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文時代有著什么特色?繩文人有著怎樣的生活習慣
日本“繩文時代”距今約1萬年,其名稱因繩文人普遍使用帶有繩紋樣式的陶器而得名。當時,靠漁獵、采集為生的繩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反復實踐,制作出了各式各樣極富力量美感與神秘色彩的陶器?!芭炫刃侣劇す糯囆g”獲悉,此次展覽分六個章節(jié),以“繩文之美”為主題,齊集了從草創(chuàng)期到晚期日本不同地域的佳作,力圖向觀眾呈現(xiàn)凝聚在作品線條、造型之中的遠古居民的技術與思考。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繩文時代的出土文物目前已超過9萬件,其中被指定為日本國寶的6件在本展中第一次同時展出。
生活中的美感
日本舊石器時代結束于1萬3000余年前,學界把隨后的約1萬年的時期稱為繩文時代?!袄K文時代”這一名稱源于當時的人普遍使用帶有繩紋樣式的陶器。在繩文時代開始不久后,冰河時期迎來了終結,日本列島的氣候變得溫暖而濕潤,山嶺森林、河流海洋等景觀地貌逐漸成形。
木制編筐 繩文背簍 繩文時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遠古居民進行著狩獵捕魚以及植物采集等基本的生產(chǎn)活動,并開始了定居生活。在打制陶器、石器這類實用工具之外,繩文人也制作出了裝飾品以及陶偶、石棒等儀式器具。
陶器的出現(xiàn)宣告了繩文時代的開啟。最初陶器作為煮炊的道具而被廣泛使用,但這種單純作為容器的功能在隨后得到了衍生。此外,弓箭、鹿角制魚鉤魚叉等漁獵工具,磨石、石皿(類似于現(xiàn)代的石臼)這類用來搗碎果實、根菜的研磨烹調工具相繼登場,表明了繩文人為了順應新的自然環(huán)境而迸發(fā)出的創(chuàng)造力。
陶制耳飾 繩文時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美的演變
繩文陶器的制作和使用跨越了近萬年。在這漫長的進程中,陶器的造型之美得到了不斷的詮釋和演繹。根據(jù)時期和地域的不同,器具的搭配自不用說,容器的形狀與紋路也有著巨大的差異。火焰形陶器便是在對美的不斷演繹過程中誕生的。它作為繩文陶器的代表作品時常得到介紹,故而為人們所熟知。
單嘴深缽形陶器 繩文時代(前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繩文陶器的紋飾,有些是用指甲、指尖、捻線、貝殼或木制竹制的棍棒、刮鏟等道具在容器表面繪制的,有些則是利用在容器表面黏附粘土來表現(xiàn)紋路。
深缽形陶器 繩文時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在草創(chuàng)期·早期·前期,繩文人通過使用各種道具在陶器表面繪制趣味性十足的紋飾來對美進行闡釋;進入中期后,人們開始通過在容器表面黏附粘土這步工藝來為陶器注入美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火焰形陶器上的立體裝飾物;后期·晚期紋飾的特征則表現(xiàn)為用木棒、刮鏟等來刻畫線條追求構圖之美。
壺形陶器 繩文時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美的競演
繩文文化像一朵瑰麗的鮮花綻放在亞洲大陸東端的日本列島之上。以漁獵采集為主的生產(chǎn)方式孕育出了世上最古老的繩文陶器,其造型美感即使是在世界史前陶器中也是出類拔萃的。在不同時期、地域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萬千美態(tài)的繩文陶器享譽國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說是火焰形陶器。
彩陶缽 新石器時代(后期)馬家窯文化·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800年左右
視線轉向歐亞大陸。在正值繩文時代中期的歐亞大陸上,人們進行農(nóng)耕畜牧生產(chǎn),并開始了金屬器具的生產(chǎn)制作。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不僅誕生了由王、權力者統(tǒng)治的都市,工匠們在瓦窯里燒制的陶器也開始作為商品大量生產(chǎn)流通。在這些地區(qū),人們根據(jù)實際用途設計陶器的造型,并在其表面描繪彩色圖案、打磨光滑。
無紋壺 阿卡得王朝時代·公元前2300年左右
在本章,我們可以欣賞日本列島陶器和歐亞大陸陶器的美的競演,并探討不同社會、文化孕育出來的不同形態(tài)的美。
繩文美的巔峰
雖然在歷時萬年的繩文時代誕生了很多不同形態(tài)的作品,但在所有出土品中,被認定為國寶的有且僅有六件。最初被認定為國寶的陶器名為《繩文的維納斯》。它在距離現(xiàn)在并不久遠的平成7年(1995)獲得國寶稱號,這也從側面表明了近年以來人們才開始從社會、文化層面去關注、評價繩文時代。
火焰形陶器 繩文時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火焰形陶器可以稱得上是繩文陶器的代名詞。容器表面噴薄欲出的遒勁有力的裝飾獨具風格,表現(xiàn)出了繩文人豐沛的創(chuàng)造能力。繩文社會出現(xiàn)過幾次安定期,中期便是其中一段穩(wěn)定的期間。成為國寶的《繩文的維納斯》、《繩文的女神》都是中期的作品,它們的登場宣告著當時的文化正處于成熟期。
繩文的維納斯 繩文時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祈福陶偶、陶器的美感與造型
繩文人制作陶偶、陶器用于祭祀祈福,可以說祈福陶偶、陶器代表了繩文時代另一種形態(tài)的美。陶偶普遍是人形陶制品,最初出現(xiàn)在繩文時代初期。最開始的陶偶雖然沒有頭部和手腳,但由于出現(xiàn)了乳房這一明顯特征,我們可以認為其表現(xiàn)對象為女性??v觀整個繩文時代,孕育生命的女性一直是陶偶不變的表現(xiàn)主題,故而我們可以推測這類陶偶是為了用來祈求平安分娩和谷物豐收。另一方面,石棒作為象征男性的造型,出現(xiàn)在繩文前期后半段。由于曾發(fā)現(xiàn)過極度形似男性生殖器官的石棒,因此可以考慮這種陶偶是為了祈求子孫滿堂、五谷豐登。
遮光器陶偶 繩文時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與普通陶器上裝飾的抽象紋路圖案不一樣,有一類陶器上繪有人或動物。這類陶器不僅僅只是作為容器而存在,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繩文人思想的傳遞媒介。另外,也有父母向孩子表達關懷的附手足形陶制品、為了祈求食物豐收而懷抱敬畏之心制作的動物形陶器等等。
人形裝飾有孔附沿陶器 繩文時代(中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另一種維度的繩文魅力
明治時期進行的大森貝冢發(fā)掘成為日本近代考古學的發(fā)端,也是在這次發(fā)掘中,人們發(fā)現(xiàn)了“繩文”。與考古學研究發(fā)現(xiàn)的“繩文”不同,日本的作家和藝術家們發(fā)現(xiàn)了散發(fā)著無窮魅力的另一種形態(tài)的“繩文”。曾經(jīng)斷言“藝術即大爆炸”而為世人所知的岡本太郎(1911~1996)稱自己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看到的繩文陶器,以“讓人失聲大喊的迫力”沖擊他,撼動瓦解了他自身曾對藝術本質進行的思考和定義。
巖偶 繩文時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
其實早在岡本之前,就已經(jīng)有很多作家熱愛繩文作品的故事為人們廣知。民藝運動的發(fā)起人柳宗悅(1889~1961)為了保存巖偶,特意制作了專用的收納箱。織造染色專家芹澤銈介(1895~1984)曾將自己珍藏的陶偶畫在插圖中。另外,可能知道的人不多,陶藝家濱田莊司(1894~1978)曾與自己的徒弟島岡達三(1919~2007)一同制作繩文陶器,并將其作為教學素材。后來,島岡達三將這種制作經(jīng)驗與父親編絲師島岡米吉的技術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全新的美——繩文象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