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陵沒人盜,為什么清朝皇陵卻被大規(guī)模盜掘?
盜墓是一件可恥的事,但在利益的驅(qū)使下,盜墓之事仍是層出不窮,不光是現(xiàn)代,古代亦有之。
其實這與我國的“厚葬”習俗脫不了關系,而我國的厚葬習俗起源于漢代,這與漢代的“尊儒”思想有關,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儒家相信“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說有孝道的人,很少會犯上最亂,而那些犯上作亂的人,都沒有孝道,“孝”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正是這種思想,漢代非常重視孝行喪儀,皇家更是倍加推崇,形成厚葬的習俗也無可厚非。
因此厚葬和薄葬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哪個時期尊儒,便厚葬,哪個時期重道,便薄葬,除此之外的其它最大的影響因素便是封建社會時期人們的迷信思想。
明清兩個朝代有許多共同的特點,都重視儒家文化,事實上我國的許多朝代幾乎沒有不重視儒道思想的,然而明朝卻是一個特例,幾乎儒釋道三教在這個朝代都比較重視,其中朱棣更是大興土木重建了武當山。
清朝雖然來自關外,但對儒家的推崇絲毫不比我國其它朝代差,因此明清兩朝都有厚葬的習俗,可明朝的厚葬顯然比不上清朝的厚葬,這點可能是明皇陵不被盜,而清皇陵被盜猖獗的一點點原因。
然而明皇陵保存完整和清朝統(tǒng)治者的妥善保護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清朝期間,清政府甚至還派出了保護陵墓的守陵人員,康熙帝甚至還親自祭拜過朱元璋,不管是不是做樣子,這對明朝皇陵的完整保存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還有就是明陵的構造要比清陵堅固的多,而且入口極為,而清陵則不同,入口幾乎都在一個地方,明陵的入口不是固定設在某處,當初郭沫若找了一個月的時間也沒找到墓道的入口,即便是定陵,也是走運發(fā)現(xiàn)了指路石才找到的入口,而且明陵陵墓深度也不是清陵可比的,這無疑增加的盜掘的難度。
而筆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兩朝陵墓的位置,你不妨看看明陵建在什么地方,它坐落在昌平區(qū)天壽山麓,離市中心也不過五十公里,如此眾目睽睽之下,盜墓賊自然不敢公開盜墓。
而清東陵相對要偏僻的多,就算是距離北京少說也有一百二十多里的路程,已經(jīng)到了河北省境內(nèi),因為偏僻,則給盜墓賊增加了機會。
而且兩個朝代結束的時代背景不同,這也是影響兩朝陵墓保存度的重要原因。
不管怎么說,盜墓都是一件令人不齒的事情,這種行為不僅是在破壞古墓中的文物,也是在破壞陵墓中殘留的歷史文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