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侂胄專政的下場是什么?為什么死的那么慘?
還不知道專政的韓侂胄為何死得如此之慘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大家都知道韓侂胄專政,自私自利,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韓侂胄的結(jié)局大家可想而知。下面帆菲就帶大家來看一下韓侂胄到底是怎么死的。宋金戰(zhàn)爭中,金人在取得勝利后便已經(jīng)有意乘勢收手。對金國來說,對宋休戰(zhàn)雖然是目前形勢下惟一的選擇,但它畢竟是勝利者,就像以前一樣,金廷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八月宋使方信孺從金營使還,帶回了對方的要求。第一是割兩淮,第二是增歲幣,第三是索取歸正人,第四是犒賞軍銀,第五是要太師的人頭。侂胄氣極而暈。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韓侂胄的報應(yīng)要來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答應(yīng)的。事到如今,侂胄已經(jīng)沒有退路。如果說他當初是為功名地位而賭博的話,現(xiàn)在則是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戰(zhàn)了。
幾個月不到,侂胄須發(fā)皆白。九月初六,無奈的侂胄只得起用辛棄疾,發(fā)布詔命委任他為樞密院都承旨,希望能用棄疾的威望和才略挽回頹勢。棄疾雖力主恢復(fù),但他并不同意倉促開戰(zhàn),更不愿意與侂胄同流合污,所以一直被侂排擠在外。詔命到時,棄疾已經(jīng)是重病在身,有心殺賊也無力回天,只有上表自辭,四天后即赍志而歿。九月十八日,侂胄以趙淳取代了九個月以來毫無作為的江淮制置使張巖;十月十三日,又促使天子下詔,借罪己而鼓舞士氣民心,但敗局已定,臨事更張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正所謂,不用別人的時候唯恐棄之而不及,有困難的時候就想讓人來幫忙,不可能所有的益事都向他靠攏。
侂胄身邊的黨派集團是因為相互的利益才和他走到一起的,既然這個目標已經(jīng)不可能達到,侂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事實上,當敵人指名單要侂胄的人頭而不問其他時,侂胄的末日就已經(jīng)到了。自古以來都有一個真理,只有你用心對待他人,別人才會用心對你,韓侂胄自始至終都是利用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當他有困難時,自然不會有人真心出來幫他。出身名門的禮部侍郎史彌遠是京鏜的心腹,與侂胄的關(guān)系相對遠一些,也并不贊成侂胄的北伐。這個人工于心計,也頗有點干才,屬于那種不甘趨人之后的類型。由他來成為侂胄的掘墓者并不是一個偶然。
大約是底或者更早一些時候,史彌遠秘密上奏寧宗,以兵興以來士民涂炭,公私大屈為由,請?zhí)熳诱D殺侂胄。當時寧宗聽罷不語,天子既有些不甘就此罷休的想法,同時多少也有點顧慮,畢竟侂胄不是一般人。但皇后楊氏得知后,馬上就抓住這個機會。楊氏先讓皇子榮王趙去說服皇上,不果后又請出她的哥哥楊次山勸駕。楊次山明白寧宗的心意,因此對天子保證說,不妨選擇可以信賴的大臣共同舉事,這才使得寧宗的心思開始活動。次山見天子已經(jīng)有意,馬上返報皇后,楊氏自出御批二件,一份給史彌遠,一份給左司郎官張镃,密囑他們立即行動。不過,皇后這時并未確定一定要殺掉侂胄。
有了天子的默許和宮中的支持,彌遠已無后顧之憂。他挑選了兩位大臣作為重點爭取對象,一是錢象祖,一是李壁,這兩人都是侂胄的黨徒,時下皆身為副相,特別是李壁,對金人的宣戰(zhàn)詔書就出自他的手筆。如果能得到他們的支持,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彌遠先去說服錢象祖,因為他知法道這個人在某些方面與侂胄發(fā)生過抵觸。果然,錢象祖一拍即合,由他出向走面,李壁也毫不猶豫地成為了倒戈者。由于事涉多人,難免有些風聲走落漏,外間已經(jīng)開始有些傳聞。韓侂胄便去找李壁詢問此事,李壁以為事情暴露,速說予彌遠,彌遠聽后也十分驚恐,兩人立即找到張镃,張镃道:勢不兩立,不如殺之以絕后患。
史、李頷首同意,彌遠拍案對張镃道:君不愧為將門之后,吾計已決!張镃是南渡初期大將張俊之后,正如彌遠所說,倒也真有些乃祖之風。當年若沒有張俊,秦檜也未見得就能殺掉岳飛。帆菲覺得,雖然侂胄知道他們要對付自己,但是沒想到他們居然會殺了他,更沒想到竟然是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將自己置于危險之地。李壁擔心事情從緩會有所泄漏,主張就在翌日進行。三人最終訂下了計劃,由李壁命令殿前司公事夏震領(lǐng)兵三百人埋伏在侂胄上朝的必經(jīng)之地,伺機擒殺。十一月初三,侂胄像往常一樣懷著重重心事上朝,走到六部橋時,夏震率手下人攔住轎輿,厲聲道:有旨,太師罷平章事,即日出朝!
有旨吾如何不知?侂胄話音未盡,夏震等即搶上前,將侂胄轎乘向?qū)m外擁去,走到玉津園夾墻中,不容侂胄分辯,一陣鐵鞭亂棒將他斃命。當史、錢兩人向?qū)幾趫蟾鎭腚幸颜D后,天子還不敢相信,當確鑿無疑的事實擺在他眼前時,我們的天子不能不在心底倒抽一口涼氣。在寧宗看來,眼前這個滿身殺氣的史彌遠,與那位霸道十足的韓侂胄似乎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其實歸根結(jié)底,不管是韓侂胄還是史彌遠,他們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皇帝的軟弱。一代皇帝,萬民之首,本應(yīng)該有自己的決斷,有自己的底線,事事以百姓為前提,但他卻過重的依賴大臣,猶豫不定,最終導(dǎo)致大臣的專政,目無王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