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見”、“常見”和“空見”含義
這一篇我們講講“有見”、“常見”和“空見”。這三個概念并不復(fù)雜。如果你領(lǐng)悟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看到的是“五蘊皆空”,那你的眼光就是“空見”,你透過表象看到世界的本質(zhì),這個本質(zhì)是“不恒常,無自性”,也就是“空”。
如果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無常”而是“有?!保皇恰盁o我”而是“有我”,那你的眼光還停留在“常見”和“我見”上邊。
我們舉個例子吧。假如有個叫歐陽峰的人站在你的對面。這時有人問你“歐陽峰在哪兒?”,你指了指對面的歐陽峰,那么這就是“我見”。
如果問你“歐陽峰在哪兒?”,你撓撓頭,想了想說:“昨天我還看見他呢?!边@是“常見”。因為你的分別心太重,沒辦法領(lǐng)悟佛法的真諦。
但是如果我們領(lǐng)悟了佛法的真諦,破除了“常見”和“我見”,就會尷尬地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和人溝通了。
如果有人問你“歐陽峰在哪兒?”,你會回答說“沒這個人”,這就是“空見”。但是如果歐陽峰昨天殺了人,警察調(diào)查這個案子,問你“歐陽峰昨天在哪兒?”,你雖然目擊了歐陽峰全部的行兇過程,但這時候你懷著“空見”,露出一臉茫然,說沒有這個人。估計你也會因為包庇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正因為佛法不能全部照搬到俗世生活中來,所以學(xué)佛要遠離塵囂,到深山老林里去,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如果你身邊大都是俗世中人,那么也不妨入鄉(xiāng)隨俗,用“常見”和“我見”來回答問題。但無論如何,你心里始終都要明白這只是不得已之下的隨俗,并不是正確的見識。
“空”和“無”是佛法真理,這是“真諦”;俗世的日常生活或多或少都要從俗,這叫“俗諦”?!罢嬷B”,絕對正確;“俗諦”是打了折的“真諦”,是通往“真諦”的中介,不可靠卻離不開。我們現(xiàn)代漢語當(dāng)中的“真諦”一詞就是從這里來的。
當(dāng)然,就像許許多多的概念一樣,佛教的各宗各派對“真諦”、“俗諦”的解釋各不相同。正如“極微”到底有沒有,有部派說有,大乘各派說無。
從真諦的角度來看,人的本質(zhì)就是五蘊的因緣和合,這些因緣的本質(zhì)就是無常,就是空和苦,空就是無我。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