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不正當手段奪位,為何李世民成明君典范,而朱棣飽受罵名?
其一,李世民與朱棣都是王朝開國皇帝之子,但其歷史功績以及后世知名度又都不遜色于其父。
其二,李世民與朱棣在位期間都開創(chuàng)了盛世局面。
唐高祖李淵建立大唐王朝,諸多兒子中唯有次子李世民功勞最大。后來,李世民奪位登基,他統治期間,政治清明,軍事強大,經濟復蘇,文化繁榮,全方面超越了李淵統治時期,史稱“貞觀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諸多兒子中唯有四子朱棣最能征善戰(zhàn)。后來,朱棣奪位登基,他統治期間,勵精圖治,發(fā)展經濟,提倡文教,開疆拓土,明朝國力達到鼎盛時期,史稱“永樂盛世”。
其三,死后廟號均為“太宗”。
這一條可能會引起質疑,筆者略作解釋。與李世民一樣,朱棣死后的廟號其實也是“太宗”,至于“成祖”,那是他死后百年由其孫子的孫子的孫子嘉靖皇帝后改的。
何為“太宗”?按照昭穆制度的規(guī)定,“太宗”那是“太祖”外最尊貴的廟號,只有王朝的佼佼者才能獲此殊榮。所以,李世民和朱棣死后廟號均為“太宗”,也可側面反映出其崇高歷史地位。
其四,李世民與朱棣都是通過武力奪取皇位,得位不正。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如下作深入探討。
李世民為奪取皇位發(fā)動的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期間,他先殺死了長兄太子李建成以及四弟齊王李元吉,后又逼迫父皇李淵退位讓賢,雖然成功登頂帝位,卻被冠上了“逼父殺兄”的惡名。
朱棣為奪取皇位發(fā)動的政變史稱“靖難之役”,期間,他以“清君側”之名率軍攻破南京城,直取明皇宮,建文帝于大火中不知所終,朱棣取而代之登上帝位,卻被公認為“弒君篡位”的典范。
不過,雖然李世民和朱棣都是奪位皇帝,登基后也都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但是,他們的后世之名卻相差很大。在大多數人眼中,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是盛世明君,而朱棣卻被罵成暴君中的暴君,作風人品皆飽受詬病。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第一,李世民以“仁”治國,朱棣以“暴”治國。
李世民與朱棣雖然同為武將出身,上陣殺敵時都心狠手辣,但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們卻有截然相反的理念。
李世民在位期間,施行“以文治天下”,他虛心納諫,厲行節(jié)儉,勸課農桑,避免征戰(zhàn),使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以最柔和的手段達到了國泰民安的終極目的。
而朱棣在位期間,無論是派鄭和“七下西洋”,還是親自南征北戰(zhàn),開拓國土,雖然每件事都是為國為民,但也都是勞民傷財之舉,盛世背后隱藏的卻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第二,對臣子的態(tài)度不同。
對于臣子來說,李世民是仁君,而朱棣無疑是暴君。以對待敵人舊臣為例,魏征是李建成的心腹,但李世民卻對他禮遇有加,虛心納諫,即便屢屢被魏征批評甚至指責也毫不記恨,而是重用之、信任之。
反觀朱棣,對于朱允炆的舊臣方孝孺,他非但沒有寬仁以待,還將其誅滅十族,可謂是殘暴至極。
歷史是文人書寫的,李世民善待臣子,所以后世之名自然絕佳,而朱棣殘殺臣子,所以后世之名自然不良。
第三,雖然李世民與朱棣都是武力奪位,但有本質上的不同。
這一條是筆者要著重強調的。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他對付的主要對象并非皇帝,而是皇子,其本質是“奪嫡”。而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他則是把利刃直指正統皇帝朱允炆,其本質是“篡位”。
“奪嫡之爭”歷朝歷代都是有的,皇子為了奪取皇位不擇手段大家也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李世民“奪嫡”的手段確實狠辣了些,但由于其本質與“篡位”不同,所以后人更能接受。
而在中國傳統價值觀里,“弒君篡位”那可是最十惡不赦的大罪。朱棣雖然未曾親手殺死建文帝朱允炆,但他武力篡位卻是不爭的事實。更何況,朱棣并非不想殺朱允炆,而是朱允炆下落不明讓他無從下手。
綜上,雖然都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奪位登基,但李世民比朱棣更為后人所接受是有原因、有根據的,并非毫無道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