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中后期的漢羌戰(zhàn)爭對東漢的滅亡有多大關系?
段颎是個好將領,他的建議雖然有些私心,但大體而言也都是為東漢考慮。
然而段颎雖然善戰(zhàn),但眼界狹隘,他的做法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
段颎的想法是這樣的:之前討伐叛亂的羌族只誅殺首惡,對于投降的羌族都不多追究,等過一段時間羌族又聚集起來作亂,朝廷又要派軍去討伐,如此反復,開支巨大,羌患也沒有止息。于是段颎認為既然如此不如將羌族斬盡殺絕,也就是要在戰(zhàn)爭中對于投降的羌族部眾,也要給予打擊,能殺掉的就都殺掉。
這個建議得到東漢上層的支持,于是段颎耗費四十四億轉戰(zhàn)西北,經(jīng)過一百八十戰(zhàn),通過本人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讓羌族各部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客觀上說段颎的一系列行動確實幫東漢在一定時間內(nèi)遏制了羌族叛亂,然而段颎或者說東漢大部分人卻還沒解決根本問題,也就是東漢的民族壓迫。
因為羌族屢次發(fā)動叛亂,所以要進行嚴酷,但是為什么羌族會如此反復呢?當時的許多人把這歸咎于羌族狼子野心。然而實際上這種觀點很偏執(zhí),真正原因是因為漢朝的地方官吏或者將領對于羌族的。
其實這種壓迫從東漢之初就已經(jīng)存在了。
【建武九年,隗囂死,司徒掾班彪上言:“今涼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發(fā)左衽,而與漢人雜處,習俗既異,言語不通。數(shù)為小吏黠人所見侵奪,窮恚無聊,故致反叛。夫蠻夷寇亂,皆為此也。舊制:益州部署蠻夷騎都尉,幽州部署領烏桓校尉,涼州部署護羌校尉,皆持節(jié)領護,理其怨結,歲時循行,問所疾苦。又數(shù)遣使驛通動靜,使塞外羌夷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備。今宜復如舊,以明威防?!惫馕鋸闹?,即以牛邯為護羌校尉,持節(jié)如舊。及邯卒而職省。】
班彪看出了問題所在,所以建議劉秀設立護羌校尉關注羌族百姓的疾苦,劉秀同意他的建議。但好景不長牛邯死后,這個職位被省除了一段時間,等到東漢再恢復這個官職時,其任職者大多對羌族刻薄少恩,且重軍事討伐。
而到了東漢晚期這個現(xiàn)象就越來越嚴重,對此涼州三明的另外兩位都看出這點,張奐以身作則取到了良好的效果,而皇甫規(guī)則有相關的論述。
【羌性貪而貴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財貨,為所患苦,及奐正身潔己,威化大行。】
【(皇甫規(guī)):夫羌戎潰叛,不由承平,皆由邊將失于綏御。乘常守安,則加侵暴,茍競小利,則致大害,微勝則虛張首級,軍敗則隱匿不言?!?/p>
不過皇甫規(guī)的建議沒有被皇帝采用,而后來張奐和段颎的理念發(fā)生沖突,最后因為性命受到威脅張奐退縮了,于是便有開頭的一系列對羌族作戰(zhàn)。
另外除了涼州三明,其余的東漢將領大多違法亂紀,貪污行賄,東漢政府開支巨大也有內(nèi)部的因素在其中。
【諸將多斷盜牢稟,私自潤入,皆以珍寶貨賂左右,上下放縱,不恤軍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
在黃巾之亂后,漢朝受到重創(chuàng),而西北的羌族則再次爆發(fā)叛亂。
【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叛,遂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邊章、韓遂,使專任軍政,共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p>
之后西北的羌族和一些邊地武人如韓遂聯(lián)手成為了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徹底擺脫了漢朝的控制。
由此可見在東漢耗費了364億后,羌患依舊沒有徹底被平定,反而自己國庫虧空,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曾經(jīng)皇甫規(guī)上書語重心長地說到:“力求猛敵,不如清平;勤明吳、孫,未若奉法。前變未遠,臣誠戚之。是以越職,盡其區(qū)區(qū)。”
可以說是高瞻遠矚,但東漢的政治腐敗已經(jīng)病入膏肓,讓朝廷政治清明,官吏奉公守法無疑癡人說夢。所以只能借助段颎這樣的猛將用軍事手段去羌族,然而令人諷刺的是段颎最終也被卷入了東漢黑暗政治的漩渦中不得善終。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