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文化—民族風(fēng)情—東北三大怪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
“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是“東北三大怪”第三怪。
說怪,其實并不怪,“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說的是“悠車子”,是北方民族的一個重要育兒習(xí)俗。
北方民族早期婦女和男人一塊外出勞作,為了照料方便,孩子從小就隨著父母外出,“繩之以板”掛在馬上。蒙古族、赫哲族、鄂倫春族、滿族等盛孩子的“悠車”掛在勒勒車上。后來游牧民族走出草原,定居下來,便開始了“掛在房梁上”悠車育兒階段??梢赃@樣說,悠車子不但搖大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搖大了馳騁中原的努而哈赤……
悠車是滿族撫育孩子用的工具。悠車形似船,用繩子系在大梁上。當孩子要睡覺時,母親就把他抱進悠車里,邊唱邊悠,孩子很快就入睡了。
這種有趣的悠孩子工具,是聰明的關(guān)東婦女發(fā)明的解放自己的工具。東北的婦女勞動量很大,她們往往是手里干著活,嘴里哼著搖籃曲或嘮著喀。為把自己解放出來,琢磨著創(chuàng)造一種工具,既能讓孩子睡覺又能干活,悠車子應(yīng)運而生了。
這里還有一個有關(guān)悠車子的傳說:
過去東北森林茂密,虎狼野獸成群,男子在外以狩獵和種田謀生,女子在家操持家務(wù),女子為防止自己干活時,孩子被野獸侵襲,就把襁褓中的小孩放在柳條編的小筐里,吊在樹上或房梁上悠,孩子在籃子的悠蕩中玩耍或睡覺,不哭不鬧。野獸來了,看見孩子被吊在半空,也只好望空興嘆。這種方法即哄孩子不哭又安全,體現(xiàn)了東北婦女的聰明伶俐,所以在偏僻農(nóng)村延續(xù)至今。據(jù)說,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有一個媳婦,丈夫常年在外,她帶著孩子過日子。每天還要下地干活,沒辦法,就把孩子裝在一只筐里背著下地。地邊上有一棵樹,到了地頭.她把裝孩子的筐掛在樹上,然后才開始干活。一天,她正在干活,聽到有動靜,循聲望去只見樹下有一只小鳥在打滾。她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只小烏鴉從樹上掉下來,把腿摔斷了。媳婦是個好心人,就扯塊破布把小烏鴉的傷腿包扎好,又送到樹上的烏鴉窩里。轉(zhuǎn)眼到了夏天。這一日,她照樣到地里干活,把孩子睡覺的筐掛在樹上就忙開了。突然,草叢里跳出一只。媳婦想,要能抓住它,給婆婆做一頓兔肉吃,那該多好??!想到這兒,她扔下手里的工具就在后邊攆開了。兔子走走停停,她也追追站站,不知不覺追出二里多地。兔子沒抓住,這才想起孩子,她急急忙忙往回跑。離老遠她就聽孩子哇哇的哭聲。她打眼一看,啊呀,可不好了!只見一條花脖大蛇盤在樹上,伸著長長的脖子,吐著紅紅的信子,直往筐里撲。只見裝孩子的筐沿上,站著一只大鳥,蛇一撲,那鳥就用尖嘴啄蛇,護著孩子。媳婦急壞了,不容多想,抄起一把鋤頭就撲了上去,一下子把蛇打跑了。她哭著背著孩子回了家,把這事對婆婆說了。可婆婆也老了,抱不動孩子了,媳婦決心不再帶孩子到地里去了,于是就想出了個主意:把裝孩子的筐掛在屋里的房梁上,讓婆婆坐在家里悠著。這樣既安全還省力,孩子也舒服。
一來二去,人們見這個法子好,就都這么學(xué),于是關(guān)東地區(qū)就有了“悠筐”。后來,婦女們又發(fā)現(xiàn),孩子放在筐里只能坐不能躺,于是就做個長形的筐,使孩子能在里邊睡了。
當然,傳說是傳說,但悠車子的產(chǎn)生和關(guān)東的游牧民族有關(guān)。實際上,悠車子的產(chǎn)生,最早出自關(guān)東的少數(shù)民族。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是勤勞勇敢的狩獵民族。據(jù)《東蒙風(fēng)俗志》載:這些狩獵的民族,如、滿族、赫哲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的婦女,外出狩獵時,把獸皮吊在樹杈上做成籃讓孩子睡覺。目前尚能見到的資料是1240年成書的《蒙古秘史》,其卷一云:“帖木真九歲,拙赤合撒兒七歲,合赤溫額勒赤五歲,帖木格斡惕赤斤三歲,帖木倫女方在搖車中也?!边@里所說的“搖車”已是比“搖籃”進步了的育兒工具。這是因為蒙古等游牧民族走出森林,來到草原,他們便把吊起來的搖籃改為左右搖晃的“晃車”(即搖車),掛在勒勒車上,開始了草原上游牧育兒的時代。
北方的漢族先民,看到兄弟民族這個育兒方式很好,也就采用了,還有定居下來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家庭。做悠車子,要由家里的“能人”動手,能人指手巧的男人或婦女。材料是用薄木片,先用鍋的汽水熏軟或用開水煮軟,“彎”成一個案子面大小的長方形,接頭處用皮繩或鉚釘對死,拼扎牢靠,再上好底,悠車子就成形了。這時,外面還要涂上色彩。有的是紅地畫黃花,有的是黃地畫紅花,還有的是黃地畫雜花。不管畫什么花,在上下邊緣要畫上“云卷”表示孩子長大了能升官,能“飛黃騰達”。還有的畫的是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如“四郎探母”、“王小捕魚”什么的。也有畫上松竹鳳鶴的,圖個吉慶。繩的上方往往掛個玩物,如彩色的雞毛鵝毛、紙糊的小葫蘆、小風(fēng)輪等,這些是孩子臨睡前逗孩子玩的民間玩具。
悠車子因它高高地懸掛在屋里的大梁之上,狗貓鼠之類不易上去抓撓孩子。悠車子一晃動,蒼蠅、蚊蟲就會飛開,嬰兒睡著了,也少受或不受它們的叮咬。另外,當悠車子一動,還能生出一股小涼風(fēng),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熱汗,使孩子睡得舒坦。由于悠車的四周大約有半尺到一尺高,晃動時雖然有風(fēng),但不會直接吹到孩子臉上身上,孩子不會感冒。
另外,由于悠車子前后一動〈吊在梁上,就是人不推動,它也會自然地微微擺動),使睡在里面的孩子不至于總躺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會使孩子“睡偏了頭”。
做悠車子,選什么木料很講究。最好選用結(jié)籽多的樹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隱喻著多生兒育女。也有專門選用柳木的。這因為“柳”和“留”,音相近,取其“留”意,是希望把這個孩子很平安地“留”在世上,不至于被災(zāi)禍奪走。還有的專門用雷擊木來做悠車子。據(jù)說,遭雷擊過的東西,惡魔已不存在,這樣的東西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用它來做悠車子,便可保孩子平安健康。
悠車子的使用,也有一些說道。一般的人家不愿意自己做悠車子,往往是向一些日子過的“紅火”的人家去借。據(jù)說這樣,孩子也能像這家人一樣,長大了能光宗耀祖。借悠車子時,一定要選對方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孩子沒病沒災(zāi)的,特別是誰家小孩子睡了此悠車子中了狀元,當了秀才舉人的。這樣人家的悠車子,便十分的金貴。
上述情況是人們乞求平安、吉祥的一種心理表現(xiàn),是人類對疾病和死亡的懼怕而產(chǎn)生的一種對平安幸福的追求心態(tài)。“悠車子”體現(xiàn)的是關(guān)東民間一種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是北方民族樸實善良、憨厚大度的品格和心緒的再現(xiàn)。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