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同場合佩戴朝珠,都有什么要求?所謂的意義何在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各級官員的冠服配飾都是有固定規(guī)制的,用來區(qū)分官員官制上的等級差別,是中國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朝珠就是清代官員特有的冠服配飾,是清代皇族、高級官員及命婦在身著朝服或吉服時需要佩戴的一種串珠,一般掛于頸脖間垂于胸前。據(jù)《清會典》記載,可以佩戴朝珠的官員一般為皇室成員、文官四品、武官五品、內(nèi)務(wù)府六品主侍以及一些主持禮制的官員,還有五品官以上命婦等,一般官員和百姓則不可佩戴。
(朝珠佩戴方式)
清代的“朝珠”是清朝信奉佛教在官服上的體現(xiàn)。清朝統(tǒng)治者在入關(guān)以前信奉的宗教有薩滿教和佛教,而朝珠則起源于藏傳佛教禮佛信物——佛珠。朝珠的形制與佛珠大體相同,主要由珠體“身子”、佛頭、記念、背云、大墜和墜角六個部分。珠體“身子”指朝珠由108顆主珠組成,其中有四顆稍大的分珠,將主珠每27顆分一節(jié),四顆分珠即指“佛頭”?!坝浤睢眲t是指懸掛在主珠之上、佛頭塔兩側(cè),共有三串小珠串,每串有10個小珠,串末還有小“墜角”。記念佩掛時一邊懸掛兩串一邊懸掛一串,男子佩掛時兩串在左、一串在右,女子相反?!氨吃啤笔侵笐覓煸诒澈蟮哪遣糠?,末端綴有葫蘆串的“大墜”,朝珠的形制即為如此。當然,這些串珠數(shù)量都有其特定含義,此處不多贅述。
(清朝皇帝佩戴朝珠)
朝珠作為清代官員品級區(qū)分的標志之一,它的制作和使用都有嚴格規(guī)定,不可隨意更改。朝珠的制作上主要是不同官員佩戴的朝珠材質(zhì)大有不同,朝珠的質(zhì)地一般為東珠(珍珠)、珊瑚、翡翠、瑪瑙、青金石、松石、琥珀、蜜蠟等,由材質(zhì)質(zhì)感、色澤和珍稀程度來決定,一般位次越高、身份越尊貴佩戴朝珠材質(zhì)越好。比如說東珠只能皇帝、皇后和皇太后佩戴。在不同場合需要佩戴的朝珠也各不相同,比如說皇帝在穿朝服時要佩戴明黃色東珠,祭圜丘時佩戴青金色朝珠,祭方澤時佩戴佩戴蜜珀朝珠,祭朝日夕月分別佩戴珊瑚和松石朝珠,吉服則隨意。
(清代東珠朝珠)
一般來說,清代官員的朝珠是需要自行購置的,也就是說直接與官員的俸祿掛鉤,這樣也會較為直觀的感受到官員品級高低。但也有例外,清朝統(tǒng)治者在特定情況下會獎賞有功者朝珠。朝珠的佩戴反映了專制主義皇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森嚴等級制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