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時期的翰林學士權力有多大?
翰林院這一機構,在過去的中國,已經存在了上千年的歷史?!焙擦衷骸斑@個詞語的含義,指的就是文翰如林,文人薈萃的意思。最初設立翰林院,就是希望能把全國的文人才士都招攬過來,輔佐皇帝,為朝廷效力。
清朝當年在關外的時候,也設立過類似的機構。不過,當時的機構都很簡陋。常常把好幾個不同類型的機構,合并在一起?;侍珮O設立的文館,以及后來廢文館,改設”內三院“,都包含了翰林院的功能。
當時的”內三院“,隱然成了皇宮中的”內相“。朝廷大小事務,皇帝生活起居,內三院都有參與。到了清朝入關以后,這種機構肯定是不適合的,便專門設立了翰林院。
不過,這個翰林院跟最初設立的時候,職權縮小了很多。過去翰林院可以參與皇家機密,處理奏疏等。
但是在清朝的時候,翰林院的職權,基本都是文書工作。給皇帝講課,編纂書籍,翻譯文書,主持科舉考試等。在這段時間內,翰林衙門一直在經歷變動。大學士馮銓奏請皇帝,把翰林衙門從過去的五品,直接提拔為三品。
后來又專門設立了”翰林院掌院學士“的專任官員,由滿、漢兩位大臣擔任,底下設立侍讀學士、侍講學士。這一官職,一般稱為”掌院學士“,或者”翰林“。
雖然處理的都是文書工作,但翰林院掌院學士這一職位,還是非常吸引人的。因為這是一個很有含金量的官職。僅是一般的翰林,在清朝的時候,都是一個被很多官員向往的職位。
這是因為翰林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便是為朝廷培養(yǎng)高級人才。從翰林院出來的,京官中的大學士、尚書、侍郎,地方官中的督撫藩臬,都有機會擔任。如果不是翰林院出身,以后是沒有機會入閣,充當大學士、協(xié)辦大學士等最高榮譽職位,死后更不能謚”文“。所以,能被選為翰林院掌院學士的官員,都是朝廷重臣。
清朝官員非常看重科舉、翰林的區(qū)別。晚清時,李鴻章跟左宗棠吵架。李鴻章嘲諷左宗棠沒有考上科舉,左宗棠大怒,一封奏折上去,自己要回京城考試。
最后鬧得不可開交,還是慈禧親自出面,才暫時結束這場爭吵。由此可見,翰林在清朝官員心中的分量。
作為翰林院長官的”掌院學士“,自然地位更高。作為一個從二品官員,”掌院學士“當然可以享受從二品級別的待遇,比如俸祿、住房,以及退休后的種種優(yōu)待。
雖然這一職位的職權不大,但因為所處位置的特殊,他們可以發(fā)揮很大的影響力。
”掌院學士“可以直接跟皇帝溝通,對皇帝施加影響?;实鄣囊粋€決定,可能會改變整個國家軍政大事的施行。另一方面,因為入選翰林院的官員,將來基本可以成為朝廷高級官員。
”掌院學士“跟這些人之間,存在一種比較特殊的關系。當然,”掌院學士“的這種影響是比較間接的。不過,依然不能完全忽視。
相應的,在職權之上,朝廷對”掌院學士“也會有很高的要求。順治時期,翰林掌院學士需要接受皇帝親自面試。考核通過后,才可上任為官。雍正時期,皇帝提出:”翰林之選尤重慎重,必人品端方,學問純粹。“
因為翰林院要給皇帝講課,沒學問是不行的。翰林院要主持科舉考試,沒有德行是不夠的。所以,在清朝的時候,從這一職位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多后來位居中樞的大臣。不過,隨著清朝的衰落,翰林院可以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翰林院掌院學士這一職位,也在晚清時被裁撤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