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俗諺—無好家神通外鬼
潮汕文化—潮汕俗諺—無好家神通外鬼,潮汕俗語“無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這個俗語來源于一個民間傳
潮汕俗語“無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這個俗語來源于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某鄉(xiāng)有一戶貧窮人家,生活十分困難,常常缺米斷炊,過年過節(jié)也只能向人家借一點錢勉強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總覺得供奉的東西太少了,不若大戶人家,有肉有菜。于是越想越生氣。某日,閻王要抓一個替死鬼。正巧這事被灶神得知,他覺得報復的機會來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薦”自家的主人??珊捱@位“家神”不但沒有保佑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來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為都為主人夢中獲悉,醒來后氣憤萬分,遂將灶神牌位扔出門外,連聲罵道:“無好家神通外鬼!”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潮汕文化—潮汕俗諺—鬼簿尋無
有一個落神婆(巫婆),在老爺宮前吹噓老爺(菩薩)如何靈驗,說誰對老爺不恭敬誰就要遭到他的懲罰。有個后生哥當眾跳出來,說他敢在老爺頭上動土。落神婆說:“那你一定要遭到報應的。”那天夜里,后生哥蒙著頭光著屁股披著棕蓑衣,帶著鐵錘跳上神龕前案上,他倒立著骨背靠著老爺,棕蓑衣貼著老爺?shù)谋亲雍脱劬?,屁股貼著老爺?shù)淖彀停瑦灥美蠣敓o法反抗。他這才轉身對準老爺?shù)奶祆`蓋,用力就是一錘!老爺痛得叫不出聲。這后生哥才跳下來,以手著地倒立走出廟外。事后這老爺把案子告到閻羅王那里,要閻羅王將這個大不敬的人抓到陰間問罪。閻羅王問其特征,老爺說:“這個人長手短腳,嘴巴又大又臭,堵得我透不過氣來;胡子又長又硬,扎得我睜不開眼?!遍惲_王立刻命令判官查找那個人。誰知尋遍鬼簿,都查不到有此特征的人。于是“鬼簿尋無”便成了一句俗語,用來表示某些行動乖張,世上少見的人。
· 潮汕文化—潮汕俗諺—破鼓好救月
潮汕俗語“破鼓好救月”,意思是說廢物有時也可派上用場,勸誡人們不要輕易暴殄天物。這句俗語的起源在于們們對月食這一自然現(xiàn)象缺乏科學的知識。古時每當月食的時候,人們總感到神秘兮兮,剛才是星月燦爛,突然之間,星月無光,天體漆黑。于是人們便認為,這是一只天狗把整個月亮吞下去了。為了拯救月亮,于是月食的時侯,人們便相約敲鑼打鼓,大聲吶喊,借以“嚇”天狗?!捌乒暮镁仍隆敝f,就是由此而來的。
· 潮汕文化—潮汕俗諺—好耳聽石二
“好耳聽石二”常用來形容人聽錯了話,領會錯了意思。關于這個俗語,還有一個故事。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兩個小偷悄悄地翻過庵堂的高墻,爬到屋頂上,想要到尼姑的廂房里行竊。他們分好了工,年紀較大的在外頭把風接應,年紀較輕的鉆進房里。這進四周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這個小偷邊走邊摸索,摸了很久,才發(fā)覺前面是尊佛像,心中一驚,原來弄錯了地點,這里不是廂房,而是佛堂。便自言自語地說:“糟了,是佛!”房頂上的小偷年紀大了一點,耳朵有點背,再加上做賊心虛,慌里慌張,聽不清楚,以為是摸到秫(糯米)。就低聲問:“是秫?”下面的小偷本來就生氣,聽上面的這么回應,沒好氣地回答說:“好耳!”上面的賊正希望下面的賊多拿一點,一聽十分高興,連連說:“石二,每人六斗?!焙髞?,這兩個小偷都老了,不再行竊了,便把這個笑話給抖出來。于是,民間便有了“好耳聽石二”這慣用語。
· 潮汕文化—潮汕俗諺—過去無店鋪
“過去”在這里是再往前走的意思?!暗赇仭敝傅氖锹眯姓咚扌目蜅?。整句的原意是:旅行者們,這里正是可以安業(yè)的旅店,再往前走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其比喻義是告訴人們作事要抓往眼騰騰的機會,猶如北方話說:“過了這村,沒有那店?!惫糯年懧方煌ㄖ饕且揽抗俚?。在官道的各個路段設有驛站,經(jīng)供官府人員宿歇。但民用的驛站,在潮州口語中通稱為官鋪。通常是每十里左右設有一“鋪”,故十里路潮語慣稱為一鋪路。今天仍有不少以鋪為名地方,如鐵鋪、鳥藪鋪、馬厝鋪……等。當旅客跋涉趕路至日暮時,總是要尋找宿歇的場所。所以計算路程與安排宿就必須恰當處理,有時遇上僻遠地方就不是十里就有店鋪可安歇,若只顧趕路,有時就會“過去無店鋪”了。
· 潮汕文化—潮汕俗諺—戲鑼無響錢免還
“戲鑼無響錢免還”,這一句潮汕俗語,說的是有約定的事,甲方若沒有踐約,乙方就不用負責任了。檳江北河流經(jīng)漁湖半島東偶水葫蘆縮腰處,水域成灣,盛產(chǎn)鮮美的鱭魚。歷史上在這里有一個股份制的漁區(qū),置大網(wǎng)船一只,八名漁工作業(yè),每年2至6月為魚汛期,獵魚甚豐。因屬股份制,每年標得者便有捕魚權。為優(yōu)惠村民,自漁區(qū)開創(chuàng)就俗成一例,汛斯村民到船買魚,可不付現(xiàn)錢,記上賬。等至八九月漁主請潮劇酬神,叫演“網(wǎng)船戲”。戲鑼一響,買魚欠賬者錢就必須還清,誰也不得違例。這是昔年俗成的民規(guī)。一年,標主是一個“名色有限”的人,為懲罰他,村中一個刁鉆的窮紳遂心存—計。自漁區(qū)開業(yè),他便3天兩次到船上買魚,每次是三是二,都統(tǒng)統(tǒng)記在賬上。鱭魚汛過后,九月里漁主請戲擇日準備演出收魚錢。誰知午后戲剛上臺,鑼還未響,縣里就來了4名“政警”,氣勢洶洶爬上臺說要收“戲厘”(稅),開的是天價,便與戲班吵起來,并故意扭打。漁東主來了也沒辦法。結果...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