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任姓的來源?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姓任
一、溯源
任姓來源有六:
1、出自黃帝的后代,為天子賜姓。
2、出自黃帝少子禹陽后裔。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左傳正義》所載,相傳黃帝少子禹(禺)陽被封在任國(今山東省濟寧市),其后裔以國為氏。周朝時,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十國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國。
3、由遠古妊姓衍傳。與女性妊娠有關(guān),可認(rèn)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產(chǎn)生的古姓之一。
4、出自風(fēng)姓?!锻ㄖ?氏族略》記載,認(rèn)為任姓子孫是太昊之后:為風(fēng)姓之國,故址在今山東濟寧一帶,其后子孫以國為氏。
5、其他改姓而來。如元代王信之子宣,為避難改姓任,其后代亦稱任氏。
6、少數(shù)民族改姓而來。據(jù)《魏書》所載,巴(即板木盾族)夷帥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數(shù)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瑤、回、滿、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播遷
任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姓。任姓來源雖眾,但數(shù)千年來中國的任姓,其來源考證,有兩個不同的記載:一是《通志?氏族略》記載:任姓子孫是太昊之后;二是《唐書?宰相世系表》載之黃帝少子禹陽,受封于任,便以國為氏。也就是說,數(shù)千年來中國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黃帝的后裔。
各支任姓中,影響最大者是出自黃帝之后的一支。據(jù)某些任姓家譜記載,黃帝之子禺陽在得姓以后,六傳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東滕縣南)。春秋戰(zhàn)國時,魏國有任座,秦國有任鄙,他們都是禺陽的后代,楚國有任不齊??梢娫谙惹貢r期,任姓已播遷于今湖北、山西、陜西等境。同時,還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東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樂安”為其堂號,其后遂成為當(dāng)?shù)匾淮罂ね?/p>
戰(zhàn)國時魏國(都今山西夏縣)。
據(jù)《史記?南越列傳》載,秦始皇時置南???,治所在番禺縣(今廣東廣州市),有南海尉任囂,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廣東。
至漢時,任姓已散居于我國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南、陜西一帶,南方則居四川、江蘇、廣東等地??梢?,任姓在漢之前即已南遷。漢時有世居沛地(今江蘇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孫遷陜西渭南。
三國以后,任氏分布更為廣泛,如西晉任旭為章安人(今浙江臨海),東晉任延皓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軍閥混戰(zhàn),夷族入侵,中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任姓族人為避戰(zhàn)亂,開始大舉南遷至今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遷入福建。
唐時,社會穩(wěn)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東的任姓又興旺起來。
南宋末期趙姓末代皇帝四處逃亡,元蒙古騎兵南下,使任姓逃難于我國南方各地。南宋有紹興進士任文薦,為閩縣人(今福建福州市),這說明至遲在宋代已有任氏遷閩。
元末明初,旱澇蝗疫肆虐,農(nóng)民起義軍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銳減,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別遷于山東、河南、河北、江蘇、陜西等地。
大約自清代開始,閩、粵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現(xiàn)有任姓華人,并建立有宗親組織。
如今,任姓已廣布全國各地,尤以河南、山東為多,兩省任姓約占全國漢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三、郡望
任姓在長期的繁衍過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
1、樂安郡:東漢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國,治所在臨濟(今山東省高清縣高苑鎮(zhèn)西北)。三國魏改為郡,移治高苑(今山東博興),南朝移治千乘(今山東廣饒),隋初廢。
2、東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
堂號有“水薤”、“九真”、“玉知”、“敘倫”、“吏部”等。四、歷史名人略傳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孔子七十七賢弟子之一,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于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歿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xiāng),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dāng)陽侯。
任鄙(生卒年不詳):任不齊五世孫,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時代。著名勇士?!妒酚洝酚星厝酥V語記載:“力則任鄙,智則樗里?!比伪僧?dāng)時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囂(前?-前208):任不齊七世孫,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進兵嶺南失利后,任囂、趙佗率軍再入嶺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統(tǒng)一嶺南。首任南海郡尉,并節(jié)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稱“東南一尉”。以番禺(今廣州)為郡治,在今倉邊路附近修筑番禺城,史稱任囂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詳):字長孫,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jīng)》等,有“任圣童”之稱。漢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越南河內(nèi)以南一些地區(qū))太守,延教以墾關(guān)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逗鬂h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征會辟雍,因以為河內(nèi)太守。視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吏,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后,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后當(dāng)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謚號“懿侯”,葬于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千秋事業(yè)光青史,十載勛名起漢劉。豐沛當(dāng)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松揪。
任安(生卒年不詳):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于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于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fù)信。后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回信《報任安書》。關(guān)于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初為鄉(xiāng)嗇夫、郡縣吏。后歸降綠林農(nóng)民起義軍。隨劉秀參加昆陽之戰(zhàn),擊破王尋、王邑等新莽軍。后任信都太守,堅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劉秀。被劉秀任為左大將軍,封武成侯。諫阻劉秀加入城頭子路、力子都軍。不久,助劉秀攻克邯鄲,討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萬戶。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東漢將領(lǐng)。初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為都護。安帝時,任征西校尉,率軍羌人起義,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大敗。后又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與鄧遵(鄧太后弟)、馬賢等漢羌聯(lián)合起義,殺起義軍首領(lǐng)杜季貢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鄧遵爭功,被鄧太后所殺。
任峻(公元?-204):字伯達,河南中牟(今屬河南)人。東漢末天下大亂,他勸中牟令楊原代理河南尹,被任為主簿。不久歸附曹操,任騎都尉,娶操從妹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應(yīng)后勤。曾任典農(nóng)中郎將,主持許下屯田,獲得成功,保證了軍糧供應(yīng)。魏文帝時謚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詳):字季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xué)者。有學(xué)問,不做官,修居教書,有氣節(jié),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話?!逗鬂h書?龐參傳》載:“龐參拜為漢陽太守??と巳翁恼?,有奇節(jié),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于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dāng)戶,欲吾開門恤孤也?!碧聘哌m《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贊其事:“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p>
任詢(公元1133-1204):字君謨,號龍巖,又號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縣)人。金代著名書畫家。父貴,有才,善畫,喜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于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jié)。書為當(dāng)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于書,書高于詩,詩高于文,然王庭筠獨以其才具許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進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yōu)游鄉(xiāng)里,家藏法書名畫數(shù)百軸。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學(xué)家,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仕宋、齊、梁三朝。16歲舉秀才,為太常博士。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他與蕭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蕭衍進軍建康,任昉為記室。次年,蕭衍代齊立梁,禪讓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筆。入梁,拜黃門侍郎、吏部郎,出為義興(今宜興)太守,召為御史中丞、秘書監(jiān)。又出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追贈太常,謚號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長表、奏、書、啟等實用文體知名于時,與詩壇圣手沈約齊名,史稱“任筆沈詩”。其藏書多至萬余卷,與沈約、王僧儒并稱為三大藏書家。
《隋書?經(jīng)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任彥升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緣起》及《述異記》二書,舊均題為任昉作。”事見(《南史?任昉傳》)。
任雅相(生卒年不詳):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曾為壩江道行軍總管、燕然都護等。唐顯慶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后卒于軍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diào)清江主簿,知雍丘縣。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鶴山集》卷六十《跋任諫議伯雨帖》)?;兆诔跽?,條疏章敦、蔡卞罪狀,章、蔡貶官。居諫省半載,大臣畏其多言,尋出知虢州。崇寧元年(公元1102),以黨事編管通州(同上書),徙昌化軍、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戇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藝文志》),已佚?,F(xiàn)存《春秋絳圣新傳》。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原為宋西安州(寧夏海原西)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獻女于崇宗乾順。累擢靜州都統(tǒng)軍。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統(tǒng)軍蕭合達叛亂,哆訛領(lǐng)導(dǎo)黨項部族起義,他率兵抗御有功,授翔慶軍都統(tǒng)軍。天盛間任國相,封楚王,專擅國政,仁宗不能制。乾祐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錄州、啰龐嶺地與他,自立其國,因金拒絕冊封,轉(zhuǎn)而通宋求助,謀泄,被仁宗誅戮。
任仁發(fā)(公元1255-1327):元畫家、水利家。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zhèn)(今上海青浦)人。元滅南宋后,為宣尉掾,授青龍鎮(zhèn)水陸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戶,改海船上千戶,轉(zhuǎn)漕直沽。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監(jiān)丞,后升都水少監(jiān),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人物,尤長畫馬,常與趙孟俯并提,傳世作品有《張杲見明皇》、《二駿圖》等。撰有《浙西水利議答錄》。
任環(huán)(公元1519-1558):字應(yīng)乾,長治(今屬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lǐng)。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歷任蘇州同知、按察僉事、右參政。以能干出名。御倭寇,與士卒同寢食,所得全分給士卒。軍事緊急。終夜露宿,或數(shù)日不餐。曾書姓名于肢體曰:“戰(zhàn)死,分也。先人遺體,他日或收葬?!睂⑹拷愿屑?,故所向有功。賊平,乞許守喪期滿。逾二年卒。贈光祿卿。著有《山海漫談》。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經(jīng)學(xué)家。字幼植、子田,江蘇興化人。乾隆進士。累官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工文辭。曾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博搜材料,綜合精考,考釋古代名物,著《弁服釋例》、《深衣釋例》、《釋繒》、《小學(xué)鉤沉》、《字林考逸》等。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