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之戰(zhàn)的歷史影響:宋遼之間的均勢被打破
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宋軍為奪取幽州(今北京,遼稱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被遼軍擊敗的一次作戰(zhàn)。
八月初二,趙光義行從征失律之罰,貶留守石守信為崇信軍節(jié)度使,彰信軍節(jié)度使劉遇為宿州觀察使。同時因為北征不利,連平太原之賞也免了。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樣不行,皇子(趙匡胤之子,當時亦稱“皇子”而不稱“皇侄”)武功郡王趙德昭就上諫道:“當先行太原之賞,再行幽州失律之罰?!彼翁诋敃r大怒,想起諸將在找不到自己時曾有意立他為帝,說:“待汝自為天子,賞未晚也!”德昭被逼無以自明,退回私舍之后拔劍自刎。
遼軍既勝,亦行賞罰。以權知南京留守事韓德讓,權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知三司事劉弘,能安人心衛(wèi)城池,并賜詔褒獎。以前白馬嶺之敗責耶律沙,又以此次擊敗宋軍之功相抵。耶律奚底遇敵而退,以劍背擊之。乙室王撒合雖臨陣退卻,但部伍不亂,得到寬宥。冀王耶律敵烈(或譯“迪里”、“塔爾”)戰(zhàn)死白馬嶺,其麾下先逃遁者皆斬,都監(jiān)以下杖背。然后聚宴諸將士,分別給予賞賜。
宋太宗一直是首都市長,長于行政,短于軍事。想要憑借滅北漢的余威一舉收復燕云故地,重建中國北方的國防線,并進一步恢復中原政權領導四夷的地位,這種進取心無可非議是好的。然而好的動機并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宋軍在高梁河以慘敗收場可不是時運不濟那么簡單。
趙光義被攻克太原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對遼軍的實力及其擁有大量騎兵的情況估計不足,在部隊疲困交加的形勢下,倉促出兵,企圖以突然的行動、優(yōu)勢的兵力數(shù)量,一舉襲取幽州地區(qū)。這種輕率魯莽、僥幸取勝的投機舉動,最后遭到失敗乃是情理中事。
從作戰(zhàn)指導上看,宋軍移師幽州,僅是一個方向的進攻,既未從幽州北面出兵配合,牽制遼軍,又未控制一定的預備兵力。一開始便將主要兵力投入戰(zhàn)斗,企圖速戰(zhàn)速決,一舉成功,以致一遇挫折,便無力挽救。其次是對幽州城的防御力量估計不足。幽州是遼的戰(zhàn)略要地,遼必以重兵守城。宋軍遠程急進,無攻堅準備,以致頓兵堅城,陷入師老兵疲的困境。
最后是缺乏打援部署。幽州既為遼戰(zhàn)略要地,在受到圍攻時,遼兵必以重兵增援。但趙光義心高氣傲,未作任何阻援部署,只顧傾全力攻城,致為遼援軍拊擊,導致全軍潰敗。反觀遼軍,雖在宋軍突襲初期遭到一些挫折,但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固守待援,為調集援兵贏得了時間。在援兵到達后,又成功地運用兩翼包圍的戰(zhàn)法,發(fā)揮騎兵的長處,乘耶律沙拖住宋軍并使宋軍遭到一定程度削弱時,突然投入戰(zhàn)斗,終于扭轉戰(zhàn)局,取得了解圍幽州,大挫宋軍的勝利。
高粱河一役作為遼宋關系的重要轉折點直接造成了日后的宋連戰(zhàn)連敗,到澶淵之盟,至此宋對遼已然完于下風,并直接對其經(jīng)濟造成極大的影響。遼成為一個威壓北宋,雄踞中國北方的龐大帝國一直到被金所取代。高粱河一戰(zhàn)影響深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