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縣姚天福神道碑的來歷 鐵面御史”姚天福趣事
著名的元碑《姚天福神道碑》,由元代著名文學家虞集撰寫。元統(tǒng)元年(1333年)元順帝詔命為姚天福在稷山縣路村莊祖塋樹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豐功偉績。碑中記載了姚天福任職40余年間,“摧強扶弱,理冤肅化,所劾治的皆是權奸強酷之吏”的事跡。此碑在1984年由稷山博物館移至青龍寺。青龍寺位于稷山縣西十里馬村,始建于唐龍朔二年(663年)。1967年,姚天福墓曾在破四舊運動中被封土夷平,只留下一塊神道碑。
姚天福(1229年-1302年),字君祥,絳州(今稷山縣)南陽村人,元初名臣,出自顯赫的吳興姚氏,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后代。他擔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多次不畏強暴,彈劾權臣,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贊賞,賜名為“巴兒思”,意為猛虎。他擔任地方官期間,興利除害,為民造福,是一位難得的名吏。
其父姚居實,屬未出仕的讀書人,因避兵亂曾寄居雁門進士趙泰家,與其女結合生天福。
天福幼讀 《春秋》,深通大義,及青年時,以過人才識被懷仁縣推為縣吏,不久被征召為縣丞。至元初年(1264年),丞相塔察爾出使北國途經(jīng)懷仁,代州太守楊闊闊推薦天福才干,深受丞相賞識。至元五年(1268年),元設御史臺,塔察爾為御史大夫,任天福為架閣管勾兼獄丞。至元十一年(1274年),天福升任監(jiān)察御史,進入當時最高政治集團。
不畏強悍的監(jiān)察御史
姚天福幼年隨父親在雁門一帶生活,喜歡研讀《春秋》,精通儒家大義。成年后,因為才能過人,被辟為懷仁縣丞,進入了仕途。至元五年,朝廷成立了御史臺,姚天福被任命為 “閣管勾”,是一個基層小吏,后來被拜為監(jiān)察御史,就是朝廷重要的監(jiān)察官了。
姚天福有一位深明大義的好母親,上任前,母親對他說:“過去人們常說公而忘私,你現(xiàn)在既然做了朝廷的臣子,就要盡心守職,不要擔心我這個。假如有一天你被人陷害,連累到我,我會像漢朝王陵的母親一樣,伏劍自刎,光榮地死去,絕不會責怪你。”姚天福是大孝子,他也向朝廷請示道:“監(jiān)察御史的職責就是進諫和彈劾,很可能冒犯皇帝,得罪權貴。假如我犯了罪,請不要牽連我的母親?!币κ夏缸影褤伪O(jiān)察御史看得比較壯烈,一方面說明元代官場比較黑暗,當監(jiān)察御史很容易獲罪;另一方面也說明,姚氏母子深明《春秋大義》,立志要與黑暗勢力做斗爭了。比較幸運的是,姚天福遇到的皇帝是英明的忽必烈,不但沒有獲罪,反而成就了事業(yè)和名譽。
丞相阿合馬是回回人,在位期間營私舞弊,專權亂政,是一位著名的奸相。姚天福多次彈劾以阿合馬為首的貪官污吏,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稱贊,賜給他一個蒙古名字“巴兒思”。忽必烈賞賜給姚天福很多財物,姚天福推辭道:“我擔任監(jiān)察御史,只擔心自己辜負了朝廷的爵祿,怎么敢貪圖重賞,加重自己的過失呢?”
自姚天福奏揭阿合馬后,阿合馬視姚天福為禍患,便趁世祖巡幸上郡,大臣隨駕北上的時機,突派兵馬司率騎兵將姚天福捆綁至大都(北京),原想抄家搜其財寶,以貪處之,不料只搜出幾升谷米。姚天福說:“宰相無旨相殺御史,豈想造反!”阿合馬慌忙釋綁,賠罪天福。阿合馬雖然被姚天福彈劾,但也沒有受到懲治,他后來是被一個叫王著的人用大銅錘打死的,大快人心。
當時,御史臺設兩名御史大夫,都是蒙古人,一位叫玉速帖木兒,一位叫孛羅。兩人都是長官,御史臺的管理比較混亂。姚天福上書給皇帝說:“古人說:‘一蛇九尾,首動尾隨;一蛇二首,不能寸進?!F(xiàn)在御史臺管理混亂,就是因為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時間長了就不好治理了?!焙霰亓野延袼偬緝汉拓昧_兩人叫去批評了一通,孛羅自稱年幼無知,造成了管理不善的局面,向皇帝認了罪。
姚天福在京城附近地區(qū)微服私訪,發(fā)現(xiàn)有一位使者向百姓勒索財物,就上奏朝廷,判了這個人的死罪,斬首示眾。這件事對京城一帶的權貴們震動很大,違法亂紀的情況也有所收斂。
至元十二年(1275年),朝廷下詔罷除天下各道 “按察司”的設置,姚天福對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兒建議說:“按察司這個官職,是朝廷了解民意、預防變故的重要渠道,意義非常深遠,并不只是為了監(jiān)察、處罰官吏,所以不應該罷除?!庇袼偬緝菏呛霰亓业挠H信,晚上闖進忽必烈的寢宮,匯報姚天福的建議,忽必烈立即下令,重設按察司。因為這件事,姚天福得罪了朝中的某些權臣,被貶了官職。
興利除害的地方名吏
姚天福被貶為衡州路同知,沒有上任,后來又被任命為河東道提刑按察副使。當時,元朝在北方用兵,后方負責物資運輸,差役繁重。河東一帶的百姓深受徭役之苦,有的跡象。姚天福擔心釀成起義,就上書朝廷,一方面彈劾執(zhí)政大臣的失策,一方面要求免除差役,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統(tǒng)一江南,姚天福被任命為淮西道按察使。當?shù)匕傩丈钍軕?zhàn)爭之苦,姚天福為了穩(wěn)定民心,上任之后,雷厲風行地查處違法亂紀的將領和官吏,史稱“悉鏟除之,民大悅?!?/p>
翌年,轉任湖北道按察使,查辦了省臣阿老凡丁貪軍糧一萬余石大案,盡管阿老凡丁免死在東宮見裕宗哭訴冤枉,但裕宗言:“是你罪有應得。”嗣后,貪官權貴對天福更為驚懼。任湖北道按察使期間,姚天福調查到當?shù)匦惺」賳T的貪污罪行數(shù)十樁,奏報朝廷。忽必烈不愿意懲治有軍功的蒙古族長官,只把涉案的下屬官員處理了一批,判處了流放。盡管如此,仍然起到了相當?shù)恼饝匦Ч?,湖北一帶“州郡稱治”。
至元二十年(1283年),姚天福調任山北道按察使。山北道大致在今東北一帶,當時農(nóng)業(yè)很不發(fā)達,百姓以漁獵游牧為生,不知道稼穡之事。姚天福向百姓傳授了農(nóng)業(yè)技術,教導百姓種植糧食。后來,當?shù)匕傩斩歼^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非常感激姚天福,為他建祠立碑,定時祭祀。
至元二十二年 (1285年),姚天福升任刑部尚書,不久調任揚州路總管。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復任淮西按察使。期間,姚天福很快逮捕淮西七名大盜,全殺頭示眾,并查獲中書右丞宣慰使昂吉兒及子在淮西貪贓的大案,抄其所有家私,淮西大治。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天福任平陽總管,清理桑哥黨徒。不久,轉任甘肅行省參知政事,以母病不就。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姚天福擔任真定道總管。真定在今河北一帶,當時朝廷設置的“驛傳”制度不合理,增加了百姓的負擔。姚天福制訂了一套相對不擾民的新方案,經(jīng)過一場爭論,最后被朝廷采納,并頒行天下,各地的“驛傳”都采用了姚天福的方案。
大德二年(1298年),姚天福授江西行省參政,以病不就。大德四年,姚天福升任為參知政事、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其地位相當于漢朝的“京兆尹”。史書中稱,元朝的“京兆尹”中,姚天福的政績最為突出。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姚天福病逝于大都,享年73歲,歸葬于稷山南陽村祖塋,贈正奉大夫,追封平郡公,謚號忠肅。
天福死后三十年,即元統(tǒng)元年(1333年)三月,惠宗又為天福樹神道碑一通,高四米,重十噸,詔命翰林學士虞集撰文,刻寫天福五千言于碑上。此碑現(xiàn)存于稷山縣西十里馬村的青龍寺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