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疆域:伊洛河對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行政區(qū)劃
夏朝是部落城邦聯(lián)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夏氏族與其他部落城邦的關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一樣,但又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故僅能以勢力范圍來表示其影響力。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jīng)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qū)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內地區(qū)活動,沿汾水、河水向東南方向遷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秶Z·周語上》謂,“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見伊洛河水對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對于夏朝的行政區(qū),世傳為“九州”:
冀州,夾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貢道必經(jīng)之處。(今山西、河北省境、遼寧西部。)
兗州,浮于濟、漯,達于河。(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角。)
青州,浮于汶,達于濟。(今泰山以東之山東半島。)
徐州,浮于淮、泗,達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蘇、安徽以及山東南部。)
揚州,沿于江、海,達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蘇、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荊州,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豫州,浮于洛,達于河。(今河南、湖北北部、陜西東南、山東西南角。)
梁州,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今四川以及陜西、甘肅南端。)
雍州,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
都城變遷
首領
|
居地
|
今地
|
---|---|---|
鯀
|
大夏
|
相傳今山西運城夏縣
|
崇
|
相傳今河南洛陽嵩縣
|
|
禹
|
高密
|
相傳今河南洛陽新安縣境內
|
陽城
|
相傳今河南登封告成鎮(zhèn)
|
|
陽翟
|
相傳今河南 許昌禹州
|
|
晉陽
|
相傳今山西太原晉源鎮(zhèn)
|
|
平陽
|
相傳今山西臨汾西南
|
|
安邑
|
相傳今山西運城夏縣東北
|
|
啟、太康
|
陽翟
|
見上
|
太康、中康
|
斟鄩
|
偃師二里頭村
|
相
|
帝丘
|
相傳今河南濮陽西南
|
斟鄩
|
見上
|
|
羿
|
鉏
|
一說今河南滑縣
|
羿、 寒浞
|
窮石
|
相傳今河南洛陽南
|
少康
|
綸
|
相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西
|
夏邑
|
相傳今河南商丘夏邑縣
|
|
帝丘
|
見上
|
|
杼
|
原
|
一說今河南濟源西北2公里廟街原城
|
杼、槐、芒、泄、不降、扃
|
老丘
|
相傳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陳留鎮(zhèn)
|
廑、 孔甲、皋、發(fā)
|
西河
|
一說今河南安陽東南
|
桀
|
斟鄩
|
偃師二里頭遺址
|
河南
|
偃師二里頭遺址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