箨惓目姑骰顒訜o望,便“晦跡山林,潛心韜略,延攬智謀之士,招集流離之民”,以密謀反明。
中國文獻卻指黎利降明后任官另有所圖:《明史》中載:“利初仕陳季擴為金吾將軍,后歸正,用為清化府俄樂縣巡檢,邑邑不得志。“這段文字提出黎利曾向明投降,并獲授官銜,而暗中有所圖謀的說法。
對于以上兩種說法,現(xiàn)時仍未有定論,但黎利本人亦曾說過一句值得注意的話。他曾向大臣們憶述,當初明朝統(tǒng)治越南時,他曾“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禍,而彼害朕之心曾不少恕,義兵之舉,朕實出于不得已焉耳?!?/p>
藍山起義
黎利不滿明朝的統(tǒng)治,便隱居山林,廣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眾。1418年2月(明永樂十六年正月),黎利決定在藍山鄉(xiāng)起兵反明,自稱“平定王”。當時,除黎利外,還有潘僚、鄭公證、黎餓等起義軍,但維持不久,便被明軍所擊破。
明軍獲悉黎利起義,便派馬騏領兵征討。黎利引誘敵軍到洛水(清化錦水),用伏兵將之擊退,這是黎利最初嘗到的勝果。其后,黎利移軍至靈山(據(jù)陳仲金考證,至靈山在清化境內),途中遭到明軍追擊,被俘獲了不少軍民及家屬。黎利便率殘兵駐扎至靈山。此后,從1419年(明永樂十七年)至1424年(明永樂二十二年),黎利以至靈山、藍山鄉(xiāng)等地為為主要據(jù)點,多次領兵與明軍交戰(zhàn),各有勝負。期間,黎利得到重要開國功臣阮廌的歸附。
軍勢壯大
1424年(明永樂二十二年),黎利聽從黎只“乂安險要,地大人眾,……略定乂安,以為立腳之地”的建議,向該區(qū)步步進迫。1425年(明洪熙元年)行軍期間,黎利得到越南百姓的支持,黎利亦順勢向百姓約法三章,宣布:“民苦于虐政久矣,凡所至州縣,秋毫無犯,非偽官(明朝官府)之牛谷,雖甚饑困,不得濫取?!睉{著嚴格的軍紀,黎利軍所到之處,都得到群眾的響應,“相與并力圍乂安城(今乂安河興原縣)”。雖然該城仍被明軍所堅守,但轄下地區(qū),已被黎利占領。
由于明軍主力集中在乂安城,其他地點防務較弱,黎利便轉移視線,攻克新平、順化等地。當時,黎利軍已占領了南部的國土(相當于現(xiàn)今越南中部),便向北出兵東都(今河內)。1426年10月及11月間(明宣德元年,十月),在重要戰(zhàn)役崒洞之役中,黎利軍重挫明軍,迫使明朝的軍事力量只限于幾個被包圍的城市。
擊退明軍
在黎利軍勢力日益壯大的同時,明征夷將軍王通與黎利議和,黎利最初亦同意的。但王通暗中向明廷求援,黎利得悉后,便繼續(xù)派軍攻擊明軍的各個駐守城市。
明廷了解到戰(zhàn)況不利,便派柳升為主將,率十萬軍隊南下剿亂。1427年10月(明宣德二年九、十月間),柳升進入越南,開始攻擊黎利軍隊。黎利得悉后,向部下們指示:“今柳升之來,途路遼遠,人必疲勞,吾以逸待勞,蔑不勝矣”,下令軍士們邊戰(zhàn)邊退,將敵軍徐徐地引入腹地,并在適當?shù)胤皆O伏。柳升到這時仍大意輕敵,只親自帶領100騎兵追趕黎利軍隊。到達支棱(位于諒山省)的泥濘地時,明軍由于移動困難,黎利的伏軍乘機施襲,于是在馬鞍山(當?shù)厣矫?,又名倒馬坡)擊殺柳升。明軍由于主將陣亡,全軍敗退,黎利再派軍大舉追擊,于是獲得大勝。此次決定性的戰(zhàn)役,迫使明軍不得不議和。
戰(zhàn)事大致平息后,1427年(明宣德二年)十一月,黎利派出使節(jié)入明,要求冊封陳皓(黎利所立的傀儡君主)為王。明朝隨即封陳皓為“安南國王”,征夷將軍王通領兵撤退,整場抗明戰(zhàn)事至此告終。
開國稱帝
戰(zhàn)事完結后,由阮廌起草《平吳大誥》,宣示黎氏復國成功成為大越國家的新統(tǒng)治者。該誥文稱,以往“因胡之煩苛,致使人心之怨叛,狂明伺隙,因以毒我民,惡黨懷奸,竟以賣我國”的國家亂亡時代已經過去,大越國進入“一戎大定,迄成無競之功,四海永清”的新紀元。該文發(fā)表的時間,《大越史記全書》將之記在1428年1月3日(明宣德二年十二月十七日),黎利軍與明軍達成和議之后。
黎利即位前,先要除掉陳皓。陳皓是在1426年(明宣德元年)被黎利擁立的傀儡君主。據(jù)《大越史記全書》所說,陳皓原叫胡翁,是“丐者之子”,“假稱陳氏之后”。黎利擁立陳皓的原因,是由于黎利在起義時鑒于“人心思陳,故立之以從人望”,并且“欲籍辭以應明人”。黎利驅逐明軍后,便先殺陳皓,然后登基稱帝。關于陳皓的死因,一說是他深知國人不服,遁逃時被朝廷所獲,便飲毒藥而死;一說是他“潛駕海船而卒”;一說是潛逃時被黎利令人追殺;一說是黎利曾說“我以百戰(zhàn)得天下,而皓居大位”,陳皓在驚惶下潛逃,最終被黎利追殺。
1428年(明宣德三年,黎順天元年)四月十五日,黎利即位,改年號順天,建國號大越,都東京(今河內)。
去世
黎利生性猜忌,即位后就殺戮功臣,功臣陳元捍、范文巧等都因讒言中傷而獲誅。
1433年(黎順天六年)八月二十二日,黎利“崩于正寢”,年49歲。次子黎元龍繼位,是為黎太宗。十一月二十二日,黎利歸葬藍山永陵,廟號太祖,上尊號曰統(tǒng)天啟運圣德神功睿文英武寬明勇智弘義至明大孝高皇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