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正月初七
夏歷七月初七日,民間稱為“七巧節(jié)”、“牛朗織女相會日”,但在惠來葵潭鎮(zhèn),人們只稱此日為“阿婆生(生日)”,并相繼祭拜她。
阿婆,相傳乃古時(或曰宋代)潮汕的一位婦女,因愛惜四鄰嬰幼,并樂為街坊看管小孩,且在哺兒育女和調(diào)教孩子方面又有一套獨特的本領(lǐng),而深受大家的愛戴,美名漸漸遠揚,邊皇帝也很器重她。
因當(dāng)時宮中有一皇子(有說是宋仁宗)出世不久,便日夜啼哭,小生命危在旦夕,眾大臣及御醫(yī)們都想不出好辦法,皇帝老子更是亂了套。遂張貼皇榜招募民間賢婦進宮調(diào)教醫(yī)治皇子。應(yīng)者寥寥,且俱不中用。消息很快就傳到這位潮汕婦女的耳中,她便決定上京試一試。因為皇太子也是人,并沒有什么難調(diào)教之理,況且幼兒疾病也并非可怕。說來也是,皇太子在她的悉心護理和調(diào)教下,病也好了,人也規(guī)矩了,不再吵鬧啼哭了。皇帝老子一時龍顏大悅,便御駕親臨,想加封于她。正在喂哺護理皇子的她,不知皇帝駕到,一時慌亂了手腳,情急之下便一頭躲進皇子眠床底下,頓時昏了過去。等到皇帝知曉,她已氣絕了?;实凵顬橥聪В旒畏馑秊樯倌陜和谋Wo神,主管人間嬰幼兒的生命和健康,并尊敬地稱呼她為“阿婆”(民間俗稱為“眠床腳婆”)。相傳阿婆是在七月初七日死的,是日按理應(yīng)是忌日,但民間卻稱此日為阿婆成為神的生日(民俗諱死)。這一天,有孩子的家庭,便將阿婆的靈“請”至家中供奉祭拜,一直供奉到孩子虛齡十五歲,于這一天(七月初七日)舉行冠笄儀式(稱為“出花園”)時為止。出了“花園”也就不用再拜阿婆了。
阿婆的神位一般是供在孩子睡覺的眠床下。神位旁邊放一顆象征膽子的鵝卵石和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祭拜時供奉一些飯團、魚肉、粿品,紙錢及紙制“婆衣”(供阿婆用的壽衣)。祭品逐年有所增加,至“出花園”時為最豐盛。據(jù)說,孩子的“膽子”在這位阿婆的調(diào)教和護理一,其膽量便會與日俱增,孩子日后走出在父母撫育下如同草木芳菲的“花園”之后,到外邊的廣闊地方去,就不會畏懼膽怯,停滯不前了。因此,阿婆在當(dāng)?shù)厝说男哪恐胁⒉皇巧?,而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婆媽。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