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簡介 他是忠臣還是奸臣?楊嗣昌與盧象升之爭
楊嗣昌,字文弱,號字微,明末大臣、詩人,生于1588年,卒于1641年,武陵縣碴口坡人。楊嗣昌家是書香門第之家的典范,祖父楊時芳為武陵名士,父親楊鶴萬歷三十二年進士,楊嗣昌也在萬歷三十八年中進士。明末世道混亂,起義軍四起。楊嗣昌崇禎十年任兵部尚書,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網(wǎng)”之策農(nóng)民起義軍受到世宗贊賞。后出京督師,為國家存亡而辛苦奔波,本來就身患重病,聽到襄王被殺的噩耗,自認有愧于崇禎帝的信賴,而死。
楊嗣昌為人至孝,時任兵部右侍郎的楊鶴因招撫農(nóng)民起義失敗,被議罪論死。楊嗣昌上書要代父就死,崇禎帝敢于其孝順之情,免除楊鶴死罪,戍江西袁。不僅如此,楊嗣昌還多次因為父親而推辭就任高位。崇禎7年,崇禎有意提拔他為宣大山西總督,楊嗣昌卻上書推辭,說父親在總督職上被治罪已有3年,為人子的實在不該就任此位。后來,楊嗣昌的父親楊鶴在袁州去世。聽得此消息后,他立刻昏迷不醒,整整半個多月不知人事。剛剛康復(fù)便不顧身體,也不怕得罪皇帝,上書請求恢復(fù)楊鶴原職。若是皇帝不同意“否則非但臣父不能瞑目,臣世世狗馬也將不能瞑目”。崇禎見此,只得同意。從這方方面面,實在比那些口頭上說感恩孝順父母的文人士子好的多。
楊嗣昌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這事其實很好說。古時候,三綱人倫應(yīng)該是每個讀書人都遵守的。因為這關(guān)乎孔孟圣學(xué),是一個人要嚴格遵守的最基本的禮。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在那個時候,只要不是背叛君主,通敵賣國應(yīng)該都是忠心玉帝王的忠臣吧!只是可能楊嗣昌的某些方面嗎,讓大家覺得他這個人實在不怎么樣,不值得忠臣之名。他和盧象升之間的斗爭,使得許多忠義之士都因此死去,這個影響再說大點,更是使得本就像是在鋼絲上跳舞,隨時可能跌到的明王朝,更快的走向了毀滅。不過,自古以來官場的爭斗就是如此殘酷黑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各人為了各人的意見政策互相爭斗,不了解當(dāng)初情況的今人不能一味批判,因為沒有哪個人能說,他當(dāng)時堅持自己的意見,與不同意見的人進行斗爭,也許只是出于為了拯救國家的意圖。就像今日的學(xué)術(shù)之爭,誰又能肯定誰的觀點是百分之百的正確呢?因此一味判斷楊嗣昌是不是奸臣,或者是不是忠臣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縱觀史書,我們可以看見楊嗣昌為了拯救國家而做出的努力。因為自己推薦的將領(lǐng),打了敗仗,便親自督軍,常年在戰(zhàn)火紛飛中度過,后來因為戰(zhàn)略上的錯誤,導(dǎo)致襄王被殺,覺得自己愧對于皇帝的信任,便自絕而死。自己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覺得很簡單,不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嗎?但是當(dāng)你真正要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時,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容易,更何況楊嗣昌還是而死,這其中的痛苦想來應(yīng)該是自己對自己的懲罰。因此,我們可以說楊嗣昌,沒有行軍能力或者治世之才,但我們卻不能一味倒的批判此人是個奸臣。
楊嗣昌和盧象升的爭斗,其實用兩句話概括,便是一個主和,一個主戰(zhàn)。在與滿清的交手中,實際上積弊的明王朝實在很難負擔(dān)。因此崇禎那時是有議和的意愿的,楊嗣昌也贊同崇禎帝的想法,支持議和之事,因此對當(dāng)時總督天下兵馬,堅持主戰(zhàn)的盧象升多加阻擾。致使盧象升有名無實,根本調(diào)不動其他人的兵馬,制定的策略也沒有實現(xiàn)。各地不派發(fā)軍餉,各路總兵借口脫離盧象升,使得盧象升只剩下楊國柱和胡大威兩總兵。姚雪垠《李自成》:“象升提殘卒,次宿三宮野外?!边@種種,導(dǎo)致盧象升面對滿清包圍時,竟無人援助,最后率兵戰(zhàn)死。
造成如此種種,楊嗣昌當(dāng)時是怎么想的,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做了此事,導(dǎo)致這種悲慘結(jié)局,背負罵名,也是應(yīng)當(dāng)?shù)陌?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