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三大征全都勝利了 為何后人卻道:明朝亡于萬歷?
明朝萬歷皇帝朱翊鈞在位47年,是明朝所有皇帝在位時間最長,期間發(fā)生了三次比較大的戰(zhàn)爭:李如松(李成梁長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quán)入侵的壬辰倭亂,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yīng)龍叛變的播州之役。
?這三場戰(zhàn)爭都取得了勝利,后人稱之為“萬歷三大征”,也正是因為這三次勝利,萬歷皇帝的個人威望達到頂點,他兒子朱常洛登基后給他上廟號:明神宗。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以“神宗”為廟號,另一位就是宋神宗趙頊。趙頊是名副其實的神宗, 朱翊鈞就有些水分了,后世也一直有個觀點:“明實亡于萬歷”。
?這個說法最早出于清朝人修的《明史》,在萬歷的本紀結(jié)尾處加了這么一句:“明之亡,實亡于神宗?!睆拇诉@個說法就傳開了。雖然清朝人對明朝皇帝們多有造假、嘲諷,但客觀的說,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的理解是明朝滅亡的開始不是亡 于神宗皇帝,而是他那個時代。萬歷三大征雖然都勝利了,但它們都是發(fā)生在萬歷朝的前期,最晚的播州之役也不過是在萬歷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這之后萬歷還在位了20年。
?萬歷皇帝前期為政勤勉,仁厚勤儉,除了對待死后的張居正有些不地道外,其它都還不錯,就連派去外地收稅的太監(jiān)被人打死,萬歷都沒有追究。尤其是平定壬辰倭亂后,萬歷下詔:跳梁者,雖強必戮!這是何等的霸氣和自信,我一直認為這句話一點也不輸“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到了統(tǒng)治后期,萬歷開始變得昏庸懈怠,荒于政事,尤其是“爭國本”一案,讓皇帝和大臣處于對立的局面,對國家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其次,萬歷三大征雖然都取得勝利,但也因此耗費了國家的大量錢糧,幾乎將張居正改革的創(chuàng)收全部折了進去,以至于他死后,朱由校、朱由檢兩位皇帝(朱常洛在位時間太短,僅一個月)干點啥大事兒,都捉襟見肘。萬歷末年和崇禎年間,山海關(guān)的士兵們窮的都跟叫花子一樣,這樣的兵能打仗嗎?最后一點,也是最為后人詬病的一點,努爾哈赤是在萬歷朝發(fā)展起來的,也是在萬歷朝起兵造反的,還是在萬歷朝,發(fā)生了導致明朝滅亡的第一戰(zhàn)——萬歷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zhàn)。
??后人一提起萬歷,就說三大征,但別忘了,還有第四征呢,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場征戰(zhàn)——薩爾滸之戰(zhàn),關(guān)鍵是還敗了。之后,明朝基本就處于防守態(tài)勢了,任由努爾哈赤在關(guān)外發(fā)展壯大。明朝滅亡之端始于萬歷一朝,但其實后來天啟和崇禎兩朝不是沒有翻本的機會,但都錯過了,所以說“明實亡于萬歷”還算是一個客觀的觀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