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么給人感覺清官那么多呢 真相卻是這樣的
還不知道:清朝也沒有貪官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翻開中國歷史,就能看到奇怪的一幕,即:談到明朝清官,翻來覆去就海瑞等少數(shù)幾人,相反貪官非常多,但談到清朝清官,卻是一說一大堆,比如湯斌、于成龍、孫嘉淦、施世綸、劉墉、曾國藩等,前前后后至少10多個廣為流傳的。
其實,不僅明朝給人印象貪官眾多、清官稀少,而且漢唐宋元都是如此,唯獨清朝給人清官多的感覺。那么,為啥清朝的清官如此之多?
需要說明的是,清朝和明朝官員俸祿一樣,而且明朝物價較低,清朝物價較高(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銀大量涌入中國,導致貨幣貶值),反正清朝官員靠死工資,基本上別想讓一家人小康生活。
首先,清朝歷史上的某些清官,是不是真清官?
受清宮劇戲說的影響,原本并非清官之人,如今堂而皇之的成了清官,最典型的是劉墉。
劉墉名氣非常大,鼎鼎大名的劉羅鍋就是他,但劉墉爺爺劉棨是四川布政使,父親是劉統(tǒng)勛。鮮為人知的是,劉墉當官不用參加科舉,而是直接參加殿試,最后成績還算行,但真正起家是靠主動掀起的文字獄(本已平息,卻被劉墉又挑出),從而得到乾隆欣賞。
當然,官三代也有一顆清廉的理想,不能因此否定劉墉清廉,然而劉墉北京居所的驢肉胡同(禮士胡同),簡直豪到天了,清朝人也看不下去,留下“(劉墉)故地在驢市胡同西頭,南北皆是”的記載,真正清廉之人,能在北京二環(huán)之內(nèi)置辦如此房產(chǎn)?
更為夸張的是,劉墉用的紙張,都布滿了金絲。演和珅出名的王剛,在鑒寶時說了這么一句話,令人捧腹:“這老東西,騙了我這么多年!”
其實,不僅是劉墉,清朝還有一些官員,比如施世綸、李衛(wèi)、田文鏡等人,要么是官后代,要么是捐官出身(花錢買官,豈能不撈回來),即便他們不貪,不會利用手里權力,讓家族得利?因此,宣傳他們是大清官的人,真不怕天打雷劈!
其次,清朝清官有沒有宣傳,或者夸大的嫌疑?
翻開中國歷史,會看到有趣的一幕,除了清朝皇帝,其他王朝的皇帝,鮮有夸贊官員清廉的。海瑞夠清廉吧,萬歷皇帝夸他是清官了嗎?沒有,海瑞清廉是真清廉,靠的是身體力行,從而形成天下共識,但清朝的清官,往往需要皇帝蓋章確認一下。
康熙稱贊于成龍是“天下第一廉吏”,稱贊張伯行是“居官清正,天下所知,為天下清官第一”,稱贊施瑯兒子施世綸(做官起點是泰州知府,一生都是肥缺)是“江南第一清官”,嘉慶稱贊朱珪“半生惟獨宿,一生不言錢”.......所以這些人就此名垂中國清官史。
當然,不是說于成龍、張伯行等人不是清官,而是說康熙給予的名頭,是不是太過了?畢竟,于成龍也好,張伯行也好,在中國歷史上并不鮮見。
至于其他王朝的清官,其實也很多,比如漢朝張湯,明末袁可立等人,只是缺少宣傳、缺少皇帝金口罷了。
第三,為何清朝滿蒙無清官,反而漢人多清官?
翻開清朝的清官榜,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寒酸的清官,無一例外的都是漢人,而沒有滿蒙官員(包括入關之前的漢八旗,后加入漢八旗的漢人不算),為什么?
道理很簡單,人家入關是來享福的,又豈能吃苦?至于為何都是漢人,除了老實人、不會貪等之外,還和文人追求有關。
古代官員的追求,可以用“修身齊家平天下”來概括,但清朝獨特的政治生態(tài),只準文人修身齊家,卻不準治國平天下,因為這是清朝皇帝才能干的事情??滴鯐r期,甚至把解釋儒家經(jīng)典(即道統(tǒng))這樣傳統(tǒng)的士大夫事業(yè),也給拿走了。既然如此,清朝官員如何才能出名?
寫文章,有文字獄風險;平天下,皇帝又不讓干;罵皇帝,可能立馬被砍.......于是,一些喜歡博取名聲的士大夫,大概只能做清官了。只要身子受點苦,腸里沒油水,卻可以留下千古美名,這也不算錯。大清官湯斌、孫嘉淦(gàn)等人,基本上是這么做的。
清朝之所以給人印象清官多,未必是真的多,而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不負責任的清宮劇,將劉墉、紀曉嵐等刻畫成清官形象,還有康熙的評價,直接拔高了這些清官的歷史地位等??偠灾?,每個朝代清官都不少,只是清朝的會宣傳,后人會贊美罷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