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之謎:韓信他到底該不該死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后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边@是劉禹錫寫的《韓信廟》一詩,對他的死因做了充分糅合和提煉。但是,從“鐘室嘆良弓”推導出“后人怕立功”之論,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歸謬法,好像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小心眼似的,又好像后世覓封侯的人都成了絕對少數(shù)似的,很難自圓其說。實際上,韓信之死,純屬呂后“濫用私刑”。
韓信到底該不該殺?這是一個令劉邦糾結(jié)的問題。一方面他有不賞之功,沒有他,就沒有漢之立國;另一方面他確實不太安分,叫人很不放心。
高祖六年,韓信為楚王,有人密報其謀逆。劉邦遲疑不決,諸多將領(lǐng)卻異口同聲: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陛下,發(fā)兵打吧(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韓信的人緣看來不太好,“勛冠三杰”,讓劉邦的兄弟伙集體患了紅眼病。在陳平的建議下,劉邦偽游云夢,將韓信抓起來審查,結(jié)果就有了“良弓”云云。后來的事實證明,韓信確有謀反之心,并非空穴來風,但是劉邦顧念他的功勞,依然“赦信罪”,封為淮陰侯,留在京城頤養(yǎng),也算有度量。
高祖十年,趙相陳豨在代地不聽招呼,劉邦親率大軍征討。之前,陳豨曾跟韓信有過一次密談,記錄在《淮陰侯列傳》里,大意是陳豨在外,韓信居內(nèi),等待時機內(nèi)應外合,跟劉邦爭天下。果然劉邦一走,他就蠢蠢欲動,企圖襲擊呂后與太子。如果成功,則關(guān)中必亂,劉邦危矣。好在呂后探知了消息,與蕭何設(shè)計,誘韓信入長樂宮的鐘室殺之,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出處。
由此可見,韓信的死,跟劉邦沒關(guān)系,他的態(tài)度亦值得琢磨,回京后,見信死,且喜且憐之”。高興好理解,老婆的快刀,解除了自己的糾結(jié),也讓一場大亂消弭于無形;可是他憐個什么勁呀?我個人理解,他是心有不忍,或者說韓信罪不至死,如果讓劉邦自己決策,怕是下不了這種狠心的。
劉邦汲取了始皇帝的得失與項羽的教訓,稱帝后,既分封異姓諸王,又實行郡縣制,內(nèi)則設(shè)相國監(jiān)督制約之,外則以郡縣防范包圍之,然則努力白費了,臧荼、彭越、黥布以及原先的六國貴族等,還是先后造反,就連嫡系的老哥們盧綰也心有不甘。劉邦人生的最后八九年,基本就是個“滅火隊長”。
作為妻子,呂后當然不能作壁上觀。殺韓信,近則可以消除潛在危險,韓信太能打仗了,如果有朝一日放虎歸山,那后患,想想都怕,不如殺掉,一了百了;遠則可以震懾那些不忠之人消停些,此所謂“佐高祖定天下”!如果不殺韓信,劉邦活著也還罷了,威望在,久戰(zhàn)陣,能夠壓得住;可是,如果劉邦死了怎么辦?還有誰能駕馭韓信之流?
《高祖本紀》里明確記錄了呂后的這種擔心,她與審食其謀曰:“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边@種擔心不是多余的,盧綰是個鮮明的例子,本鄉(xiāng)本土的老哥們尚且這樣,何況韓信?呂后念茲在茲的目標,不啻是韓信一個,她是打算“盡族諸將”的,想法之狠,“安天下”之決心,可見一斑。
怪只怪韓信的功勞實在太大了!悲劇,在封建王朝勞苦功高都可能成為自己的催命符。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