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魏晉士子是如何通過九品中正制出任官職
解密:魏晉士子是如何通過九品中正制出任官職,專家們關于九品中正制品第與入仕途徑的關系的爭議唐長孺認為,九品中正制只是
專家們關于九品中正制品第與入仕途徑的關系的爭議
唐長孺認為,九品中正制只是保證清濁分流,并不等于選舉制度的全部,各項選舉必須依據(jù)中正的品第,但出身授職還得通過各條入仕道路。
羅新本認為,九品中正制只是一種考察士人和官員的制度,中正對已仕未仕之人均予以品評,品狀是吏部授官的主要依據(jù),但他并不直接官人,任命之權歸吏部。并且士人經(jīng)品評后仍需由各種仕途方能為官。
陳琳國認為,兩晉時期的選官方式,可以概括為三個層次:一是吏部銓選和公府辟召,二是州刺史辟召和舉秀才,三是郡太守辟召和察舉等。
陳長琦認為,九品官人法,是魏晉時代官員選拔、任用制度的唯一的形式。因為九品官人法給每個官員職位都規(guī)定了任職者的人才品級資格,即官品,那么任何人如果沒有資品,就沒有入仕的資格。但魏晉時代士人之品級的獲得,即資品的獲得卻非只中正評價一種,而是多渠道、多途徑的,九品中正制只是其中的一種。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解密: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從內(nèi)容上說主要有三條。一、設置中正:這是九品中正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謂中正,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qū)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shù)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長官推舉產(chǎn)生,晉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選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舉,但仍需經(jīng)司徒任命。在一般情況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舉薦的現(xiàn)任中央官員兼任,有時,司徒或吏部尚書還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這是為了保證中央對選舉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對中正事務的干擾。大小中正官還都有名為“訪問”的屬員。二、品第人物:這是中正官的主要職責。中正官負責品評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品評主要有三個內(nèi)容: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為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必須詳細掌握的。2、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
· 解密: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是個什么樣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于黃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它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這種選官制度,實際是兩漢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xù)和發(fā)展,或者說是察舉制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為門閥士族所操縱和利用,他們左右了當時的鄉(xiāng)閭,使察舉滋生了種種腐敗的現(xiàn)象,與要求參與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在如何選官的問題上斗爭激烈。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納陳群的創(chuàng)議后,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但當時察舉尚未完全廢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這種背景形勢下產(chǎn)生的。
·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曹丕稱帝以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就是通過品評,將人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評;被評為上等的人士將被推薦到各級政府中去做官。這一制度賦予中正官考察各地士人的權力。在初期,他們在品評人物時也還比較注意人才優(yōu)劣和的褒貶,使朝廷多少能夠掌握一些選官權力。所以沈約在《宋書·恩幸傳序》中評論九品中正制是“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非謂世族高卑”。不過,他的評價是指九品中正制的初行階段,反映了庶族士人向門閥世族爭奪選舉權力的企圖。這里所說的庶族士人,一般是指中小地主及知識分子。在當時,普通勞動者是沒有資格參加品評的。所以九品高下,只體現(xiàn)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差別。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開始發(fā)生變化,它很快就被勢力雄厚的門閥世族所把持。這些豪門大族世代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顯職,各級中正官也由他們?nèi)蚊蛑苯訐?。在世族們極為注重家世、...
· 解密:九品中正制中的起家官品該如何區(qū)分?
專家們關于九品中正制評定士人的品級與起家官官品的關系的爭議陳長琦認為,特定的資品與起家官品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的規(guī)律性,有著大致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最初是二者之間相差三品,而不是日本學者宮崎市定提出的“鄉(xiāng)品與官品相差四品”。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資品與起家官品間的差距,發(fā)生了變化。曹魏時期,九品官人法創(chuàng)置之初,某個既定資品的起家官品,與其對應是相差三個品級。資品雖有九級,而被中正評為下等人才,獲下品七、八、九品級者,是沒有希望入仕為官的。因一品被視為圣人之品,不輕易授人,成為虛品。實際上能夠起家入仕的資品,只有上品與中品的六個品級。所以,這個對應關系可以列示如下:起家官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資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西晉以后,資品二、三、四品與起家官品由相差三品變?yōu)橄嗖钏钠罚Y品五品的起家官品在與資品相差三品到四品間浮動,而資品六品的起家官品則仍然保持...
·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九品中正制是何時開創(chuàng)的
九品中正制,別名九品官人法。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理解為:設立中正官,官員分九個品級。開創(chuàng)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統(tǒng)治者建立這種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拉攏那些世代作官的名門望族,并不是唯才是舉。此制度到西晉時期逐漸完善,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動,在古代社會存在了400年左右。上承察舉制下啟科舉制,是中國封建社會重要的選官制度,也是重要的政治制度。東漢末,察舉制被門閥氏族利用并操縱,他們掌控了民眾的導向,滋生了腐敗因素,加劇了階級矛盾。地主和知識分子渴求參與政治活動,卻苦于沒有門路,所以察舉制已不合時宜,因此社會上對于選官方式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統(tǒng)治階級迫于壓力,不得不重新修改選拔官員的制度。魏文帝曹丕接受了當時的禮部尚書陳群的提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九品中正制由此產(chǎn)生。中正官的設立是這一制度的關鍵,這一官員的職能是掌管對各地區(qū)人物品評的負責人,官員的產(chǎn)生是先推舉后任命,所以這一制度又被看做察舉制的進一步發(fā)展。最初...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