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南國藝術(shù)—端硯
一、端硯的歷史始于初唐,一千多年來,基本上繼統(tǒng)不絕。
二、端溪硯石采自眾多坑洞。不同坑洞的石材各有特色,亦表現(xiàn)為名目繁多的石品花紋,例如石眼、魚腦凍、蕉葉白、火捺、青花等。
三、端硯美材,固然得天獨厚;而成為工藝名品。此外附隨刻硯藝術(shù)的,尚有硯盒的裝潢藝術(shù)。盒材包括紫檀、酸枝、花梨等佳木,亦有鑲嵌美玉,牡丹綠葉,木石為盟,與原硯妙合為一,足堪賞玩。
四、端硯的觀賞價值,在石材與刻工之外,歷代名家的手澤珍藏,亦而增添一份歷史文化的悠然向往之情。古代名人墨客在以此為文房清玩之際,鐫詩題銘,點畫鉤勒,遂使一方頑石,成為詩、書、畫、雕刻兼容并學(xué)的綜合藝術(shù)品。
五、端硯為文房四寶之首,在各種文玩之中特邀青眼,尤在于蘊藏其間的觀賞哲學(xué)。
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xiàn)了依靠采硯石、生產(chǎn)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里,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嶺,氣勢磅礴,重巖疊翠。端硯名坑中的水巖(老坑)、坑仔巖、麻子坑、朝天巖、古塔巖、宣德巖......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fēng)景如畫的環(huán)境中。生產(chǎn)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shù)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并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
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石質(zhì)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yán)密,制成的端硯具有呵氣可研墨、發(fā)墨不損毫、冬天不結(jié)冰的特色外。還與其開采、制作的艱辛有關(guān)。一方端硯的聞世,要經(jīng)過從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shè)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十多種艱辛而精細的工序。采硯石無法用機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為主。歷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脈走向,順其自然向深層采掘,從接縫處下鑿。采出來的硯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屬難得。坑道向下傾斜、曲折蜿蜒,工人進出要下蹲彎腰,有些地段僅能容一人裸體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賒。刈取紫云煩鏤削,千金一砍未為奢。"
加上歷代制硯藝人的精雕細作,使其造型式樣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實用型逐漸提高到明清時期的實用與欣賞相結(jié)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藝美術(shù)的行列?,F(xiàn)在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shù)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聞名遐邇。使來肇慶觀光的中外游客無不以擁有一方工藝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硯為榮。
現(xiàn)今,世界上最大的端硯是由我廠制作的《端溪龍皇巨硯》,其長為2.76米,寬2.16米,厚0.21米,重達二噸。被譽為"中華文化瑰寶",并入選《大世界基尼斯紀(jì)錄大全》?,F(xiàn)收藏于鼎湖山寶鼎園內(nèi)。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