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務府總管是干什么的 官職又是幾品官呢
清代自關外時就建立了內務府這個其他王朝所沒有的特殊機構,說白了,內務府就是皇帝的總管家,負責皇室的飲食起居和一切皇家事宜。因內務府任官者主要為旗人,且總體龐大、內部機構復雜,且行政上具有獨立性。所以本文對內務府進行一個大致的介紹。
之所以說內務府龐大,主要是因為他的名下設有60多個機構,如果再把某些機構下的分支機構計入,則有170多個,這個數字比六部的總數還要多。在鼎盛時期,在內務府當差的人數竟有3000多人,占了很大的比例。
首先來講講內務府的職官。
內務府堂署,指內務府最高機構之衙署,所設職官有:總管內務府大臣,或稱內務府總管大臣,無定員。康雍時期一般不超過5人,乾隆以后多在5人以上,嘉慶時6人左右,多時達9人。
總管大臣總掌內務府事務,并輪流值宿宮中、圓明園。此外,若皇帝親祭奉先殿、壽皇殿、拜堂子等,皇后行先蠶、躬桑之禮,則侍奉、承應;后妃出入宮中,總管大臣1人扈從。內閣如用御寶,總管大臣會同內閣大學士監(jiān)視用寶。
內務府總管大臣的品級清初時稍低,總管大臣為三品。因當時內務府是三品衙門,所用的官印系銅質,低于各部院。雍正元年始提高為銀印;雍正十三年,內務府總管大臣品級升為六部侍郎同,為從二品,改鑄給二品銀印;乾隆十四年,又隨侍郎同升為正二品,至此固定。
內務府堂署的職官,也經歷由低到高、由少到多,最終正規(guī)化的過程。順治十一年,僅設筆帖式16人,當時的主要機構是太監(jiān)十三衙門,順治十八年裁撤,復設內務府衙門??滴跏暝鲈O主事2人,為正六品。
內務府堂署官最高職務是郎中,正五品??滴跛氖?,曾設立郎中1名,由河務官齊蘇勒擔任,此后再未設郎中,至雍正十三年又復設,始固定,而筆帖式,則陸續(xù)增設,最后固定為64人,此后,又增設委署主事。
堂署所設郎中又稱坐辦堂郎中,與其下主事等掌本府各支機構司級官,郎中、員外郎、主事以下文官銓選,以及章奏文移、本府公文、檔冊之查核等事。雍正十三年后,又增管本府各分支機構所辦事之督催,并記錄其功過,按期上報以定獎懲。其最重要的事務,是辦理本府文職官之銓選??偣艽蟪纪獬?,則在京事務由堂郎中代辦。
內務府主體事務機構
內務府主體事務機構為“七司”和“三院”。七司即廣儲司、會計司、慶豐司、掌儀司、都虞司、慎刑司和營造司。會計司、廣儲司類似外朝的戶部。會計司掌內務府旗人人口及內務府地畝、莊園租賦之收支、稽核等,其相關衙署,有三旗銀兩莊頭處。
廣儲司掌本府庫藏出納,供應皇帝、皇室用物及賞賜、典禮用品。另外,這兩司還兼掌其他相關事務,如,會計司掌宮女、太監(jiān)、乳母等選用,本府旗人之旌表;廣儲司掌各類器物之制作,織造等。
慶豐司,專掌本府京內外牛羊牧養(yǎng)之供用,這一機構職掌,帶有滿族皇室經濟方面的民族特色。掌儀司,類似與外朝的禮部,掌皇室諸禮儀、奏樂及生育記錄、婚喪嫁娶等事務,兼管太監(jiān)之升降調任。都虞司,類似外朝的兵部,掌本府武職官員之銓選、甲兵之挑補給俸銀等事,兼理府屬山澤采捕事務。慎刑司,類似外朝的刑部,掌包衣旗人及宮廷役人之刑罰。營造司,類似外朝的工部,掌府屬諸工程修繕及器物制作。
三院,為上駟院、武備院、奉宸苑。上駟院,掌御用及宮廷用馬、駝之牧養(yǎng)與供用。武備院,掌御用、官用武器等相關物品的制作與供用。這兩個機構年的設置與清代滿族皇室的尚武傳統、重視騎射武事有關。奉宸苑,掌京城內外景山、西苑、南苑、圓明園、暢春園、清漪園、靜宜園等皇家園囿及相關事務。
內務府是個十分復雜的機構,上面提到的僅僅是他的職官和下設機構,其實它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廣泛。凡是和皇室相關的都有內務府出面,這些主要有上三旗包衣組成的天子家奴,事實上是皇帝最為親信之人。因此,時人都認為,內務府是大清油水最多的衙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