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免死金牌起源于什么時候?真的可以免死嗎?
一、漢代起源
免死金牌屬于民間稱呼,官方稱其為“丹書鐵券”,或者“丹書鐵契”,是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quán)憑證。
劉邦建立漢朝后,為了籠絡手底下那幫幫他打江山的布衣將相,首次發(fā)明了丹書鐵券。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記載,“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谑巧暌缘?,重以白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
此時的丹書鐵券雖然沒有明確的指出“免死”功效,但其所承諾的子孫后代可世享榮華富貴卻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短短五年后,韓信謀反被誅,彭越,英布等人也先后被誅,就連蕭何也差點成了刀下之鬼。此時的丹書鐵券對于免死來說功效甚微。
據(jù)太史公司馬遷統(tǒng)計,漢初有百余人獲得丹書鐵券,然而得以保全的只有五人而已。
二、唐代免死
到了唐朝,丹書鐵券明確有了免死的功能,有的甚至能免死九到十次。
《輟耕錄》記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p>
然而擁有兩次免死特權(quán)的開國功臣劉文靜,卻因為誣告謀反被李淵直接處斬,而且從頭到尾也沒人提及丹書鐵券。
要知道,在建唐的過程中,劉文靜的功勞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
而我們最熟悉的丹書鐵券,莫過于《水滸傳》中小旋風柴進家的丹書鐵券。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從后周柴家手得皇位。的趙匡胤,為了安撫民心,不得待柴氏子孫。故而賜柴氏“丹書鐵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然而北宋后期綱紀不振,朝中奸臣當?shù)?,對于太祖所賜丹書鐵券更是置若罔聞。
三、明完善
到了明朝,丹書鐵券有了更完善的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34人獲公爵、侯爵封號,并被賜予“丹書鐵券”。
明朝的丹書鐵券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然而十年后,朱元璋便開始大開殺戒。
前有胡惟庸案,十年間誅殺開國功臣及其家眷三萬多人;后有藍玉案,誅殺名將后人一萬五千多人。就連早已告老還鄉(xiāng)的功臣李善長,也未能避免被滿門抄斬的悲慘下場。
至此,開國功臣被誅殺殆盡,丹書鐵券在朱元璋這里保命的功效幾乎為零。
所以看似至高榮耀的丹書鐵券,卻是一把雙刃劍,而其所存在最大漏洞,正是最終解釋權(quán)歸皇帝所有。
能獲得此殊榮的都是有大功于社稷之臣,而功高難免震主。所以與其說它是免死金牌,倒不如說它是催命符更為妥當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