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丞相”兩者有什么區(qū)別?哪一個權(quán)力更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是重要的官職,可謂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比如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曹操的兩位丞相都掌握各自朝廷的大權(quán)。
正是因為丞相的權(quán)力過大,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正式廢除了丞相這一官職。不過,對于重要文臣,很多人以“宰相”來稱呼,比如明朝大臣張居正,就被后世譽為“明朝第一宰相”。
宰相
宰相是中國古代對于輔佐君主并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quán)力的官員的一種通稱或俗稱,并非具體的官名(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史傳商代有伊尹為相,周代周公為太宰,皆為輔佐君主并掌握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官員,太宰與相就合稱為宰相。宰相聯(lián)稱始見于《韓非子·顯學》。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漢代的丞相可以稱之為宰相,很長時間就是一個人,魏晉南北朝的錄尚書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長官,甚至參加政事堂會議的官員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遼朝早期設北、南面官,有所謂北宰相、南宰相,有學者認為是可汗之下統(tǒng)帥部族的首領(lǐng),非宰輔性質(zhì),存疑。
丞相
丞相與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設置丞相。西漢建立,承襲秦制,設置有丞相,至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為大司徒,這段時間有220年,是歷史上丞相這一官職設置最久的時期。自哀帝至東漢建安十三年(208)這200余年間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復設并任丞相,但時間很短。魏晉南北朝370年間,除東晉初年、北朝較短時間外,不設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時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開元元年(713),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書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廢丞相的1600年間,丞相的設置斷斷續(xù)續(xù),作為官名的丞相在歷史上存在時間并不長。
秦漢時期尚無官品制度,因此秦漢的丞相沒有官品,但丞相是百官之長,其官階是最高的,當時的官階是用秩俸來顯示的,丞相的秩俸號稱萬石。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官人法制度為每個官職設計了任用的資品要求,任官所需要的資品被人們稱之為官品,丞相官品為一品,它的意思是丞相需要由最優(yōu)秀的人來擔任。梁武帝改革,為官品加注,“帝于品下注一品秩為萬石”。這樣官品就有了官階的含義,一品官,就是國家組織中最高的官。唐代的左、右丞相是由尚書左、右仆射改置的,所以其官品從原來的官品。唐代的左、右仆射官品為從二品,左、右丞相的官品也就是從二品。宋代的左、右丞相也是由尚書左、右仆射改置的。南宋乾道8年之前,尚書左、右仆射官品為從一品,改為左、右丞相之后,代替了原來三省長官的地位,官品上升到正一品。元代的丞相官品亦為一品 。
演變
《通志》、《通典》乃至《文獻通考》里面都說:“黃帝置六相。堯有十六相。殷湯有左右相。周成王有左右相?!边@些都不可信?!跋唷弊鳛椤案呒壷帧钡囊馑寄酥链呵镒笥也懦霈F(xiàn),黃帝他們不可能提前知道。
但相國與“丞相”一職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并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于丞相?!妒酚洝分幸灿涊d了漢相國和漢丞相是同時并存的職務,而且漢相國地位高于漢丞相。此外,漢初的各個諸侯國也都同時設有相國和丞相職務,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國溫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另外,相國在同一時間只能有1個。丞相在同一時間可以有多個,
最早的丞相,有史可考的,是出現(xiàn)在秦悼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史記·秦本紀》說: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妒酚洝ら死锛哺拭袀鳌分幸灿杏涊d:“武王立……以樗里子、甘茂為左右丞相”。秦悼武王,在歷史上非常出名,出名原因不是因為生得偉大,而是因為他死得奇特,他就是跟人打賭,結(jié)果舉鼎累得雙目出血、絕脛而死的傻大個兒。可他在正事上絕對不傻,任命的倆丞相可是鼎鼎大名,右丞相樗里疾,可能大家沒有聽過,“智囊”大家知道吧?這個詞的起源,就是秦國人稱贊樗里疾的,可見其人之聰明;甘茂,大家從小就聽說,“十二歲拜丞相”的甘羅,甘茂是甘羅的祖父,自然也不是小角色。
《漢書》中記載如下:“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國,綠綬。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復置一丞相。有兩長史,秩千石。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漢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舉不法。” 但是出土文物證明這個記載是錯誤的。
其后丞相這個職位就存在了,中間也曾改名,比如“大司徒”、“司徒”、“大丞相”、“宰相”、“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樞密使”、“知政事”等等,也時廢時設,中間的變更太多。但大部分時間內(nèi),這個職位還是存在的。
丞相一職在中央政權(quán)里的徹底廢除,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罷丞相之職,建議權(quán)歸六部,決定權(quán)歸皇帝。而最后的三位丞相是李善長、胡惟庸、汪廣洋。為丞相這一制度殉葬的是這最后的三位丞相以及與之有關(guān)聯(lián)的幾萬人:原丞相李善長,在十年后(1390年)李善長以胡黨獲罪,連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處死;左丞相胡惟庸,以謀反罪被處死,株連殺戮者達三萬余人,前后延續(xù)達十年之久;右丞相汪廣洋,也因為與胡惟庸案有牽連,在流放途中被誅殺。
所以有人說,丞相這一制度的開局是個喜劇,而結(jié)尾卻是一個悲劇。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